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中沉默的听者

2016-06-30 21:53李欣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摘 要:在马洛时代的传统两性关系中,男性是权利的载体与象征,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社会边缘和失语的地位,在诗中则体现为沉默的听者。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马洛的诗歌《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中男性对女性“沉默的听者”的形象构建,旨在揭露男性话语与在男性霸权主义之下的受压迫的无言的听者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沉默的听者;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李欣茹(1992.9-),女,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一、引言

作为16世纪著名的戏剧家,克里斯多夫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声名显赫,是大学才子中最富有才华的人。作为英国戏剧界的先锋派人物,马洛对英国旧戏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是英国戏剧进入了一个全新而辉煌的时代,马洛也因此被赞誉为“英国悲剧之父”和“诗剧的晨星”。除了戏剧作品,马洛最著名的田园诗歌,或称之为爱情诗歌,《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同样也在文坛上饱受赞誉,同时也是伊丽莎白时期最著名的爱情诗歌(原卫国, 2008)。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马洛仍然获得了与他同时期的莎士比亚及其他剧作者的赞誉。(刘秉善, 2007)

田园诗歌作为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用来描述牧羊人的田园生活以及生活在乡村的益处。田园诗歌有三种分类:田园诗、牧歌和挽歌。一般说来,田园诗歌常以牧羊人作为言者(addresser)来隐喻性的批判城市生活,以及从两性及爱情的视角回顾伊甸园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此类描写田园爱情的诗歌数见不鲜,但像克里斯多夫 马洛这般直白描写,仍为先例。在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男性诗人在之中展现出的是欲望、浪漫与理性相结合的形象,如在马洛的《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及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羞怯的爱人》。这两首诗歌都大量运用了浪漫与不切实际的描写方法,表现出男性自私的爱情观以及步步为营和甜言蜜语的感情攻势,种种此类构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爱情诗歌。而诗中的女性形象,则通常表现为沉默无言和在男性霸权主义下的被迫接受一切。

二、文体学分析

《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一诗的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属于田园诗歌,从主题来看属于爱情诗歌。本诗包含六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是标准的四行。第一小节的前两行“Come live me and be my love, And we will all the pleasures prove”是本诗的主题句,在诗中也是重复出现;除此之外,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诗歌中几乎所有的语音模式(sound patterning)。尾韵:即在每行的末尾押韵,如诗中的“me, be”。头韵:即词首辅音一致,如诗中的“me, my”“live, love”。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的音节,如诗中“live, with, will”。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如诗中的“wil, all”。反韵:即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如诗中的“with, will”。押副韵:即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但元音不同,如诗中的“live, love”。(胡壮麟, 2011)

本诗使用一个祈使句“Come live with me and be my love”开篇,显然,这是言者牧羊人在向一名女性求爱,快来到我身旁,做我的新娘。在接下来的小节中,牧羊人向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精致美好的世界,表达了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爱人的由衷赞美。在诗中,言者牧羊人想象与爱人“坐在岩石上,看着牧童放羊,放松身心,听鸟儿歌唱”。之后,牧羊人向爱人表示他愿意做一切能取悦她的事,然后在日常用品上极尽奢华,比如“用玫瑰铺就花床,用一千花束做你的衣裳”“长裙上绣满爱神木的绿叶”“用最细的羊毛织就外袍”“纯金搭扣的软靴”“芳草和常春藤编织腰带,珊瑚为扣,琥珀作钩”。从第九行诗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我做的这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打动听者的心(吴晓雷,2009),引诱听者去做言者的新娘。第十九行又重复了本诗的主旨句“快来到我身旁,做我的新娘”在回应主题的同时起了强调的作用。

三、《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中的言者和听者

本诗的言者是一名对作为听者的女性意象有着强烈情感的牧羊人。作为当时诗歌中男性形象的代表牧羊人,言者一厢情愿的要求女性顺从谦卑,做不会反抗的、沉默的、顺从的听者。言者在诗中向他的爱人勾勒出美丽精致但却不切实际的未来。因为言者牧羊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并不富有。但是诗意的他却在诗中描绘出一场超出他经济实力所能负荷的切实可行的求爱:不仅仅是为爱人勾画一幅美好的未来生活图景,如日常用品床、长裙、软靴、腰带等,然却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进一步引诱他的爱人,牧羊人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了奢华的限定词,如玫瑰花铺就的床、一千花束和绣满爱神木的绿叶的长裙、用最细的羊毛织就外袍、纯金搭扣的软靴、芳草和常春藤编织的以珊瑚为扣琥珀作钩腰带,等等诸如此类的奢华的装饰品,但却仅仅是牧羊人仅凭想象的口头许诺,不立足于现实、浮夸且不切实际,不足为信。而在诗中作为听者的牧羊人的爱人,一位可以享受到如此铺张奢华的生活和牧羊人如此炙热的爱慕的少女,竟是一位沉默失语人格不显的女性形象。她隐藏在诗行间安静地接受着牧羊人的求爱,沉默不语的倾听着男性内心诉求却不能传达出女性自己接受或是拒绝的声音。

