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口述实录(2013)

2016-06-30 20:44王磊光
天涯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士病人医院

你问我在医院的切身感受?我只想说:我一辈子的苦都在这里受了!

像我们这种临床一线科室的护士,基本上是处于医院的最底层。现在实行全民医保了,无论哪个医院,病人都多。那么多人住院,配药打针换吊瓶看上去简单,可是哪一项能疏忽?哪一项不得护士们操劳?真的,不是手上的功夫和心里的统筹能应付过来的。何况病房里远不止这些事,收新病人了,病人办出院啊,哪个病人吐了、头痛了、烦躁了等等,什么情况都得观察到。更不用说上夜班熬夜不能睡觉,且要随时准备接收急危重症病人的情况。

本来我们干的活都挺琐碎的,而我们的服务对象又那么复杂:那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那么多不同的疾病状况;那么多不同的家庭状况,好的、坏的、一般的……但是,病人对我们的要求永远是:要我们像天使一样,技术好,服务好,医德好,让他们满意,最好费用还能再便宜点。不管病人怎么样,医院都要求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谁一旦逞脾气行事,就会陷入被动,医院也没有办法保护她了。

(我插话: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与人打交道,更何况是病人?)

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医生护士都比较少,忙不过来的时候,当医生的又当护士,护士做医生的助手,都成了半个医生。但现在不同了,权限分得很明确,医生只负责看病开药方开刀,其他所有事情都是由护士来处理,跟病人的协调啊,跟医院的协调啊,跟其他部门的协调啊,都得护士来做,然后还要负责基本治疗怎么进行……事情太多太多了。医院对护士提出了很多要求,哪像在过去,护士自主得多,即便病人多,我把病人的治疗搞好就行,医患关系也没有那么糟糕。而现在,为了防止患者告医院,我们做一点什么事都要签“治疗知情同意书”,这得费多少工夫呀。其实,有这么多工夫,真的可以多为病人做很多事情,比如多跟病人进行沟通啊。但是,现在,我们跟病人沟通——也是在跟沟通,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规避风险,但凡患者有什么情况,我们对病人家属所讲的,绝对要比实际情况严重得多。也的确没有办法,因为最主要的治疗环节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即使知道真实情况,往往也不敢跟病人讲;一旦病人的病情突然变化,与我们说的不符,家属就会把我们告上去,认为我们没有尽到救治的责任。

试问,别的哪个行业里里外外有这么多要求?最让人觉得无语的是,我们常年都在考各种规章制度、三基知识,科室还有业务学习,医院隔三差五就有各种各样的考核及检查,为了芝麻大点的事及种种不达标,就要扣钱扣管理分,层层罚扣,最终处罚结果还是落到当班护士的头上。

我就一直忍、忍、忍,一直凭着“忍”字干工作。然后就结婚成家,一旦结婚成家,就要更多地考虑养家糊口,所以一忍再忍。其实我每次上班,就是在忍。我以前脾气可好了,但是我在医院上班之后,心中很窝火,脾气也越来越大了。

(我插话:难怪,我以前在高中当老师时,很多同事的爱人是护士,他们常说妻子的脾气不好,喜欢在家里发火,看来与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都是忍出来的,憋出来的!我以前脾气可好了,真的,我上学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从不跟别人吵架,别人都觉得我是个好亲近的人。你看,我现在上班都上成这样了。这次能够出来旅游,是因为大家都挺累嘛,领导就直接给钱给假,让大家分批出去玩。其实,你看我们玩的时候,好像过得挺舒服,但当我们上班的时候,真的是很苦。所以我想,最多再干一两年,我肯定就不干了,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我觉得我一直是在忍,一忍再忍,忍了这么多年,一开始是为了爸妈,现在是为了自己的小家。

我老公在北京,我必须想办法跟他待在一起;他要是调回省城,我就去省城,随便找点什么事情做。其实我更想读个研究生。考研要吃苦,但我什么苦没吃过啊,我的英语基础也不差,我相信只要下决心,我就一定能考上。马上就满三十了,我不想在而立之年后还这么憋屈。其实很多次我都有过考研的打算,但是真的,我身边的同学也好同事也罢,更多的是无奈,想解脱又没什么动力,她们比我更不知所措。我曾经想,即便我不去读书,也会在差不多的时候辞职去做别的事,在医院临床工作真的是一种摧残。

我当初选护理专业的理由?其实,这个专业不是我选的。我本来想报考外语,或者公共卫生管理,我爸妈强行要求我改成护理专业。等我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出路状况后,我愤恨了好几年,在心里也消沉了好几年。我爸妈一直觉得医生护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愁吃饭,有钱用!而且当时家里没一个读书的,更没有学医的,他们就以为如果有人学医,将来能够沾点光。总之,他们让我学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当年受的苦太多了吧。我家在农村,我妈那时候因为超生,被罚款罚得抬不起头。你知道吧?他们一直觉得自己那么多年过得挺不容易的,可把我送进大学了,可把我的大学给供出来了,可得找个好的工作,让他们增添一份骄傲。

