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西
—交口一带硫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2016-06-29 09:23杨云亭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黄铁矿灰岩品位

杨云亭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山西 太原 030031)



山西汾西
—交口一带硫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杨云亭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山西 太原 03003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西汾西—交口一带硫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贫硫铁矿硫铁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阐述了该区硫铁矿良好的找矿及开发利用前景,对于有效解决山西低品位硫铁矿污染环境、占用土地、难于高效利用的行业共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硫铁矿;地质特征;矿床特征;低品位硫铁矿;开发利用

山西省汾西—交口一带位于吕梁山中南段,大地构造位置为汾西陆表海盆地(C-P),成矿区带属汾西煤、高岭土、铝土矿、耐火粘土、硫铁矿、铁、石膏矿带,区内沉积矿产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较多,有煤、水泥灰岩、熔剂灰岩、铝土矿、硫铁矿、赤铁矿、耐火粘土等,本区为山西省硫铁矿成矿条件最好的地区。

山西省硫铁矿大多为低品位硫铁矿,目前生产工艺的低回收率、高污染状况严重制约了低品位硫铁矿的开发利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氰化尾渣酸铁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制酸产业新工艺,为我省低品位硫铁矿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1 地质概况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中上寒武统、下中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等。构造简单,总体为向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为10~15°,有宽缓的波状起伏现象;仅西南部发育规模不大的断层,断层走向以北东(NE)向为主。

寒武系(∈2+3):岩性主要为由紫红色砂岩、砂质页岩、灰绿色钙质页岩、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组成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岩建造,厚度217.4~263.4m。

奥陶系(O1+2):岩性主要为由白云岩、含燧石(结核、条带)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白云质灰岩、花斑灰岩、灰岩组成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厚度509.4~637.1m。

石炭系(C2+3):为一套由砂岩、砂质页岩、页岩、铝土岩、灰岩、黄铁矿、煤层等组成的海陆交替相地层,厚度80~150m,为含矿层位。

二叠系(P1+2):为一套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灰岩、薄煤层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厚度484.2~699.1m。

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岩性为棕红色砂质粘土和砾岩层。厚度80~160m。

第四系(Q):岩性主要为浅黄—棕黄色黄土、亚砂土、砂、砂卵砾石。厚度14~170m。

硫铁矿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呈带状广泛分布于山岭的中下部。为一套由灰岩、含铁(铝)粘土岩、铝土岩、砂质页岩、页岩等组成海陆交替相地层,与下伏中奥陶统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受下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侵蚀面影响,厚度变化较大,厚度一般8.5~22.35m。

本溪组依其岩性可划分两段,自下而上岩性依次为:

(1)第一岩性段。

硫铁矿层:铜黄色、灰绿色、灰黄色含黄铁矿粘土岩,黄铁矿呈团块状、星散状构造,黄铁矿不均匀分布于粘土矿物中,覆盖层较薄处被氧化形成褐红色、紫红色的褐铁矿、赤铁矿。该层与底板灰岩、顶板粘土岩界线比较清楚,厚度变化较大,严格受奥陶系灰岩凹凸不平的古侵蚀面控制,一般厚度1~3m,部分地段缺失。

铝土岩(粘土岩):层位相当于G层铝土矿,浅灰色、深灰色、局部为紫红色,泥质结构、碎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高岭石、水铝石、水云母等,下部铁质含量较高,向上逐渐减少。该层连续性好,厚度稳定,一般2.61~2.87m。

(2)第二岩性段。

灰岩: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含生物碎屑,在其裂隙中有白—灰白色方解石细脉充填。厚度0.5~2m。

粘土质页岩:灰褐色、深黑色,泥质结构,叶片状构造,页理发育,风化后易成碎片,局部含有粉砂质。下部含有5~10cm的煤线,上部为灰黑色含炭质页岩。该层厚度稳定,一般6~9m。

