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三站冠军揭晓

2016-06-30 18:14
当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补天当代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赵培龙

《补天缺》是一部献给母亲的赞歌! 小说很好读,语言朴实,结构简练,情节展开似自然流淌的河水,看似不经意,但细加考究,处处都是煞费苦心。特别是结尾部分,在妈妈处理嫂子与其亲娘之间关系的情节处理上,不但水到渠成地再一次点题,把作品所蕴涵的人性美、人情美不断拓展延伸,而且将母亲的人格魅力凝练升华推向极致。读《补天缺》,无遗憾矣!

读者:李永海

《前街后街》写得真好,不受拘束,放得开,激情澎湃,我读了两遍半。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敏锐把握和饱含人文关怀的质朴叙事,写出了对现实、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人物塑造生动、真实、有趣,有很强的乡土特色。黄村的前街后街,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城乡生活的差异在对比中产生,平实的生活,如水的日子,因而成为每个人心中温暖的所在。

《编辑龙世辉》是刊物老主编陈早春的一篇忆旧追思之作,温情亲切,意蕴绵长。写过往、友情、成长、生死,有故事、有经历、有情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中篇《补天缺》朴素温暖,抚慰人心,有感染力,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人生的温暖和亮色。《曾国藩与刺马案》视角新颖,写出一段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旧事,精彩好看。

读者:张金德

《日记中的父亲舒芜》是一篇难得的、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上世纪40年代,舒芜刚出道时,曾经得到胡风的大力扶植,而到了五十年代,舒芜竟然把胡风写给自己的信件交了出去,由此,胡风被定为“反革命”,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场文字冤案。从那个时候开始,对舒芜的评价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日记中的舒芜在读者面前的确是一个真实的舒芜。

读者:荣光友

陈早春的《编辑龙世辉》是一篇有情景,有筋骨,有深度,有温度的纪实作品,深深地扣动了我们心弦中最为柔软的地方,令人掩卷难忘!该作品选材详略得当,叙事有条不紊,以客观冷静朴实无华的笔触,将一个才华横溢,专注工作,乐于奉献,集“伯乐、名医、名厨”为一体的著名编辑家龙世辉的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事等,几乎是“原生态”地娓娓道来。名编龙世辉的事迹特别扣人心弦,陈早春写作的本篇“往事”作品同样耐人寻味富有魅力!

读者:刘丽萍

在日寇横行、中华危急、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最为艰难的抗战岁月里,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嘉木大娘深明大义,毅然决然地送自己的丈夫上战场打鬼子,在丈夫牺牲以后,又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在丈夫和儿子双双遇难以后,她又义无反顾地照顾抗战烈士遗属——作者刘增人的“教师”母亲及家人。虽千辛万苦,历经坎坷,但嘉木大娘却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因为她知道:照顾“教师”,其实也是照顾了学生,抗战胜利以后,建设国家要靠无数的学生……这真是个大义凛然,令人感慨不已的抗战大娘的英雄形象!该作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叙事紧凑,有情有景,人物鲜活,感情丰沛,《我的亲娘》是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

读者:艾力发

鼎力推荐中篇小说《补天缺》。

缺乏母爱的人生注定是不完美的人生。但这人生的“不完美”是可以补回来的。中篇小说《补天缺》所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外出打工的哥哥被“扣下”,妈妈前去解救,遭遇了未来的儿媳——金慧,由最初的厌烦、拒绝,到渐渐接受儿媳金慧,作为婆婆的“妈妈”不但让从未享受到母爱的儿媳金慧享受了人世间甘美醉人的母爱,还教育金慧接受了身为杀人犯的生身母亲。补足了少女金慧生命中的“天缺”。一个普普通通的湘地农村妇女——“妈妈”,用深沉的爱和对生活的赤诚之心,谱写了一曲人间至纯至美的爱之歌。读之,让人热泪盈眸,心生温暖。我们既叹服“妈妈”的生存智慧,更坚信:爱与诚,真可“补天缺”。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酣畅淋漓的叙述,适量的湘方言运用等等,都是小说《补天缺》成功的重要元素。

