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疑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的思考

2016-06-29 10:49乌铁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推进模式思考

乌铁成

【摘 要】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我们教师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培养他,用活动来教育他……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键词】疑探 教学 模式 推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55-02

郭思乐教授指出:“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创造氛围去激励它。其实,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是引出、唤醒、和激活;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净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把人真正的调动起来,换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可能成为高效率的课堂。

生本教育要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习,教得少,学得多,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更重要;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在我们践行新课改,学习西峡等先进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新的疑探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激发和引导学生,而非替代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而非大包大揽地把学生们变成我们自己。

课堂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以教师为本的课堂,“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课本局部资源,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好教。因为师本,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益低。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改变以前那种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在课堂上干巴巴地听,转变成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中的小组学习。

随着课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三是要能客观、准确的进行评价。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然而,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论时,根本没有用“我代表我们小组做汇报,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多数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机智的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刺激学生的头脑,还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是引出一个人来,把人的内在天赋本性引发出来,把人的潜能引发出来。《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角度来审视研究学科教学,构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想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教育局长梁德才同志在全县课改调研中指出:课改要解决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研究课改才是真课改;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更大程度地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要迷恋教师讲授;课改也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同年段的小组建设与评价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要整齐划一,做好小组培训至关重要。使我们更加明晰了课改前行的方向。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差异,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到呱呱坠地,就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孩子无法选择的特性,这种差异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水平。我们不可能让西红柿长出苹果,那么就让西红柿成为最精致的那一个。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爱那些听话、成绩优秀、爱清洁、懂礼貌的好学生,而且对后进生也要怀有同样的情感,甚至格外关怀。正像好妈妈对体弱多病的子女,优秀的园丁对被风吹折、害虫咬伤的幼苗格外精心照料、倍加爱护一样。正如某位诗人所言:“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它的枝干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我们应使用“自尊心的原油,点燃自信心的火种,”来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当我们把心揉软了,孩子的心就捂热了,柔软了,苏醒了;两颗心,不,是无数颗心,在这样爱的温度里,成长的环境里;就是批评,也有温暖,就是泪花,也有光芒,这样用心做出来的教育,一定会到达孩子心灵最神圣的地方。”

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说: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不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

教育是一艘航船,让我们做舵手;教育是一支乐曲,让我们做音符;教育是大厦,让我们做基石。正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梁德才同志在课改座谈会上所强调:要以为东丰教育负责的态度坚决、全面地推进课改工作。课改要解决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研究课改才是真课改;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有急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应该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探索,不模式化,把握住课改的灵魂,不纠结于模式,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足功夫;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氛围;要深刻认识课改的价值,课改不单纯是改课,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要最大范围地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实现风清气正的东丰教育新局面……在课改的路上,让我们且行切思,切思且行,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撰写的《教育走向生本》;

[2]《江西教育》孙恭伟、孙婷撰写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与实践》。

猜你喜欢
推进模式思考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