(我插话:你当时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

要说,当年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反正已经知道,以我所受的教育及家庭条件来看,就只能过大多数人所过的那种生活。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学有所长,比如像翻译啊,会计啊,毕了业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还能有一点闲散时间去静静地享受人生,去读小时候想读但是大人没有给买的书,去好好疼惜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可是走上社会,我就成了一个陀螺,工作如此,回到家亦是如此。

父母还是当年的父母,可是已不是当年那么淳朴。他们也要享受,花更多的时间在麻将桌上,花更多的钱在人情往来上;话语间,更少不得把我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攀比,有时候被比得支离破碎,父母还会迁怒于人。即便到了现在,我都不愿和他们聊我的工作。倒是我爸妈时不时来一句“你们上班冬天不冷夏天不晒”什么的,再不就来一句“你们上夜班不就是睡觉吗”这一类类的话,真让人心寒到底啊。

我是怨恨父母的,所以在心里和父母关系不是那么融洽。但是对他们来说,我是给他们争了脸。我和我现在的小家庭,也是他们唯一可以拿出去炫耀的。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新护士的工资非常低,比那些没读过书就出去打工挣钱的人拿的少多了,我妈就经常说我没出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妈她不敢再随便说我了,但是我也从不把我的真实收入告诉我妈,我妈太能算计了。我只能让他们知道我干得辛苦,拿的少。

如今,医院还是自己挣钱自己花,我们每个科室都是承包式的。我们的基本工资两千多,夜班费一千多,加上奖金——每个月不等,一般是两千多,多的时候有五千多。也就是说,我们一般能拿到六千左右,好的时候能拿八九千。

(我插话:呀,挺高呀!A市是四线城市,又地处山区,房价也就5000吧?能拿到比房价高的工资,很可观的。)

是的,A市房价这两年也涨得快,刚突破5000。我们的收入应该算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付出的,远远比所得要多得多啊!

N多次我都不想干了。尤其像我这种,还是本科护理,但是,到工作中去,跟我差不多大的,多少人还是中专文凭啊。大家干的活都是一样的,工资标准也是一样的,本科和中专,相当于没有什么区别。你到这个岗位上去了,别人要上夜班,你不上夜班吗?不可能的。所以,你想,你学本科出来,你干活时觉得郁闷不郁闷啊?当然是郁闷的。我们本科毕业,都二十二、三了吧,而别人中专毕业,十七、八岁就上班了。中专,只读两年,第三年就开始实习,你比别人至少多读四年书吧?而等你出来,别人都上了好几年的班。虽然我的理论知识肯定比别人多,但是,护理,是一种服务,而服务侧重于实践,要在实践中慢慢学习技巧和积累经验。那么,别人就是老资格了,就可以在你面前摆老。所以,你走上工作岗位,反而要听别人的,要受制于人。即便以后你比别人强,但是作为同龄人,她们的资历永远比你老。任何一家医院都是排资论辈的地方。

读护本专业的时候就觉得亏,这个专业真正学不到什么特别的技术和知识。在医学院里,临床专业是五年制,护理专业一般是四年制,其实临床专业学的课程我们护理专业都学了,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你就知道老师教的我们学的没有他们深。就像我们在学1+1等于2,而他们在学1+1为什么等于2一样。既然临床重在认识疾病的过程和治疗,护理重在病人的护理,那么护理专业为什么不能把与护理密切相关的营养学、医疗心理学等纳为重点科目呢?说到底,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是临床专业稀释了的知识,在工作中治疗上没有半点话语权。几年下来,学校打下的那点底子,因为工作中不用,考核中不用,就全还给学校了。后来我就常常想:国家有必要大力发展护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吗?

毕了业,我们基本都是在医院当护士;有些人受不了,就不干了,也转不到好的行业去,毕竟这个专业的知识面太受限了!当年学习差一点的,只能考上专科的同学,现在反而成天坐办公室上网聊天购物,我们读本科的却只能在病房穿梭!试问,我们学习的时候没有学到该学的,走进社会了,得不到职业的尊重感和安全感,在医院里也没有归属感,这不是一种摧残又是什么呢?

除非你读了护理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在同济、协和这些大医院才能显示出区别。但是,读完研究生的,一般不会再干护理工作,而是到大学当老师去了,或者干其他什么的。不过,我有个同学,跟我关系足够好,他在医学院当老师,也成天在抱怨。因为医学院永远在扩招,教师少,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管理难度大,质量也肯定就不如我们当年上学时。再一个,学校也想谋利啊,就要接受上面的各种评审,学校就要老师天天做一些这资料啊那资料啊。而且,老师肯定没有我们的收入高,工作起来,护理专业的老师也没有其他系的老师感觉那么舒畅。说到底,这个专业挺能折磨人的。

(我再次插话,问了一个很外行的问题:那你有没有想过搞个体,比如自己开诊所?)

