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2016-06-28 03:10金义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

金义兵 朱 莉

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宜昌 443000

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金义兵朱莉

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4-10收治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进行分组。对比2组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等血压变异性指标并结合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维持稳定血压是关键,相应护理措施的施行也应以此作为重点,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脑梗死;高血压;靶器官

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指一定时间内的血压波动情况,为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主要无创评价指标,可有效反映机体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1]。目前临床主要应用24h动态血压测量,虽然其波动机制目前尚未统一,但已有大量研究证实[2-3],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会造成损害,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所受损害也随之增大。本文以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为例,分析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者;②持续性房颤;③合并糖尿病者;④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

1.1.3分组资料:选择我院2013-02-2014-10收治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脑梗死进行分组,合并脑梗死者纳入观察组(n=42),未合并者纳入对照组(n=36)。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4.6±5.3)岁。高血压病程0.8~8a,平均(3.3±1.0)a。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6~76岁,平均(64.3±5.1)岁。高血压病程1.1~9a,平均(3.4±1.1)a。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并于治疗期间对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观察,包括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同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与患者多多交流与沟通,通过释疑、鼓励等方式为其提供精神支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所需并予以满足,增强自其信心并感受到医务人员关怀,进而保持平静、愉悦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出现导致其血压发生太大波动。

1.2.2饮食护理:饮食以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为主,确保营养摄入,生冷、辛辣及脂肪较多食物应禁食。

1.2.3认知干预:利用通俗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高血压、脑梗死发病之间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创建良好医治氛围。对患者运动、用药安全等进行全面指导,告知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以免患者出现紧张情绪。

1.2.4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血脂、脉搏、心率、体温、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尤其是血压的监测,需积极测量,尽量控制血压波动情况,必要时可应用降压药物。

2结果

2.12组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观察组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

2.2观察组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密切相关(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3.1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文献[5]指出,脑梗死患者中,70%有高血压史,而血压的波动可能对患者脑组织造成较大影响,增加脑出血几率。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7-8],高血压的存在会对脑梗死患者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明显危害,这一危害并不仅仅体现为平均血压增加,同时血压变异性还会对靶器官及总体预后造成不利影响。临床多用一段时间内血压均数的标准差表示血压变异性,以评估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近年来国际上开始利用DBPsv、DBPsvmax、SBPsv、SBPsvmax等指标反映血压连续变化,甚至有研究提出[9-10],可将SBPsv作为脑梗死急性发作患者rt-PA静脉溶栓24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国内尚未出现相关方面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时脑内血压有较大波动,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弱,缺血区脑组织主要通过收缩维持血液供应,在该种情况下,即便是小幅度血压波动,脑缺血区也可能因此出现灌注过度或不足,病灶区毛细血管通透性随之升高、血管壁受到损伤,最终加剧脑水肿甚至引发脑出血。血压变异性之所以会对患者靶器官造成危害[11-12],可能机制包括以下4种:(1)血压变异增高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也因此对组织灌注时高时低。(2)血压变异性激活了体液调节系统,其中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明显。(3)心肌细胞凋亡速度加快。(4)引发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随之升高,以上机制串联或并联发生,加重患者病情[13]。本研究中,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说明治疗期间血压波动幅度更大,这一结果的出现与脑梗死的存在密切相关,而反过来高血压变异性又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提示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波动对于强化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2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情绪波动,积极检测血压波动情况并予以控制。但考虑到不同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承受能力、学历水平、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护理工作需具有一定针对性。本研究结合血压变异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将控制血压波动作为护理重点,并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认知干预等护理措施予以实现,确保患者避开高血压不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及情绪波动等,同时也通过高血压监测随时掌握患者血压情况,确保血压稳定,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血压变异性对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维持稳定血压是关键,相应护理措施的施行也应以此作为重点,以改善预后。

4参考文献

[1]徐燕,王梦琳,高旭光,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 206-1 209.

[2]张清琼,张新军,常彬宾,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2):252-255.

[3]李剑,孙宝玲,谢玉婷,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30-833.

[4]侯海霞,华琦,陈慧敏,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626-628.

[5]康健,赵兴山,丁幼楠,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22(17):2 738-2 740.

[6]徐超,庞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3 425-3 427.

[7]张泽进.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2 595-2 597.

[8]张广慧,何明利.血压变异性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7):749-752.

[9]魏占云.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7):527-528.

[10]田作军,董亚贤,刘磊,等.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2,33(17):2 563-2 567.

[11]王东,张建军,韩俊峰,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3):326-327.

[12]龙凤,王剑锋,位连,等.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 045-8 046.

[13]申晓芬,李黎,杨爽,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4(4):29-31.

(收稿2015-06-1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138-02

猜你喜欢
脑梗死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