页岩:灰色、浅灰色,页理发育,下部局部含粉砂质页岩、泥岩等。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3m。

2 矿床特征

区内已有5处矿产地,以成家庄硫铁矿为典型代表。硫铁矿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的底部,沉积在中奥陶统灰岩侵蚀面之上,厚度明显受中奥陶统灰岩凹凸不平的古侵蚀面控制。

2.1 矿体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产状与围岩一致,总体倾向40~70°,倾角6~15°。底板为上马家沟组灰岩,顶板多为粘土岩、铁铝岩,局部地段为山西式铁矿。根据硫铁矿氧化的特征及铁矿氧化物中有残余硫铁矿的现象,说明硫铁矿在本区原始沉积层位比较稳定,由于后期的剥蚀、氧化作用的破坏,致使硫铁矿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变差,呈不规则团块状分布,成家庄硫铁矿分为两个矿体。

成家庄矿体(Ⅰ矿体):为主要矿体,北西—南东向长约1 480m, 北东—南西向宽约700m,赋存标高1 231.4~1 259.03m。矿体呈似层状,总体产状倾向约40°,倾角10~15°,连续性好,无夹层。矿体中北部最厚,向南北两侧变薄,厚度1.5~3.20m,一般1.5~2.35m,平均厚度2.14m;矿体全硫(TS)含量8.92%~31.17%,平均20.75%。

蔚家沟矿体(Ⅱ号矿体):为主要矿体,北西—南东向长约920m, 北东—南西向宽约400m,赋存标高1 114~1 147.7m。矿体呈似层状,总体产状倾向70°,倾角6~10°。矿体厚度变化较大,西部较厚,向东部变薄,厚度0.70~3.7m,一般0.7~2.88m,平均厚度1.79m。矿体全硫(TS)含量8.19%~28.14%,平均17.79%。

2.2 矿石质量

矿石类型有团块状、致密状、星散状。

(1)粗粒团块状黄铁矿矿石:浅黄、灰黄色,粗晶粒状结构为主,团块状、块状构造,矿石主要由黄铁矿粒状集合体及粗大晶粒的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组成。黄铁矿呈浅黄铜色,晶体发育完整,多呈立方体,直径1~10mm,聚晶最大可达3cm以上,黄铁矿含量一般在40%~60%之间,是本矿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2)细粒致密状黄铁矿矿石:灰绿、黄绿色,细晶粒状结构为主,致密块状构造,矿石主要由粒度细小的黄铁矿颗粒与粘土类矿物胶结而成,黄铁矿颗粒粒径多<1mm,多呈单晶且较均匀分布在粘土矿物之间,黄铁矿含量一般都在60%以上,是本矿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3)细粒星散状黄铁矿矿石:灰、灰绿色,特征与细粒致密状矿石基本一致,但黄铁矿细粒呈星散状稀疏浸染于灰色粘土岩中,黄铁矿含量一般只有30%~40%。

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含极少量的高岭石及金属矿物。

矿石化学成分:S 8.02%~31.17%,一般14%~23%,平均19.42%;TFe 21.85%~72.74%,一般30%~35%,平均39.90%。

区内矿石平均品位S<25%,为Ⅲ级品,属低品位硫铁矿。

2.3 矿石氧化特征

由于易氧化为褐铁矿、赤铁矿,硫铁矿的存在不仅与古地理环境有关,而且与地壳后期运动和现在的底板标高、埋藏深度等都有关系。

矿石氧化垂直、水平深度一般为30~50m,凡覆盖层薄的地段,硫铁矿多被氧化而成为赤铁矿、褐铁矿。一般覆盖地层有K2灰岩以上地层者,硫铁矿保存完整,不易被氧化;而上覆地层已被剥蚀出露为K2灰岩以下地层时,硫铁矿则有可能被氧化。

