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学案导学的实践探究

2016-06-27 10:09李朝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品导学学案

李朝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以学为本的课堂成为共同的追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充分发挥初中思品导学案以“学”定“导”、以“导”促“学”的作用有助于打造活力高效的初中思品课堂。

二、以“学”定“导”的导学案编写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思品的学案导学在编写上强调立足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学,围绕学生的学来确定导学案的编写,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以初中思品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诚实守信》的导学案为例:整个学案内容分为六大板块:问题导学、知识建构、课堂探讨、课堂小结、课后检测、课后拓展,这六大板块的编写从题型到问题设置都立足于学生的学。

1.导学案知识梳理问题化。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水平,导学案编写采用知识梳理问题化的形式,改变原来的照抄课本的填空题形式为问题提问的形式。这种立足于学生“学”的基础上的导学案编写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导学案问题探究化。

在导学案编写中克服问题设置浅显化,尽量多设置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问题层次化。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比如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等,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问题层次性,题目由易到难设置,同时既照顾到学困生有所收获又要让优等生有成就感。

三、以“导”促“学”的导学案使用

用好导学案,不仅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消化、理解,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信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以“导”促“学”的使用目的。

1.课前“依”导自学。

教师根据课型提前1—2天把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明确“考查要求”,把握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上课前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根据课型和班情来确定采用教师遍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还是小组长检查的方式,以此进行二次备课,调整课堂内容。学生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两部分的要求通过查找资料找出疑点,做好记号,尝试小组合作解决,仍有疑问的需要老师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带着问题进课堂。

2.课中据“导”探究。

学生在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依据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来开展探究,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于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对于全班学生都有疑难的问题通过组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3.课后“导”学反馈。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检测”内容并上交导学案,在老师批改之后继续根据老师的批改提示去思考、订正,从而进一步理解掌握。在讲评练习时,通过课件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和指出做得不完整作业的问题,激励学生的同时提出作业的规范要求。

在初中思品课堂中发挥导学案的以“导”促“学”的作用,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导学案的编写应以“学”定“导”,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强调学生的学。通过编写具有基础性、探究性、层次性的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品导学学案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