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2016-06-30 16:13铁文英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培养大学生

铁文英

【摘 要】网络给我们广大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广泛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问题。本文就网络道德问题,以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状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进而提出了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

1 网络道德概述

“所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1]“而网络道德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网上公民的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来调节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网民在网络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网络道德是新环境催生的产物,它与我们的时代相符合,是在网络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体现出了网络道德的原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是健康的网络道德的本质概括。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言行不文明、说脏话、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3]显示,有30%的同学在上网聊天或者回复评论的时候,使用过不文明用语,或者是“谐音”和“英文缩写”。对于不文明用语,40%的同学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使用,在现实生活中不可以使用,15%的同学认为对熟人可以使用,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认为随时都可以用,高兴了要用,不高兴也要用,已经成为自己的口头禅了。同时,也发现大家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心态也都大同小异。认为:“他又看不见我,也不知道我是谁,骂他几句怎么了。是他先骂我的,我只是以牙还牙,不能输了气势”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言行不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了,有时候可能自己都不在意,就已经说出口了。

2.2 沉迷于网恋,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上网聊天已经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活动,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显示,每个人都会上网聊天,大多数时候主要是用手机聊天。QQ则是使用最普遍的聊天工具,使用者高达95%,使用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的也很多。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陌生网友,并且大多数为异性网友。当问到平时都聊什么内容时,75%的同学是互相交流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讨论学术问题的还不到10%,更有一部分同学是闲扯谩骂,打发时间。对于网恋问题,60%的同学认为不提倡也不反对,顺其自然。当问到有没有网恋经历时,20%的同学承认有过,65%的同学没有网恋经历,但有几个陌生网友,并且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情感是比较迷茫的。网络生活中,由于互相看不到对方,见面的机会也很少,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充满了憧憬,进而选择相信对方,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依赖,这就造成很多时候朋友们一起吃饭,有的人宁愿和网友聊天,也不跟同桌的人多说话,这极有可能造成我们人际关系的疏远。

2.3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以逸待劳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供我们学习、借鉴之用。部分学生懒于动脑,过度依赖网络,别人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就拿过来,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成自己的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一直是坐享其成,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丢失了自己的思想,长期以往谈何进步。

2.4 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网上有过欺骗他人的行为。而且很多人认为又不认识对方,也见不着面,大家你骗我我骗你是很正常的,把我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怎样看待“黑客”的问题上,20%的同学认为“黑客”很牛,技术更是没的说,对“黑客”表示崇拜。并希望自己也能像“黑客”一样,分分钟破解别人密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丢失了诚信,颠倒了黑白,也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2.5 严重的人格冲突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在上网的时候,可以隐藏真实的自己,而把自己的另一面展现给对方。在现实中可能不是很优秀,但在网络上可以美化自己,怎么好听怎么说。亦或者现实中是一个乖乖的学生,而在网络上假扮成桀骜不驯的样子。现实中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好好先生,在网络上则是花言巧语,油嘴滑舌,更有甚者,颠倒自己的性别,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已经是心理扭曲了。

如果不能协调好网络与现实中自己的角色,任凭这种人格冲突的现象愈演愈烈,必将严重阻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方面

3.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酝酿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各种新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大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道德的发展也正处于“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加之网络上的信息过于鱼龙混杂、虚虚实实,这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们的道德认知无异于雪上加霜,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极大的干扰了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的视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非道德诱惑的陷阱中,从而引发道德失范。

3.2 网络的内在特点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

网络自身虚拟性、隐蔽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得广大学生无法辨别是非,在茫茫的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缺乏思想准备,找不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难以取舍,甚至全盘接收,使自己原来的道德观念受到破坏。长此以往,错误的道德观慢慢滋生,产生道德失范的现象。

3.3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成为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客观条件

在现实中,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得以维系,而国家法律则是最后的保障。在网络生活中也是如此,要想规范网络道德,使之合理、有序的运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立法的滞后性,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漏洞,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最终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

3.4 家庭管理的缺失

就上网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缺乏正确的引导,等上了大学后又撒手不管,这种态度上的巨大反差,让孩子们在大学以前积压的上网热情,在大学就迎来了大爆发。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甚少,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仅满足了他们的物质生活,而对精神世界则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关系就会显得疏远。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情感的依赖,进而选择在网上寻找慰藉,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生活,来获得感情的归宿。这样就会慢慢变得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性格变得孤僻。对整个社会持悲观的态度,进而选择报复社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3.5 学校管理的缺失

学校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不够重视,对道德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以前传统的道德教育上,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提出对网络道德的培养。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薄弱。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网络生活缺乏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茫茫的网络世界里找不到灯塔,迷失了方向。

4 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要措施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而学校作为教育人的地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学校管理的措施

4.1.1 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

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确立终身德育理念。德育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社会在快速的发展,道德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道德观念。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掌握最新的知识,把自己的才能运用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中。

4.1.2 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活

对于网络上的大量不良信息,部分学校利用“防火墙”,把学习资源下载下来,放在局域网上,让学生浏览。这样可以缓解不良信息的影响,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学校应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不良信息拒之门外。同时利用校园网开设“思政教育”、“共青团聊天室”等一些与国家民族或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吸取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4.2 健全网络法律制度

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维系的,而法律作为刚性的道德规范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道德约束无法实现的时候,需要法律来保护个人和集体的正当利益。特别是对侵犯知识产权、诽谤别人以及破坏社会安定、分裂国家的行为,必须依靠国家暴力机关加以管制。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法律制度,来维护网络世界的和谐。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规范人们网络行为的法律制度,由于网络环境的更新太快,导致先前出台的法律明显有些滞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使之与网络的变化相适应,尽可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3 加大力度,进行扫黄打非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扫黄打非力度,从源头上消灭各种不健康、消极的垃圾信息,最大限度的净化网络环境。对于一些网上传播色情暴力、封建迷信、邪教、诽谤、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打击。通过对网吧、尤其是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清查整顿行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和谐的外部环境。

4.4 家庭管理的改善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家长要主动改变观念,不要一味的反对上网,家长自己平时也掌握一些网络知识。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多与学校的老师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并与老师交流想法,使学校与家长共同发挥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避免其陷入网络虚假的情感世界中。

4.5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修养

首先,要学会自我认识,每天反省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危害到了别人或集体的利益。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要自我体验,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最后要学会自我调节,在没有外部的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的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坚持正确的思想,发现自己的行为不符时,要及时的找出原因,并迅速地作出纠正。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大学生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因自己好奇心重,抵抗力差,面对网络大量垃圾信息的冲击,迷失了自己,涌现出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光靠学校的教育是显然不够的,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网络道德培养体系,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尤其是学校,要发挥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地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走出道德失范的误区,在和谐文明的环境中,体验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唐汉卫.学校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

[2]蒋海升.青少年网络道德建构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9-1:5.

[3]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8月: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Z].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