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16-06-25 03:57任慧
湖南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涂色长方体

任慧



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任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数学能力呢?

一、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判断中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三角形定义”教学片段

师:大家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就一定是三角形呢?接下来,请大家判断这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出示课件)

第一个图形:强调三角形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

第二个图形:强调三条边必须是线段。(板书:三条线段)

第三个图形:强调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板书:首尾相连)

师:现在,我想再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生(预设):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刚才大家一致认为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通过判断、辨析,对定义进行了完善。大家对比一下,我们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补充?

生:三条线段,围成,首尾相连。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三条线段”“围成”“首尾相连”不放,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析,逐步明确组成三角形的三个基本条件,从而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二、提供充足的感知材料,在辨析中形成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而辨别与概括又贯穿于“感知—表象—概括—概念”这一发展过程中。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提供充足的事例或材料,并不断地变换其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由此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

“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一、开放式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图形,你觉得哪一张图形分割得与众不同?

预设1:二排图3,整个三角形都被涂上了颜色,是一个整体。其他的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一部分。

预设2:二排图5,只有图5没有平均分,其他都是平均分的。

二、指导分类

师:(课件演示去掉二排图3和图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均分的情况。你能不能根据涂色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将它们分分类?

学生尝试分类,并用学具摆出分类结果。

预设(1):学生可能还是按照图形外形轮廓进行分类。

过程性指导:如果有按形状来分的,要引导关注图形内部份数的特点。

预设(2):按照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进行分类。

师:大部分同学根据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分成了这样三类,你能看懂吗?同桌相互说说每一类的特点。

师:观察第一类:图形的形状各有不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为什么把它们分为一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涂色的部分和整体都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1份。

师:如果把整个圆、三角形、正方形用数字“1”表示,涂色的部分能用什么数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用表示,它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涂色的部分是它的,那空白的部分呢?也就是说每一份都是它的。(板书)该怎么写呢?

(1)写法——先写一条直直的线,再写2,表示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写1,表示涂色部分有这样的1份。

学生书写,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2)名称——这条直直的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叫分子。

(3)读法——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

(1)形状不同,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涂色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

(3)纵向比较:刚才我们横向看,发现虽然每一类的整体不一样,但是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那竖着看呢?现在整体一样了,都是圆形,为什么产生了不一样的分数?

(4)归纳: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揭题)。

(5)举例:你能不能列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生活中的分数)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表示。那如果整体中的几份又怎样表示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发现、辨析这些材料中相同中的不同,使学生透过这些图形的表象对其本质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聚类分析逐步抽象出“几分之一”的概念。这一抽象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形成过程。

三、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在操作中形成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从学生思维的认识过程来看,直观感性的认识是思维的起点,然后由具体性上升到抽象性。因此,教师可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并概括形成数学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

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学生发言)

2.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出一个长方体。

课件出示要求: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长方体,方法不限;②合理分工,人人动手,其中1人要记录制作过程并汇报。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4.选几组学生展示作品,并汇报。(所选作品具有代表性,有合乎要求的,也有做得不规范的)

5.讨论交流,为什么有的作品不像长方体?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准哪些是相对的面和棱,把问题归纳在“相对的面不相等是因为它们相对的棱长度不相等”)

6.我们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来验证一下。翻到课本第145页,剪下这一页的图,每个同学都来做一做这个长方体。做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并测量相对的面和棱是否相等。

7.通过亲手制作,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根据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在此片段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教学,两次放手让学生做长方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自主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把握其本质属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涂色长方体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抓不变量巧解题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