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年年味对对碰

2016-06-27 19:14张丁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年味

张丁丹

摘 要 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中美文化的对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主要对中美新年年味进行了一个归纳和对比。

关键词 年味 除夕夜 新年季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中美两国过新年有着不同的年味holiday spirits。春节(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又可以叫做Spring Festival,或Chinese Lunar New Year,它是指农历的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而美国的新年(new year)则是中国的元旦节。独特的年味源自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

1中国人的除夕夜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庆祝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Chinese New Years Eve。除夕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了,早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就有了相关的记载。为什么中国人把农历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做“除夕”呢?最先是人们觉得新年的前一天,要击鼓除鬼。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到了后来,人们不相信鬼神了,那就除点老灰尘,除点蜘蛛网,所以新年之前大家就做做大扫除,把“夕”即“从前的不那么好的事”给除去。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除夕的那顿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到了除夕之夜都要过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长辈的拿手菜home-made specialties,好似一年的辛苦都值了。包括现在的春运transpor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不管这一年怎样奋斗、挣扎,甚至颠沛流离,无论如何过年也得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也导致了每年一度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团圆饭中国各地吃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每家基本上都会有一道菜是鱼,而且鱼的吃法是有讲究的:这条鱼一定不能吃完,因为中文有个成语叫年年有余,“余”和“鱼”同音,所以“鱼”成为“无尽财富”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从1983年开始,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8点都会为大家送上一场盛世空前的、持续5个小时左右的“春晚”(the CCTV Chinese New Year Gala)。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春晚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接着第二天——大年初一,全国人民又在骂春晚,吐槽春晚,这也慢慢演变成了中国年的民俗之一。其实要同时满足全国东西南北中13亿观众不同的喜好,春晚导演组特别不容易。尽管挨骂,说明喜爱。毕竟春晚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期盼、无限欣喜、无限经典。

2中国除夕夜与美国人的跨年夜的几点相近之处

每年12月31日晚上,在美国的纽约时代广场Time Square都会有一个新年派对(a count-down party),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美国是一个分时区的国家,所以纽约是新年最早来到的地方,人们会选择在这里迎接新年。

在中国,几乎每届春晚结束时,全场都会唱起“难忘今宵”这首经典的旋律。而美国人在新年倒计时,一个大水晶球会从高空放下来,人们开始倒计时(count down),倒计时结束,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吻身旁的人,然后大家高唱美国的新年歌“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一起迎接新年(bring in the new year)。虽然歌词都是古英语,很多美国年轻人并不知道歌词究竟在唱些什么,但是新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同声合唱。

中国人在除夕夜的时候和美国人过跨年夜一样,都会许下新年愿望(make new years resolution)。大部分新年愿望都是有更好的心态,过更好的生活。

3中美的新年季

中国年和美国年都并不是指某一天,而是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过年,各种走亲访友,互送祝福。从大年三十开始,有持续七天的国定假期。美国的holiday season也是从11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几乎就开始了。感恩节(Thanksgivingday)的第二天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美国所有商店在这一天的打折力度都是全年最大的。感恩节人们吃得饱饱的,第二天就出来大采购,为圣诞节和新年准备各种礼物。中国人也是几乎从元旦开始就进入过节状态,春运的帷幕拉开,大家开始各种抢票,这时工作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焦点。

中国古代,大年初一大赦天下,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种帝王统治。因为中国古代劳动力有限,“男”字就是指一家人田里的劳动力,所以犯了罪,判了刑以后,你先回家种田,秋收之后再回来问斩。春节以后,又到了农时季节,所以大年初一帝王又会大赦天下。不过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大赦了。

不过现在的大年初一,中国大地还是一片喜气洋洋。虽然全国各地这天的风俗不太一样,但是新年放炮(let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应该都是头等大事吧。从大年初一零点开始,导致春晚每年那个时段的节目都成了“默片”,窗外一片震耳欲聋,只有第二天看重播。虽然放炮有其弊端,比如引起雾霾,引起爆炸伤,但他毕竟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应该尊重、坚持和传承的。所以虽然现在燃放烟花爆竹在很多城市受到了限制,但是人们至少还能够在指定区域进行燃放,在降低伤害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过节的气息,是小孩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年初一还有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就是拜年。给亲戚朋友拜年,大家互相分享着祝福和喜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长辈拜年,拜了年后长辈是要给晚辈发红包(red envelope)的。收完红包大家都偷偷摸摸地数,这对小孩来说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大家激动得不行。好多中国小朋友的理财观就是从如何支配压岁钱开始培养的。

