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
——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

2016-06-30 03:49闫德明
关键词:义务教育

闫德明

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

——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

闫德明

摘要: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义务教育生均投入还较低,需要制定合理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通过国际比较,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可以计算出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

关键词: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OECD国家指标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也提出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状况、受教育人口数量、物价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翔实的教育投入与产出数据,没有确定的适合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科学合理的实证方法,很难直接测算出具体的标准。通过国际比较,尤其是与教育发达国家比较是探讨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标准的较为可行的方法。[1]

一、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状况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从2001年起,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推行了税费改革。[2]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措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3],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4]。近十年来,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逐步完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2000—2011年间,我国义务教育总经费和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见表1)从2000年到2011年,小学教育总经费由1 001.69亿元增长到5 945.69亿元,年均增长17.58%;初中教育总经费由5 61.56亿元增长到4 138.14亿元,年均增长19.91%;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由631.60亿元增长到4 773.09亿元,年均增长20.19%;初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由332.95亿元增长到3 242.44亿元,年均增长22.99%。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也与总经费的增长相适应,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从792.36元增长到6 117.49元,年均增长20.42%;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从1 210.42元增长到8 179.04元,年均增长18.97%;小学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由499.69元增长到5 061.64元,年均增长23.43%;初中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由698.04元增长到6 743.87元,年均增长22.90%。

表1 2000—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统计

资料来源:2001—2012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我国与OECD国家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比较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较快,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是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见表2和表3)。

表2 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小学、初中生均经费比较(单位:美元)

①根据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7695∶1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

表3 小学、初中生均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比较(单位:美元)

①根据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7695∶1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

2010年,我国义务教育生均投入为小学728.50美元、初中964.14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09 年就已经达到了小学7 719美元、初中8 854美元,其中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21国家(EU21)的平均水平为小学7 762美元、初中9 369美元。我国仅相当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9.44%和10.89%,相当于EU21国家平均水平的9.39%和10.29%。生均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方面,2010年,我国为小学605.31美元、初中799.97美元;OECD国家平均为小学7 039.73美元、初中8 074.85美元;EU21国家平均水平为小学7 272.99美元、初中8 778.75美元。我国小学生均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仅相当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8.60%,相当于EU21国家平均水平的8.32%;我国初中生均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仅相当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9.91%,相当于EU21国平均水平的9.11%。

三、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确定

尽管各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及平均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水平,但由于生均经费标准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状况、物价水平、受教育人口数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果用各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及平均水平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标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国际比较中,人们通常把义务教育生均投入与人均GDP的比例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重要指标。2009年,OECD国家平均义务教育生均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为小学23%、初中26%。我国的这一比例与这些国家相比要低得多,2010年为小学17%、初中22%。

表4 世界部分国家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

续表

资料来源:《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

如果以OECD国家平均生均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小学23%、初中26%为标准,我国2011年生均经费小学应为8 069.09元、初中应为9 121.58元。由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水平差距非常大(见表5),如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用人均GDP来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就有违义务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会造成地区不均衡。因此,我国应以全国人均GDP来确定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最低标准,以人均GDP和生均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为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由中央财政通过因素法转移支付来保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够按照不低于国家的最低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来执行。[5]

表5 我国2011年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应达到的标准(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2》和《中国发展报告2012》。

四、义务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确定

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既包括公共投入,也包括私人投入。尽管各个国家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和私人投入之间没有统一的比例,但大部分国家公共财政投入都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比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平均比例OECD国家为91.2%,EU21国家为93.7%。(见表6)我国2010年义务教育公共投入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只有83.1%,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6 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中等后非高等教育

资料来源:《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

2011年我国生均经费标准为小学8 069.1元、初中9 121.6元。如果以OECD国家平均中小学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91.2∶8.8的比例为标准,就可以计算出我国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为小学7 359.01元、初中8 318.88元(见表7),此即为义务教育生均财政拨款的最低标准。中央财政要充分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义务教育财政能力和财政能力的不同[6]143,以人均GDP和生均财政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为重要因素进行衡量,通过因素法转移支付来保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够按照不低于国家的最低义务教育生均财政经费标准来执行。[5]

表7 我国2011年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应达到的标准(单位:元)

表8 OECD国家平均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

OECD国家平均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增长,从1995年的5.3%增长到2009年的6.2%;中小学和中学后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的3.6%增长到2009年的4.0%。(见表8)所以,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并且其与人均GDP的比例也应逐渐增大。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进行调整,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媛,杨卫安.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基于OECD 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3(3):15-19.

[2]闫德明.新时期义务教育投入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8-53.

[3]李玲,闫德明,黄宸.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3): 3-7.

[4]闫德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体化水平实证研究:以×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3):16-21.

[5]赵海利,高伟华.从教育公平看我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30-33.

[6]OWINGS W, KAPLAN L.American public school finance[M].Belmont: Thomson Wadsworth, 2006.

(责任编辑孟俊红)

On the Expenditure Standard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Standard per Stud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Based on the Data of OECD Indicators

YAN Deminga,b

(a.School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s,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Zhengzhou450046,China;b.InstituteforEducationPolic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expenditure standard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standard per stud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re growing rapidly in China. However,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is lower in ou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an i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ur country needs to make a reasonable expenditure standard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standard per stud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the two standards is a feasibl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OECD,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funds per stud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re gained in 2011. The expenditure standard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standard per stud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 average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financial allocation standard per student; OECD indicators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1-0060-07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1.012

作者简介:闫德明,教育学博士,河南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46),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发展报告”(13JBGP040),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2014BJY026)。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