在文艺复兴的英国文坛中,还有一颗闪烁的明星,他就是马洛的朋友沃尔特 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雷利爵士于1596年就马洛的《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一诗仿拟了一首名为《少女拒绝牧童》(The Nymphs Reply to the Shepherd)的诗以作回应。在这首诗中,马洛诗中的沉默的女性听者变身言者,不再被边缘化,不再处于沉默和失语的状态,不再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缺失话语权,打破沉寂无言的听者形象,以女性形象为出发点大胆的以嘲讽的语气回应牧羊人的花言巧语,传神地表达出女性在浓烈的爱情面前的理智智慧且自由的声音。《少女拒绝牧童》从某种程度来讲是雷利爵士所处时代的女性对盛极一时的田园爱情的态度,以及她们自由而聪慧的心声。(陈吉, 2015)

第一小节女性听者不再沉默并开始尖刻的反击“如果世界与爱情都青春永驻,如果牧羊人说话诚恳实在,这些悦人的欢乐或能让我心动,让我到你身旁、做你的新娘”以虚拟语气来讽刺牧羊人在马洛一诗中所许诺的华而不实的未来。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再一次重复了牧羊人的空口诺言:让我为你铺好玫瑰的花床配上千枝花束倾吐馨香,让我献上花饰的小帽一顶加上绣满桃金娘叶的短裳。稻草与长春藤嫩芽编成的腰带,有珊瑚环扣与玛瑙钉饰增彩,如果这些喜乐能让你心动,请与我同栖为我最爱。“你送的裙和鞋你编的玫瑰床,你赠的众多花束小帽与短裳,转眼将折断将枯萎被遗忘。愚昧铺天盖地,理性毁败沦丧。你的新袍新鞋和玫瑰花床,你的花冠裙裾和鲜花芬芳。你的芳草腰带青藤编的束,珊瑚的别针琥珀的扣”。听者用破裂、枯萎等代表着强烈否定情感的话语来反击言者的甜蜜攻势,代表着女性对爱情的严肃理智的批判。在马洛的《多请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一诗中,言者牧羊人所做的这一切,看似付出了许多,看似爱慕浓烈又炙热,然而在雷利爵士的《少女拒绝牧童》一诗中,女性听者却不再沉默,她开始拥有作为女性的思考和拒绝的权利,同时也反映着当时的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女权主义的思想的初具雏形:如果牧羊人的许诺只是基于幻想不切实际,“这一切都不能打动我的心房,让我到你身旁、做你的新娘”。

四、结语

从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田园诗歌的主题是“及时行乐(seize the day)”,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当时人们因文明产生的种种问题而过度压抑,因而向往放纵自由的生活,因此从两性与爱情观的视角来怀念伊甸园的生活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男性得到救赎却是建立在忽略女性情感的基础上的,这对女性来说毫无公平性可言。这一时期多数诗歌在赞美纯真美好的爱情的同时也无意间把女性听者塑造成缄默温柔体贴谦逊的意象,在本诗中,听者这一女性形象被边缘化,处于沉默和失语的状态,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缺失话语权,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听者。而在传统的两性关系中男性通常掌握话语权,处于支配地位并且是权利的载体与象征。而女性则处于社会边缘和失语地位,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坛中常以沉默的听者的形象出现。如在克里斯多夫马洛的诗中女性就是以一种沉默无言的听者形象出现的,她不会说不会动也不能思考和批判,更不用说去拒绝男性的求爱。

随着男性话语权的上升,女权主义者悄然兴起,雷利爵士开始打破这一时期女性沉默失语的形象,这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英国文艺复兴文坛是十分罕见的。从《少女拒绝牧童》一诗中不难看出,要求女性顺从谦卑做不会反抗的沉默的听者只是男性的一厢情愿,女性在应对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时也有自己强硬的回击。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主动权已在悄然觉醒。女性的力量和她们不可被征服的人性是理想的人文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主义视角对于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uerin, W. L.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ONeill, C.E. The Stylistics of Poetry: Context, Cognition, Dsicourse, History[J]. Verdonk, 2002. 51: 393-394.

[3]Simpson, P. Stylistics: 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J]. Routledge English Language Introductions, 2004. 247: 494-495.

[4]Thornborrow. J. & S.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8.

[5]陈吉. 直面田园爱情,女性有话可说—从《少女拒绝牧童》中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声音[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4(5): 116-119.

[6]冯克菲. 沉默的“他者”—《致他羞怯的情人》女性主义解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5): 89-91.

[7]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8]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9]吴晓雷.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爱情主题—比较三首爱情诗歌[J].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9. 34: 30-31.

[10]原卫国.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J]. 时代教育, 2008. 7: 2-3.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Girls Should Be Brave”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