大年初二,神州大地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回娘家(back to womens parents home),当然也有的地方是初三回娘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过去中国都是大家庭,有很(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1页)多子女,所以过年非常有趣、非常幸福,因为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欢聚一堂;大年初二女儿、女婿又带着外孙子、外孙女回来了。那时过年老人们都是儿孙满堂、好不热闹。后来,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独生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导致有的家庭过个年就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很是冷清。今年中国又实行了二孩政策,相信这种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年味又会回来。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和汤圆最大区别就是是否有馅儿,南方的汤圆不仅有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玫瑰馅等甜甜的馅儿,还有很多北方人想不到也不肯尝试的肉馅汤圆。除了吃元宵,如今在元宵节大部分中国人还会赏灯,猜灯谜,所以咱们把元宵节翻译成lantern festival。

中国的元宵节在某种意义上更像美国的12月31日,大家都出去玩,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我们的除夕则更像美国的圣诞节,大家都在家里和家人团圆,街上冷冷清清,甚至很多商铺都关门了。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实际上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现在的过节加上春晚。这一天主要的活动不仅有观灯(admire the lanterns)、猜灯谜(guess lantern riddles),所有的小品(comical sketch)、戏曲(Chinese opera)、相声(cross talk)、杂技(acrobatics)、唱歌、跳舞、花车游行等艺术形式全都出来了,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人们全都上街看热闹。而且元宵节还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在中国古代,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足不出户,天天关在深闺里。而元宵节这天,大家都出来了,全都穿着最美的衣衫,浓妆艳抹,在街上有说有笑。估计在当时,所有女的都在赏花灯、猜灯谜,所有男的都在看女的,因为一年中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女人。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和对比能极大的激发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一起建立文化资料库,按教学的时间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系统构建词汇,还能全面塑造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美两国过新年有着不同的年味holiday spirits。春节(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又可以叫做Spring Festival,或Chinese Lunar New Year,它是指农历的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而美国的新年(new year)则是中国的元旦节。独特的年味源自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

1中国人的除夕夜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庆祝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Chinese New Years Eve。除夕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了,早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就有了相关的记载。为什么中国人把农历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做“除夕”呢?最先是人们觉得新年的前一天,要击鼓除鬼。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到了后来,人们不相信鬼神了,那就除点老灰尘,除点蜘蛛网,所以新年之前大家就做做大扫除,把“夕”即“从前的不那么好的事”给除去。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除夕的那顿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到了除夕之夜都要过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长辈的拿手菜home-made specialties,好似一年的辛苦都值了。包括现在的春运transpor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不管这一年怎样奋斗、挣扎,甚至颠沛流离,无论如何过年也得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也导致了每年一度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团圆饭中国各地吃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每家基本上都会有一道菜是鱼,而且鱼的吃法是有讲究的:这条鱼一定不能吃完,因为中文有个成语叫年年有余,“余”和“鱼”同音,所以“鱼”成为“无尽财富”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从1983年开始,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8点都会为大家送上一场盛世空前的、持续5个小时左右的“春晚”(the CCTV Chinese New Year Gala)。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春晚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接着第二天——大年初一,全国人民又在骂春晚,吐槽春晚,这也慢慢演变成了中国年的民俗之一。其实要同时满足全国东西南北中13亿观众不同的喜好,春晚导演组特别不容易。尽管挨骂,说明喜爱。毕竟春晚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期盼、无限欣喜、无限经典。

2中国除夕夜与美国人的跨年夜的几点相近之处

每年12月31日晚上,在美国的纽约时代广场Time Square都会有一个新年派对(a count-down party),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美国是一个分时区的国家,所以纽约是新年最早来到的地方,人们会选择在这里迎接新年。

在中国,几乎每届春晚结束时,全场都会唱起“难忘今宵”这首经典的旋律。而美国人在新年倒计时,一个大水晶球会从高空放下来,人们开始倒计时(count down),倒计时结束,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吻身旁的人,然后大家高唱美国的新年歌“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一起迎接新年(bring in the new year)。虽然歌词都是古英语,很多美国年轻人并不知道歌词究竟在唱些什么,但是新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同声合唱。

