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机制研究

2016-06-25 03:43傅昌銮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杭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化机制

□文/傅昌銮(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浙江·杭州)



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机制研究

□文/傅昌銮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杭州)

[提要]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给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新要求。本文以浙江产业集群国际化为例,从模式创新、全球价值链治理、内部合作竞争、外部资源获取、政策激励等维度,剖析产业集群国际化实现机制。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机制

本文获得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后危机时代浙江出口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机制、模式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C25008)资助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7日

一、模式创新机制

发展模式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集群的基本战略选择,发展模式从深层次决定了该地方或者该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水平,因而对该地方或者该集群的国际化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内源式发展向外源式推进转变。与沿海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民营企业自发的发展与壮大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这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民营企业最为贴近市场,最能感受到市场中的潜在需求,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好处在于充分挖掘现有市场需求不足,敢为人先,取得前期的垄断收益,进而不断积累产业壮大所需的资金。其不足之处在于,其大都从眼前利益出发,不具有较长的“时间偏好”,因此在自主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上没有特别强的动力。事实上,浙江早期民营企业的发展大都是沿着“搜寻—模仿—市场—竞争—衰落”这样的路径发展的。企业家精神支撑着这种市场空缺的搜寻,形成了浙江省数以百计的块状经济。

2014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着降速换挡的转换。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和市场获取的重要性,在这两个方面浙江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然而,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双刃剑”,它一方面可能带来潜在的巨大收益;另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倒逼机制”可能更会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正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国际化来倒逼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进一步提升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二)单纯出口向深层次对外开放转变。同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情况相似,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大都仅仅限于出口,而在这些出口当中还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加工贸易出口。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与我国“出口创汇”和“增进外需”的政策息息相关的。其主要依托是浙江省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完整的工业配套设施,具备以低廉的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大量产品的能力。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数量众多的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外出口,已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市场需求。但是,单纯的出口一方面无法深入地了解国外市场,进一步接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溢出;另一方面浙江省原来所依托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是不可持续的,早有经济学家提出中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正在远离中国,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展浙江省出口型产业集群国际化的形式,提升国际化的水平。

自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以后,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元年,除了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以外,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10年浙江省的吉利控股集团完成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这宗超过15亿美元的收购案也标志着浙江省民营企业具备了相当实力的海外投资能力。除了对外投资和技术合作之外,有条件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还应该积极寻求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以更为主动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宽松的市场环境、相对较少的国有企业和丰裕的企业家精神为浙江省注入了发展民营企业的巨大动力。在其发展过程中,相近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了各种类似的产品制造企业,其形成一方面来自于相邻企业的溢出;另一方面来自于规模经济带来的相对较低的成本。块状经济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使浙江省在人均收入水平上领先于其他省份。但是块状经济是经济体内部自发形成的,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一是块状经济通常没有价值链分工,不利于集群内部企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块状经济通常是通过较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发现并扩展产品市场,而并不重视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现代化产业集群在上述基础上更加强调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研发能力。集群内部虽然会面临同类型企业的竞争,但为应对激烈的外部挑战,现代化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会形成各种层次的战略联盟,寻求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核心技术的获取,以此形成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

不断提升我国产业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国际化从很大层面上就是集群为提升全球价值链治理水平而外部化的表现。

(一)由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出口中占比较大的贸易方式,主要可以分为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特别适合我国在未能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进行出口的现实需求,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但是,学术界的大量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低下(戴觅、余淼杰等,2014),由于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使得部分较低生产率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维持生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由于加工贸易的特殊性,没有独立的销售网络,而是更多的接受国外发包商的订单,这就使得该种贸易方式的出口十分脆弱。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发达国家的订单数大幅下降,对该种贸易方式的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一般贸易企业享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特别是在国外市场的选择方面,因而生存能力更强。由于企业自主经营、甚至拥有自有品牌,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更有动力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在具备相当的实力基础上,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应该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更多的转向一般贸易出口,进而不断提升出口的效益和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果。

(二)由生产加工为主转向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无疑是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高端消费市场,企业通过不断地研发和营销手段来实现品牌价值,从而获取垄断利润。很多情况下,相同质量的商品因为有无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情况,价格会有天壤之别。浙江省出口型产业集群产品长期定位于“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近乎无品牌或者贴牌的生产加工方式使得该类集群的出口效益极其低下。以安吉椅业产业集群为例,该集群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办公椅生产基地。该集群的产品主要是以外销为主,但是长期以来忽视自有品牌的建设,在国外市场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面临订单减少、需求不足等问题。受此影响安吉开始着手集体品牌的构建,目标是在国内外形成安吉椅业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提升其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截至2010年底,安吉椅业销售收入达到218亿元,自营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2个,荣获“中国椅业之乡”、“浙江省出口基地”等多项称号。下一步,还应该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并加强市场营销,建立自有品牌的国际销售网络和营销中心。