我怎么搞个体?我如果搞个体,还必须请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因为我是个护士,没有处方权。如果我开了处方,就算非法行医了。这个在以前可以,很多护校的学生出来,凭一个中专文凭,自己干个体,但是现在不行了。而且,我是学护理专业的,基础学历摆在那,如果我去报告医师资格证,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一句话,你是护理专业的,就不能当医生,你是医生,当护士就不行。这个,越是到大地方大医院,越是管得严格。当年我毕业时,参加省城排名前三位的一家医院的招聘,四百多人报名,录取三十多人,我笔试和面试都过了,还在那里上了半年班,后来感觉实在熬不过来,就辞职了。当时,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一个是找关系进去的,合同都已经签了,岗前培训也有一个礼拜了,因为她是专科,还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按要求根本进不了大医院,所以就想通过护理的口子留在里面——毕竟,护理对学历的要求要低一些。但是,最后还是因为专业不对口,合同作废。她虽然有钱有关系,也没有办法。现在是严格要求依法执业,你读的是什么专业,再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了。

我觉得我们护士的生存状况会越来越糟糕。为什么呢?现在不是搞全民医保了么?因为有报销了,老百姓不管是大毛病还是小毛病,都往医院挤,一般都不愿去那些小诊所。大医院的医疗设施和人员都很有限,这就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小毛病、小感冒啊,就应该去小诊所,但是,老百姓对诊所不信任,——的确,小诊所在技术和管理上普遍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你感冒发烧了,晚上七点多到小诊所去,确实应该打抗生素,但是他们都不会打,因为怕出现过敏,闹出人命。其实,国家应该加大对小诊所医疗条件的投入和管理。

(我插话:也就是说,在国家单方面增加老百姓就医福利的情况下,公立医院所承受的患者就医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医疗服务反而会下降?)

医疗技术肯定是改进的,但是,医疗服务肯定是下降的。这一点,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当然,医疗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打了折扣的。说到我们,过去别人总说是白衣天使,可能在过去那个不需要以药养医的年代,医护人员在人们心中的确是美好的。但是时代变了,金钱浑浊了人的眼睛,人们看我们也变了,觉得到医院跟别的地方一样,甚至更黑。最早我们都知道病人家属常给主刀大夫送红包,而现在,很多人病了,不是找主管大夫,而是先发动各种关系,找医院找科室的领导请求多关照。这也就罢了,如果住院有人多多关照能少花钱快好,也就算了!还有些人的病是没有办法的,他们花了钱,如果没有恢复好,就要处处找茬。我们护士跟病人接触最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啊!

如果上面有人来检查,我们都会提前跟病人打好招呼,让他们给我们说好话。没有办法,我们不可能做得那么好,因为我们需要应付的实在太多了。说真的,好多方面就只是在糊弄。关于检查能不能过关,其实最终还是要看医院领导会不会跟上面搞关系。

(我插话:照这样来说,对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说,医疗资源是很不充分的,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医学院的学生就业难吗?)

是啊,反正整个都不对劲。国家鼓励大家到西部去,到山里去,但是大家都不甘心,不愿意去,那你有什么办法?你想,谁愿意到山里去啊?而且好多人去考研了,一考研就要耽误好几年,也有好多人毕业后不愿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就改行了。短时间内,医患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在大医院干活的人,收入肯定会随着病人的增多不断提高,但是,你的付出、你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正是这个,使我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贱。但是,在医院,你就是个护士,你就是来为患者服务的,没有人会在乎你的感受,你就得像个机器,不停地转啊转。

(后记:要说,石柳每一个月的收入,在山区地级市里,已经是很高的了,但她并不觉得幸福。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她感觉自己成为了一台机器,命运不在自己手中,丧失了自我对劳动的控制权,丧失了让身心得以休憩的自由。她的体验,不仅仅属于她个人的,而是与无数青年,尤其与底层青年的生活体验是相通的。这是我在跟石柳告别时的感受。)

[资料写作者附言]:2013年6月,我去北京看望一个朋友。在火车上,遇到邻座一位年轻女士,是个护士,趁这一次假期,前往北京看望丈夫——从过年到现在,他们已经六个月没有见面了。石柳从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毕业后,先是在省城工作了半年,后来辞职回到地级市A城,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她热情直率,一言一语,充满感情。也可以感受到,她内心淤积了很多很多的感受,她太需要倾诉了。而我,虽然不长于交流,却正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于是我把她的口述记录下来,并将之化名为石柳。或许对人们了解护士的工作苦衷有所助益。

资料写作者:王磊光,博士生,现居上海。以上资料由作者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护士病人医院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为县级医院定锚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