中国人在除夕夜的时候和美国人过跨年夜一样,都会许下新年愿望(make new years resolution)。大部分新年愿望都是有更好的心态,过更好的生活。

3中美的新年季

中国年和美国年都并不是指某一天,而是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过年,各种走亲访友,互送祝福。从大年三十开始,有持续七天的国定假期。美国的holiday season也是从11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几乎就开始了。感恩节(Thanksgivingday)的第二天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美国所有商店在这一天的打折力度都是全年最大的。感恩节人们吃得饱饱的,第二天就出来大采购,为圣诞节和新年准备各种礼物。中国人也是几乎从元旦开始就进入过节状态,春运的帷幕拉开,大家开始各种抢票,这时工作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焦点。

中国古代,大年初一大赦天下,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种帝王统治。因为中国古代劳动力有限,“男”字就是指一家人田里的劳动力,所以犯了罪,判了刑以后,你先回家种田,秋收之后再回来问斩。春节以后,又到了农时季节,所以大年初一帝王又会大赦天下。不过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大赦了。

不过现在的大年初一,中国大地还是一片喜气洋洋。虽然全国各地这天的风俗不太一样,但是新年放炮(let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应该都是头等大事吧。从大年初一零点开始,导致春晚每年那个时段的节目都成了“默片”,窗外一片震耳欲聋,只有第二天看重播。虽然放炮有其弊端,比如引起雾霾,引起爆炸伤,但他毕竟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应该尊重、坚持和传承的。所以虽然现在燃放烟花爆竹在很多城市受到了限制,但是人们至少还能够在指定区域进行燃放,在降低伤害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过节的气息,是小孩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年初一还有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就是拜年。给亲戚朋友拜年,大家互相分享着祝福和喜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长辈拜年,拜了年后长辈是要给晚辈发红包(red envelope)的。收完红包大家都偷偷摸摸地数,这对小孩来说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大家激动得不行。好多中国小朋友的理财观就是从如何支配压岁钱开始培养的。

大年初二,神州大地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回娘家(back to womens parents home),当然也有的地方是初三回娘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过去中国都是大家庭,有很多子女,所以过年非常有趣、非常幸福,因为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欢聚一堂;大年初二女儿、女婿又带着外孙子、外孙女回来了。那时过年老人们都是儿孙满堂、好不热闹。后来,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独生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导致有的家庭过个年就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很是冷清。今年中国又实行了二孩政策,相信这种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年味又会回来。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和汤圆最大区别就是是否有馅儿,南方的汤圆不仅有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玫瑰馅等甜甜的馅儿,还有很多北方人想不到也不肯尝试的肉馅汤圆。除了吃元宵,如今在元宵节大部分中国人还会赏灯,猜灯谜,所以咱们把元宵节翻译成lantern festival。

中国的元宵节在某种意义上更像美国的12月31日,大家都出去玩,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我们的除夕则更像美国的圣诞节,大家都在家里和家人团圆,街上冷冷清清,甚至很多商铺都关门了。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实际上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现在的过节加上春晚。这一天主要的活动不仅有观灯(admire the lanterns)、猜灯谜(guess lantern riddles),所有的小品(comical sketch)、戏曲(Chinese opera)、相声(cross talk)、杂技(acrobatics)、唱歌、跳舞、花车游行等艺术形式全都出来了,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人们全都上街看热闹。而且元宵节还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在中国古代,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足不出户,天天关在深闺里。而元宵节这天,大家都出来了,全都穿着最美的衣衫,浓妆艳抹,在街上有说有笑。估计在当时,所有女的都在赏花灯、猜灯谜,所有男的都在看女的,因为一年中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女人。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和对比能极大的激发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一起建立文化资料库,按教学的时间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系统构建词汇,还能全面塑造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8).

[3] 高晓松.鱼羊野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4).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Ed.).New Hersey:Pretice-Hall,1987.

猜你喜欢
年味
家乡的年味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春联里的年味
如何让笔下的年味更地道
刘老汉的烦恼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我心中的年味
传统习俗历久弥新 不变的年味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