矿体底板标高在潜水面标高以下时,有可能氧化,而在潜水面标高以上时,则一般保存良好。虽矿体覆盖层厚,底板标高高于侵蚀基准面,但构造的发育也会对矿体产生影响,在断层、裂隙和陷落柱发育地段,矿体则有可能被氧化。

3 成矿远景

3.1 成矿规律

(1)硫铁矿的厚度严格受奥陶系灰岩凹凸不平的古侵蚀面控制,灰岩侵蚀面凹陷处硫铁矿层厚度大且品位高,凹陷面积越大、深度越深,矿层越厚且品位越高;相反在侵蚀面凸起处,则矿层较薄,直至缺失形成无矿天窗,矿石品位也较低。

(2)由于生成的环境不同,硫铁矿与铝土矿成消长关系,即硫铁矿发育则铝土矿质量差、厚度小,铝土矿发育地区则硫铁矿规模小、质量差。矿层顶板为粘土岩时,一般矿层较厚,品位也较高;而顶板为铝土岩时,则矿石品位有所下降。

(3)硫铁矿形成后,在上覆盖层保留上石炭统太原组二段K2灰岩以上地层、无大的断裂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且矿层处于地下水侵蚀基准面以上的情况下硫铁矿层一般保存完整,否则硫铁矿层有可能被氧化,故K2灰岩出露外边界线一般可作为硫铁矿体的外边界线。

(4)霍西盆地(汾西、交口、灵石)是硫铁矿沉积形成和富集的有利场所。

3.2 远景分析

根据山西省研究成果,汾西—交口一带为石炭系铁铝岩沉积盆地的中心。

区内硫铁矿含矿层位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广泛分布,且矿层较厚、品位较高、矿石易加工,覆盖层有太原组及其以上地层,硫铁矿保存不被氧化的条件也较好,找矿标志(K1、K2、K3灰岩和砂岩)发育,硫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好,根据成矿规律分析可圈出汾西县城—交口回龙、盈村—青山峁、勍香—南庄等三个成矿远景区(见图1)。

汾西—交口一带是山西省硫铁矿成矿条件最好的地区,发现大中型硫铁矿具有良好的远景。

4 开发利用前景

目前山西省硫铁矿炼硫磺、制酸的生产方法回收率低、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危害农作物。每生产lt硫酸就会产生0.8~0.9t烧渣(工业废渣),而烧渣一般采用堆填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硫铁矿烧渣若受到细菌作用会氧化成水溶性硫铁矿,如果烧渣堆放不合理,靠近水体或遇到下雨,烧渣中残留的硫等各类残余物质就会排放进入水体,使水体严重酸化,腐蚀桥梁、船舶,造成环境污染,这就是常说的红水的危害。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贫硫铁矿硫铁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工艺技术方案”是“氰化尾渣酸铁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制酸产业新工艺(见图2)。

富集工艺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短流程选矿模式将S含量20%~30%的低品位硫铁矿提高至47%以上,大大提高了低品位硫铁矿的利用率。

汾西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汾西县投资建设“100万吨低品位硫铁矿硫铁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示范项目”,该项目从“源头减排”出发,有效解决了低品位硫铁矿污染环境、占用土地、难于高效利用的行业共性问题,对于科学处理小硫酸厂遗留的大量尾矿废渣、开发利用汾西—交口一带低品位硫铁矿资源,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环保综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1 山西汾西—交口一带硫铁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图

图2 贫硫铁矿硫铁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1]郭雅儒,陈平,张铁林,等.山西省非金属矿产及利用[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陈勇.山西省汾西县成家庄硫铁矿详查报告[R].山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2014.

[3]汾西县100万吨低品位硫铁矿硫铁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示范项目[R].北京: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1.

[4]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临汾幅、汾阳幅)[R].山西: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76.

【中图分类号】TD8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16)02-0046-03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黄铁矿灰岩品位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沁水盆地古县区块太原组灰岩储层特征
天然、改性和合成黄铁矿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