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监测与分析

2016-06-27 01:58沙川华于飞标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沙川华,于飞标,周 彬

(成都体育学院 a.运动医学系;b.武术系,成都 610041)

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监测与分析

沙川华a*,于飞标b,周彬b

(成都体育学院a.运动医学系;b.武术系,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采用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变化,调控运动量,有助于在比赛前达到最佳状态。方法:追踪测试分析备战全国散打冠军赛5名男子运动员赛前60天7项生理生化指标,为调整运动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在整个监测期间所测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变化。结论:在运用生理生化指标监测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时,应综合考虑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水平、体能特点对其影响,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通过观察运动员尿蛋白、尿血、尿胆原和尿酮体的变化,能够有效反映其运动疲劳的程度。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分析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胜,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抗击打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与科学运动训练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地监测赛前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带来的影响,反映其身体疲劳程度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挑选备战全国散打冠军赛的四川省散打队5名男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散打运动员基本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训练阶段的划分

根据教练员的安排将赛前训练分为3个阶段:第1~3周为低强度为主的赛前训练前期;第4~6周为大强度为主的赛前训练中期;第7~8周为中等强度为主的赛前训练后期。采用专门仪器与方法追踪测试受试者不同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练员与运动员,为其及时把握身体机能变化、调整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1.2.2测试仪器与项目

1)测试仪器:本实验所选用的仪器为“HEM-7112”型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p/cosmos型”乳酸分析仪、“MA-4210型”尿液分析仪。

2)测试项目:选择了能够反映受试者身体机能状态的血压、心率2项生理指标,血乳酸、尿蛋白、尿潜血、尿胆原、尿酮体5项生化指标作为本次实验的测试项目。具体测试值包括初始值、恢复值和观察值3个方面:①在赛前训练开始前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作为初始值;②在每周一早晨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测试晨起安静状态的生理生化各项指标,作为恢复值;②在每周三与周五下午受试者进行训练前与训练后测试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作为观察值。

1.2.3数据对比分析

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赛前训练3个阶段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配对样本T检验,对测试所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赛前3个阶段组间对比的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测试结果

2.1受试者生理生化指标初始值

从受试者的2项生理指标、5项生化指标的初始值看,均与正常健康成人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受试者在赛前训练前身体机能状态良好,如表2所示。

表2 受试者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初始值(±S)

2.2受试者赛前训练期生理指标

2.2.1心率指标

对比受试者赛前训练3个阶段3次心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先增长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安静状态与训练后即刻受试者组内间对比,赛前训练的前期和中期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赛前训练的中期和后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受试者赛前训练不同阶段心率值比较(±S) min-1

注:★表示前期与中期相比,P<0.05;★★表示前期与中期相比,P<0.01;●表示与中期与后期相比,P<0.05。

2.2.2血压指标

对比受试者赛前训练3个阶段3次血压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血压值的变化趋势与心率值相似。其中,在训练前即刻,受试者的舒张压在赛前训练的中期和后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即刻,受试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在赛前训练的前期和中期、中期和后期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4所示。

表4 受试者赛前训练不同阶段血压值比较(±S) kPa

注:▲表示与前期中期相比,P<0.05;■表示与中期与后期相比,P<0.05。

2.3受试者赛前训练期生化指标

2.3.1血乳酸指标

对比受试者赛前训练不同阶段2次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的血乳酸运动后即刻值与安静值差异不大,且运动员在训练后即刻组内的测试结果比较中,赛前训练的前期和中期、中期和后期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安静状态下组内比较,赛前训练的前期和中期、中期和后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5所示。

表5 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阶段血乳酸值比较(±S) (mmol/L)

注:☆表示前期与中期相比,P<0.05;☆☆表示前期与中期相比,P<0.01;

﹟表示中期与后期相比,P<0.05;﹟﹟表示中期与后期相比,P<0.05。

2.3.2尿常规指标测试结果

由于尿常规4项指标仅在赛前训练的强化训练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其他时间段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故仅列出了受试者赛前强化阶段,即第4、5、6周训练后和次日晨指标的测试结果,以了解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表6所示。

表6 运动员连续3周大强度训练后及次日晨尿液指标变化

3结果分析

3.1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散打运动作为一种大强度、高对抗的运动项目,对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要求很高。散打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3 min为一局,中间休息1 min,这就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爆发力,也要有较强的耐力才能在比赛中克敌制胜[2]。因此,散打训练中对心血管系统有很高的要求。心率与血压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有效指标,由于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并能综合反映运动时机体的生理状况、训练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及身体机能恢复程度,因而被广泛运用到实践当中[3]。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的3个阶段中,心率与血压均有明显变化,只是有些阶段变化更为明显,这与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有关。在整个赛前训练的前期阶段训练强度均不是太大,其中第1~3周以适应训练为主,完成一些有利于运动员的体能与技术恢复的练习,心率与血压均表现出逐渐增加或上升的趋势;第2~3周以提高专项能力为主,训练内容为建立条件反射的技术靶训练。进入赛前训练的第4~6周,即中期阶段后,技战术训练占主导地位,训练内容在前期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对五转圈打”与“一对一强度打靶”练习。中期阶段初期训练量明显增加,以中等强度训练为主,多数运动员的心率值有所升高。在第6周增加了速度与力量方面的训练,运动强度已达到最大训练强度的85%~90%,运动员心率值明显上升。在赛前训练后期第7周开始,运动量逐渐降低,从心率与血压看,也呈现双降的现象。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4]。