(三)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演变。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研发位于价值链的最上游,是利润相对丰厚的环节,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大都将研发视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都不惜巨资来打造自身的研发网络和研发体系以获取竞争优势。长期以来,浙江省出口型产业集群大都是以模仿为主,其经营模式的基础正受到空前的撼动,首先单纯的模仿创新已经很难取得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浙江省的劳动力成本位居国内前列,同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亦无明显优势。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谋求价格取胜的竞争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浙江省现有的发展实际。

波特的“钻石模型”指出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由以下六点构成: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策略、政府行为和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的重要选项。如果说浙江省出口型产业集群原来以产品取胜,以后将更多地依靠研发取胜。通过自主研发,集群可以获得前期的垄断收益,并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不可替代性。

三、内部合作竞争机制

产业集群内部的合作竞争是集群内部企业为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自发性选择。为进一步提升内部合作竞争水平,实现企业自身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化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强化产业集群内部产品竞争。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的竞争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市场规模。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进入到广阔的国际市场,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将会增大(Melitz和Ottaviano,2008),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集群内部企业会展开更为激烈的产品竞争。在很大意义上,竞争的强化对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有益的。其一,通过残酷的竞争淘汰生产率低下的落后企业,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的生产率水平和竞争力;其二,产品竞争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部产品种类和质量,获取竞争优势;其三,在产品竞争中优胜的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市场营销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品牌形象,甚至并购集群中其他中小企业,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合资公司。为获得集群内部产品竞争的比较优势,集群内部企业还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通过跨过技术合作、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获取战略性资源。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不正当竞争,国际化引致的产业集群内部产品质量竞争就能够成为集群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力。

(二)增进产业集群内部职能分工水平。形成富有条理的、系统性的职能分工和产业配套是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志。国际化一方面增强集群龙头企业的实力,龙头企业将会更多地将资源投向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实现较高的效益水平。而剩余的价值链环节将会被其他中小企业所填补,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也是龙头企业聚焦核心领域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产业集群的国际化会强化核心企业对其产品精细化水平的要求,进而促进分工的深化,促使一系列为集群核心企业提供中间产品配套的中小企业产生。分工水平的不断提升本身就能带来产业集群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

(三)产业集群内部战略联盟构建。面临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集群内部可能会形成不止一个龙头企业,数个龙头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可能会展开合作,形成集群内部的战略联盟。该种联盟是以集群内部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通过集群内部的资源整合和溢出可以实现整体大于局部的合作效果。当然,集群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放宽视野,集群不仅仅包括企业,还包括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等参与主体。诞生了众多创新型互联网企业的美国硅谷就是这种战略联盟的成功案例。战略联盟的构建也是产业集群合作的高级层次。随着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了维持和增进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力,构建战略联盟,以联盟的形式参与国际化竞争就会成为一个集群共同的“纳什均衡”选择而被采用。其实现也会促进产业集群的现代化进程。

(四)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组织学习能力。企业围绕自己的日常活动和企业文化,构建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技能以及组织例行公事的一种方式;组织通过广泛运用员工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而发展组织效能的一种方式(Chris Argyris,1978)。强化产业集群的组织学习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组织结构和企业结构建设,建立扁平化适宜学习创新的结构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提升企业家培训的层次,将原有的生产型企业家转变为具有创新眼光和时代精神的新型企业家,这将从顶层出发改善集群的组织学习能力;三是建立员工激励计划,对善于学习创新、富于探索精神的员工应予以奖励,从组织内部焕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

四、政策环境激励机制

(一)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后危机时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一体化。中国政府从战略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协商与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在国内推进自贸区建设,目前已设立了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表明,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水平。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也需要通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和深度来倒逼自身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现代化能级。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内生选择。“互联网+”将会使中国在“创新2.0”的背景下深入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信息化大省,具备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天然优势。Krugman(1993)的蛙跳理论模型论证了先发与后发并不是静态的,后发国具备了更好、更快使用新技术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可以追赶甚至超过技术先发国家。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具备较好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理论上存在较高的创新到达率,因而有发挥创新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的现实能力。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应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蛙跳型”创新。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超优策略。超优策略或称占有策略是指博弈中不论其他参与人如何选择,局中人都有的最优选择。面对各种市场机会,在这一轮市场竞争中紧跟国家战略,重点布局“一带一路”都是一种超优策略。浙江省出口型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要通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重点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倾斜,取得效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戴觅,余淼杰.Mai t ra M.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J].经济学(季刊),2014. 2.

[2]黄先海,诸竹君.新产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5. 1.

[3]杨光,贾旭.中小企业产业链联盟理论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 3.

[4]Argyri s C,Schn D A.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M]. Reading,MA:Addi son-Wesley,1978.

[5]Brezis E S,Krugman P R,Tsiddon D. Leapfrog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 t 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 echnologi cal leadership[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国际化机制
聚焦港口国际化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