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选择例谈

2016-06-25 03:58龚晓丹
湖南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龚晓丹



教学方式选择例谈

龚晓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教学方式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由于已形成固定的工作方式,主要倾向于使用某类教学方式,另一些教师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却是通过尝试错误的体验后获得的。为了更加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能自觉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式,即依据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先进的经验材料以及对教师自身条件的自我分析,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式。

下面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新知识学习环节的几个教学案例,谈谈选择不同教学方式的利弊。

案例一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认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师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通过画其中两边的平行线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明原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案例二

1.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

两种演示方案:一是拼凑式,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关注拼凑的三个方向;二是拆分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拆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关注拆分的两种方式。

2.教师讲解:分析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案例评析:案例一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听或看,获得信息的途径单一,只能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在课堂教学改革矫枉过正的环境下,它还是经常被教师们选用,因为它操作性较强,便于教师掌控。而案例二中,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但学习的主动权往往为教师所控制。

案例一与案例二中采用的都是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形式。这就是所谓的接受式教学方式。接受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由教师以确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的任务是把教师呈现的材料,例如一个公式、一条定理、一种规律全部接受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再现出来。接受式教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接受式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①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②讲授新教材;③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④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⑤应用知识解答问题或做练习。

接受式教学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所谓机械式教学,是指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仅依靠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就像案例一。而有意义式教学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意义,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教学方式,就像案例二。

案例三

1.学生操作。拼凑式: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关注拼凑的三个方向;拆分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拆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关注拆分的两种方式。

2.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操作过程,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案例四

1.教师演示。拼凑式: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关注拼凑的三个方向;拆分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拆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关注拆分的两种方式。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结果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做出猜测,即提出假说。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说,从而获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案例评析:案例三中,学生亲自完成操作,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获得的知识既鲜活又深刻。这种教学方式是活动式的。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适时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就有可能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式教学。如果学生完全在教师规定好的步骤下进行操作,那就是机械活动式教学了。案例四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主动,主体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是有意义的活动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探究式。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时,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是前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保证。

案例三与案例四都是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如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等),为学生设计提供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及方向,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活动式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③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④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⑤验证得出的结果。

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选用教学方式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特质,力求实现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学习情境的合作性、价值取向的个体性、目标达成的全面性、选择使用的综合性。选择教学方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界市永定区澧滨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谈拟柱体的体积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