3.2生化指标结果分析

3.2.1血乳酸(BLA)指标

乳酸是一种羟基酸,是在供氧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转变而来的,是人体功能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它既是糖酵解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以经过糖异生的途径转化为糖[5]。通过测定运动时乳酸生成与消除的情况,可以反映出能量系统供能情况[6]。因此,血乳酸被广泛应用在运动训练中,成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强度、评定身体对训练的适应和测定运动能力的有效指标。研究表明,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与健康成年人的血乳酸浓度无差异,在1~2 mmol/L左右;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7]。血乳酸浓度大小与运动强度直接有关,在一定强度范围内,随运动强度增大乳酸生成增多,2~3 min全力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可达到14~15 mmol/L以上[8]。

本研究中,赛前训练前期受试者乳酸值数值虽有所升高,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阶段训练的强度不大有关。赛前训练中期受试者运动后即刻乳酸均值高达16.56 mmol/L,即使是在安静状态下也有8.91 mmol/L,应该是训练量逐渐加大,又有实战比赛穿插其中,从而导致运动员运动强度增加,体内的乳酸堆积过多所致。然而,血乳酸的含量若不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容易导致机体出现疲劳,运动能力降低,使运动员不能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在赛前训练后期,教练员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对受试者的训练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受试者乳酸值又回到了正常范围之内。

3.2.2尿液部分指标

在所测试的几项尿液指标中,对运动负荷反应最为灵敏的是尿蛋白,而尿潜血、尿胆原与尿酮体也对运动负荷增加有一定的反应[9]。通常情况下,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尿蛋白是属于一过性的正常现象,大多数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尿蛋白阳性症状,次日晨起能够恢复正常。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通常使用尿蛋白指标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恢复症状进行监控[10]。

在整个赛前训练期间受试者尿蛋白均呈阳性(+),个别受试者在有些阶段甚至呈阳性(+ +)、阳性(+ + +)。部分受试者尿潜血、尿胆原及尿酮体3项指标均呈弱阳性(+ -)或阳性(+)。在强化训练的第4周训练后次日晨,虽然有一些运动员尿蛋白、尿潜血呈阳性(+)、阳性(+ +),但在第5周训练后次日晨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由此可知,第4周安排的训练强度较大,受试者机体有了一些不适反应。教练员针对此现象,在第5周前3天对训练计划稍作调整,又对部分运动员作了针对性的调整,后2天又增加了训练量。通过第5周次日晨尿液检测,发现运动员的尿蛋白基本恢复正常。由此可知,在第5周大强度训练中,运动员在此阶段机能状态很好,机体没有出现疲劳。第6周,运动员的尿蛋白均呈阳性(+ +),部分队员呈阳性(+ + +),次日晨受试者尿蛋白呈阳性(+),部分队员呈阳性(+ +),这可能与此期间教练员安排的高强度模拟比赛有关。

4结语

1)本次赛前训练所选用的监控指标均有效反映了运动员机体状况以及运动员对训练强度、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

2)机能评定受训练方法、训练负荷以及运动员训练水平、体能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注意进行多指标的系统测试,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从而避免单一指标使用的片面性。

3)个别队员在中期训练中出现了尿蛋白数值连续几周上升,并伴有尿血、URO和u-KET升高、训练状态不佳等现象,这是疲劳积累的早期表现。说明训练负荷偏大,机体恢复不足。

从赛前训练7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结果看,四川省散打队训练计划对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效果明显,没有造成运动性疲劳。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运动员对指标在赛前不同时段的反映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用这些指标进行监控时不仅应尽量采用多次测试结果,还要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参考文献:

[1] 曾于久,陈星潭.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9,29(6):3-8.

[2] 敬继红,李振斌.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手段与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64-66.

[3] 彭鹏.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4):315-316.

[4] 赵光圣,郑海娟,郭玉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评定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62-65.

[5] 冯连世,张漓主.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生理生化监控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6] 陈勇.以血乳酸为指标对散打运动员专项无氧耐力监测与评定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7] 李涛.上海散打女队备战十一运会期间机能状态监控与运动强度评定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8] 郭玉成,赵光圣,邱丕相,等.血色素与血尿素评定散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4):26-29.

[9] 李龙,赵光圣,郭玉成.国家散打队赛前训练负荷监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69-73.

[10] 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3.

Sanda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for Martial Art Athletes during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eriod

SHAChuanhuaa*,YUFeibiaob,ZHOUBinb

(a. Department of Sports Medicine;b.Wushu Department,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re used to monitor the physical function change in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for the martial art athletes so that movement amount can be adjusted for athletes to reach a best condition. Seve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five men athletes are traced and analyzed for 60 days before competition,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adjusting training plan. All measured indexes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whole monitoring. Impact of training methods, training load, training leve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monitoring the athletes’physical function us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order to conduct multi-angl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ports fatigue level can be reflected by observing changes of urinary protein, hematuria, the urinary bile and urine ketone.

Key words:Sanda athlete;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eriod;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detection and analysis

DOI: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2.018

收稿日期:2016-05-10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项目“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监测与分析”(SH2015B002)

作者简介:沙川华(1958— ),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通信作者邮箱:809308504@qq.com。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6)02-0063-04

于飞标(1979—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