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

2016-06-30 12:15左彦凯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夜宴

【摘 要】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19世纪西方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电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电影设置了婉后和太子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对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进行了冯小刚式的阐释。对电影进行西方悲剧理论视角上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影片。 【关键词】《夜宴》;唯意志论悲剧观;叔本华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9-02一、叔本华唯意志论主义基础上的悲剧观叔本华的悲剧学说是以其生存意志论为哲学基础的,在其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明确提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两个根本哲学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适用于一切有认识功能的物种,而作为高级的具有反思能力的人可以将其作抽象的哲学思考。哲学意义上的“表象”是针对“表象者”而言的,山川河流只是人的山川河流,日月星河只能是人的日月星河,没有人这个“表象者”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存在,依旧“同归于寂”。“整个世界只是一种与主题有联系的客体,是一种直观者的直观,也就是一种表象。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是以主体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没有主体就无所谓世界,因而就无所谓“表象”。有了主体才有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表象。”①由叔本华的另一个哲学命题“世界是我的意志”,而世界是人的世界,他推导出了作为“表象”主体的人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认识人自身的意志的结论,至此叔本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叔本华式的本体论哲学理论构架——唯意志论主义哲学体系。在此本体论基础上,叔本华提出了其非理性直观认识论的观点。叔本华认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不能全面认识生命意志世界的本质,欲望、激情、意志才是认识的强大动力,世界的本原是意志,意志决定了万物。“意志”是无法用理性控制的盲目冲动,即所谓的生存意志。正如叔本华所说“意志本质上没有目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这恰恰导致了叔本华走向了唯意志论主义,体现在人生伦理层面上为人生痛苦论。人生痛苦论不仅是伦理上的,并且具有本体论上的含义。无穷的意志产生无尽的欲求,无尽欲求的无法真正满足产生痛苦,三者成连环的闭合状态,即是叔本华所谓的人生来痛苦理论依据。正如叔本华所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②人的本质在于痛苦,其本源在意志的无止境,其特点在于欲求本身非满足性,所以人生来就是来受苦的,这是从意志推论出欲求,欲求得不到满足进而产生痛苦的结论。任何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二、电影《夜宴》的人物形象设置凸显了叔本华唯意志悲剧观的精髓(一)无鸾:塑造忧郁太子形象对人生痛苦论进行正面解读影片《夜宴》中,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悲剧色彩,影片中的悲剧主角所赎的不仅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因果关系所犯下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电影《夜宴》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并将其塑造得合情合理,更加突出了意志同自身矛盾冲突的悲剧本质。叔本华的悲剧观从本质上反映出意志同人自身固有的矛盾和冲突。意志以同自身的天然分裂来展示人生的痛苦、不幸和灾难的理所当然,借以唤醒人们对生存意志的否定,而采取顺从、退让的态度,心甘情愿地赎那与生俱来的原罪。在五代十国的年代,权利斗争异常惨烈,政治手腕强硬、果断坚决的人物才能在复杂的朝廷争斗中存活下来,而影片把太子无鸾设置成与主流权力斗争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他深受中国古代伦理纲常思想的制约,使得其忧郁和软弱的性格有其典型的时代特征。太子无鸾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鸾”指凤凰之类的神鸟,也就是女性的象征。“无鸾”这个名字饶有趣味,且隐含隐喻,预示着他本身就是一个忧郁软弱的人物。当父皇迎娶自己心爱的人婉儿时,他没有反抗,也无法面对情人成为自己母后的事实,于是隐遁在吴越竹林里习武弄歌,实则消弭意志。三年后,他的叔叔“杀父娶母”,婉儿再一次被夺走,他也没有实际行动,采取了顺从和退让的态度。软弱又阴沉的太子内心是复杂和挣扎的,比如他曾去市场找毒药复仇,但没有下决心,在皇后的册封大典上仅以此来揭穿叔叔篡权的阴谋却没有置之于死地的决心。这样一个矛盾的主体,在充满权欲的宫廷斗争中必然铸成其悲剧的命运。叔本华认为,解救人生痛苦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艺术拯救,一种是伦理拯救,这两种路径分别通过摆脱意志服务以及否定意志而予以实现。太子无鸾纵情习舞歌曲,忘却自己的欲求,力求摆脱俗世的纷扰,认为这样就摆脱了痛苦,但获得的只不过是暂时的解脱。影片最后,他为救婉儿而死时说“死,真好!”,一句话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解脱感。艺术的解脱只是暂时的,只有伦理的解脱才是长久的。伦理的拯救是否定生命意志,走上禁欲主义,达到清心寡欲无我无涅槃境界。冯小刚用太子吴鸾的死诠释了自己的人生痛苦论,含蓄而又深刻。(二)婉后:设置一个被欲望摧毁的女人形象,反面强调人生价值的虚无性婉后的人物形象:性格沉稳干练、阴戾狠辣、头脑清晰,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是一位寻求自我价值强烈欲望的女人。影片中的婉后,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在王朝易主之后,她的生存意志使其同意改嫁篡权的叔叔成为新皇后。同时,为保护她青梅竹马的太子无鸾的安全,她使尽权谋,在权力对人的异化和复杂的宫廷中,她的欲望也日益扩大,无穷无尽的欲望和浓烈的自主意识成了她内心的主导势力。影片中的茜素红是婉后欲望的象征,尤其是在影片最后,婉后当上皇上,欲望被满足后,婉后手抚随风飘扬的茜素红时的空虚迷惘被章子怡表现得淋漓尽致,明确地向观影者暗示出人生的悲惨和无价值。“知道朕为什么喜欢茜素红吗?因为它像人们熊熊燃烧的欲望,对,是欲望。多少人被它吞噬,而朕却因它的燃烧而辉煌!”这是婉后在权力场对权力、对欲望的内心独白,她走到了权力的巅峰。但是,冯小刚设置的婉后被背后的一刀刺死的情节,又隐喻了生命个体的一切努力皆等于零。婉后的人物形象设置传达给我们一种人生虚无——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正如叔本华所说:“纵感觉冷漠的人,他的心境也会暂时脱离人生,意欲也一定会转移到他处,而觉悟到世界和人生并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或者在他的心灵深处一定会自觉的活动起‘非意欲的生存。”三、结语冯小刚利用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悲剧观,制作了《夜宴》这部蕴含东方特色的《哈姆雷特》,传递给观众冯小刚式的悲剧理念。但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悲剧观是其悲观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并不值得大力推广。注释:①杨振喜.生存意志论——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②[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8.参考文献:[1][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作者简介:左彦凯(1990-),女,河北邯郸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15级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

猜你喜欢
夜宴
唐 武则天 草书夜宴诗帖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Balcony
《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背后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歇午”与“夜宴”:《红楼梦》微观时间设置的叙事潜能与文化意蕴
5《韩熙载夜宴图》:中国最早的情报就这样传送了
舞台空间与数字世界中的《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