读者:薛超英

张国擎的总统府旧事已写到之三,且篇篇出彩。本期的《曾国藩与刺马案》写的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围绕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震动朝野。刺客当场被擒,案件看似简单,实则扑朔迷离。慈禧老佛爷重视,同治皇帝关注。查案的大员一拨又一拨,梅藩台、魁将军、张漕帅、郑尚书,耍滑头的、较真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不料谁也查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世人都知查案要以事实为据,只可惜人为因素,政治较量的干扰太多,还原事实比登天还难。刺客张汶祥不过是棋盘上的一个无名小卒,背后的湘军首领曾国藩才是真正的大山,谁能撼动。面对强势的湘军背景,连老佛爷慈禧最后也不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草草结案,难得糊涂了。故事引人入胜,冲突危机四伏。人物着墨不多,形象却呼之欲出,历史的、现实的、昨天的、明天的,真是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看的让人心惊肉跳,掩卷唏嘘。

作者:郭志锋

中篇小说《补天缺》是一篇具有全新视野的小说。当下的农村,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日益侵袭,正急速地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小说通过叙写母亲到城里接准儿媳,到举办婚礼,最终到儿媳生子这一简单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农村正在逐步呈现的一种可喜变化:融洽、和谐、幸福的新型农村婆媳关系。至于小说里设计了许多妈妈在城里做生意的情节,贩卖甲鱼一节写得波澜起伏,很是吸引眼球,但笔者以为不太真实。因为眼下的农村通讯、交通方便,信息很通畅,卖鱼的农民不可能这么“愚钝”,作者不可厚此薄彼。

读者: 王凯

读过《大白小白》,深感与《当代》前两期中作品《卫国之肝》《游街》一样精彩纷呈,才真正注意到它们来自一个共同作者——李敬泽。《大白小白》故事精悍,更加通俗易懂,前半部分蔡姬戏水惹恼桓公小白引发齐蔡战争的故事可谓娓娓道来,合情合理;后半部分管仲辅佐桓公小白发动齐楚战争,充分发挥政治与外交智慧、延续融合华夏文明的历史故事与历史分析更是栩栩如生,令人茅塞顿开。

但愿李敬泽先生的后继作品能像前两年《八飞说岳》系列一样,绵绵不绝、熠熠生辉!

读者:刘杰

我推荐长篇小说《前街后街》为本期冠军作品。

与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前街后街》的最大亮点就是在一个村两条街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和一段并不算长的时间跨度中,突出人物主线,张扬人物个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始终是让人物驾驭故事,没有让故事淹没人物。作品中,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人物领纲,通过众多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绘就了一幅田野气息浓郁的乡村历史和风情画卷。另,《我的亲娘》也属本期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叙事质朴大气,故事感人至深,几处动人心魄的细节描写,令我数度落泪。

读者:李巍

《小白大白》,令人惊艳。一个短篇,却把春秋战国那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写得洒脱如行云,荡气回肠中又带着调侃的小智慧。 原来《当代》也会收下这样的文字,别样思维,海纳百川,果然出手不凡。历史本来是沉重的,齐桓公传奇的一生或许更缘于他多变的性情,他大明白的时候,不输任何一个圣王,而不明白的时候,就成了被困孤城的李尔王。两千多年的穿越,李敬泽用他风趣的文字和对史料娴熟驾驭的本领做到了。我们看到的真相并不是最真的真相,但这些带着智慧的俏皮文字却让我们体会到一种阅读的快感。这样的妙趣横生的文字,真是阅读的“大白”治愈系,会让你放下手机,捧起书本,读他个一醉方休。

猜你喜欢
补天当代
登娲皇宫
贺神舟十四飞天
女娲造人与补天
补天谜语
感悟人生 再拍《补天》
袁小楼艺术作品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