“新闻立台”是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出路

2016-06-23 18:38赵佳红
活力 2016年5期

赵佳红

[关键词]新闻立台;城市电视台;发展出路

电视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迫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城市电视台认真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不足,理性地思考自己发展的对策,寻找突出重围之路。

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各城市电视台走过了最初的创业之路,各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实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当地最有实力,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主流媒体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处于当地传媒“老大” 的地位。

从历史发展来看,城市电视台这些年的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长期依重电视剧、轻视新闻。城市电视台由于人力、财力、设备等同上级台相比较处于劣势,再加上受各种条件限制,无论是采编力量还是制作水平都无法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相比,新闻节目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创新,大多时候是当地政府“发布政令的主渠道”,难以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和长处,收视率不高,每天主档新闻也不多。而综艺节目与电视剧投入产出快,广告回报也相对容易,因此得到了较多的青睐和倚重。

从2 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中央、省和城市三级电视台的三足鼎立之势。2002 年电视领域的市场广告份额,中央台电视台分得31%,省级电视台分得32%,而城市台则占37%。虽然在数字上胜于前两者,但城市电视台数量众多,分到各城市电视台的广告额只有一小块。

笔者认为多年倚重电视剧的办台格局,如今已很难形成竞争优势。抛开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台的龙头,其质量如何关系到电视台在观众中的影响力不说,光从经营收入上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格局也很难维系。如今上星节目分割了观众,加之文艺节目的市场化运作,使城市电视台的文艺节目播出成本上升,广告收益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央台开办的频道日益增多及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造成了频道轰炸,从城市到农村,全国的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都能收看到数十个频道,过去原本选择权不多的电视观众,如今开始手握遥控器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多了选择的观众们自然要行使选择的权利,享受选择的快感,综艺节目成本加剧,电视剧又琳琅满目,使得城市电视台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出路,在这样背景下,新闻节目开始在各种竞争的选择中凸显出来,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经过冷静而理性的思考之后,一些城市台开始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城市性、地域性、贴近性的地方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这种特点,是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所不具备的。一方面,观众想看、愿意看。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居民对身边发生的事,包括许多事关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和政策实施,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观众对城市电视台节目的选择,并不是看电视台级别有多高,而是看谁的节目离他们的生活更近。另一方面,城市电视台自己能做好地方新闻。对于本区域、地区的新闻,城市电视台不仅拥有着广泛的信息渠道,电视新闻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在时效上,也很容易做到第一发现,第一到达现场,而且在新闻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口味。事实上,各城市晚报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发展思路的可行性。许多城市电视台相继提出“新闻立台”的思路,努力地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取得了成功,既取得了社会效益,也取得了经济效益。

早在10年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电视台就提出了“新闻立台”的思路。2015年,七台河市电视台将《七台河新闻》播出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围绕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对全国两会、安全生产、备春耕、大项目建设等进行集中报道。开设了《看发展访民生、记者在基层》、《美在行为上、爱在七台河》、《上项目促发展、共建幸福城》、《晒晒我的“十二五”》、《晒晒我的幸福生活》等多个专栏,非常接地气,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前不久,《晒晒我的“十二五”》专栏播发了电视台记者李奇晔和丁龙泉采制的电视新闻《木耳致富奔小康》,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木耳卖得更好了,学种木耳的人更多了。这一新闻讲述的是林场职工宋勇喜从学种木耳到一年成功种植10万袋木耳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五年间,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帮助下,他从平房住进新楼房,轿车开进家,女儿考上了大学。记者以点带面,阐述了“十二五”期间,七台河加大推广菌袋种植技术,逐渐形成规模化种植规模。全市黑木耳栽培数量已达到3500万袋,栽培面积500公顷,年产量6300吨,年效益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越来越多的职工走上了致富路。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量接地气的地方新闻提高了七台河市电视台的收视率,《七台河新闻》前后的广告收益逐年增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