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赋予式的扶贫"在高校贫困生中的创新性运用

2016-06-30 02:15付颖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扶贫贫困生

付颖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贯彻执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然而,就在政府,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同时,有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报到却屡见弊端。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还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从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得知,贫困生精神上的“脱贫”问题得不得解决,轻则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重则违背。

[关键词]能力赋予;扶贫;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16-02

目前全国高校贯彻执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基本实行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基本实现贫困生经济脱贫的目标。然而,就在政府,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同时,有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报到却屡见报端,贫困生精神上的“脱贫”问题得不得解决,轻则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重则违背高等教育的公平理念,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进行“能力赋予式的扶贫”将是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救助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激励、实现自我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靠、等、要”助学金的思想严重

部分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后对周围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同学的日常消费,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不平衡,有时还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进行消费透支,而自己却囊中羞涩,既不积极寻找勤工助学岗位,又吃不了在外兼职的苦,时常对社会和家庭有诸多抱怨。PaperPass-VIP专业版一检测报告/htmls/sen-tence_detail/13.htm认为国家的助学金就是“免费午餐”,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大量资助无偿化。更为严重的是得到资助后盲目追求消费,大肆挥霍,得到手中的助学金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二、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由于家庭经济贫困难使他们终日面临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得为了维持生计而奔波,他们必须在学习之余去冒风险找机会打工赚钱,不懂得利用自己特有的专业特长去合理地进行劳动力的支配,由于社会经历缺乏,经常会上当受骗。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三、自卑,自我封闭,情绪低落

贫困生中大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于偏低,缺乏自信心,有些贫困生因为自卑而变得过度自尊。胆小怕事,自我封闭。不轻易向他人表白心底,他们常常内心设防很多,担心背后别人讨论自己的不足。这一点是贫困生中最为常见的困扰情绪,不会排解情绪的就会发展成抑郁状态。

四、文化生活缺失。人际交往困难

时下大学生出手阔绰,炫耀性消费心理活跃,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过于社会化,贫困生由于受到经济上的限制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文化活动缺失,人际交往受到严重困扰。心理上时常会想象将来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来彻底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心里总背负着自己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的期望值,然而摆在自己面前的现实却又非常实际和残酷,随之就伴有厌恶、失误、痛苦、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除了上述贫困生自身的原因外,已存在高校资助工作制度的不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单纯地只重视为学生怎样创建更多更好的资助平台,提高学生的补助,而对于完善资助体制着力不足,忽略了受资助贫困生权利和义务平衡机制的设计,规范和评定后的监督机制不到位,由于资助机制不完善忽视学生后的全方位感恩意识的培养等等。

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还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国家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是物质帮助,而心理方面的辅导则需要我们高校自身对学生进行教育。从上文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得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贫困新生入校时的激励教育

在新生刚入校时,大多数贫困生从各个渠道得知国家有系列资助政策,辅导员要将这一政策转化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动力,邀请高年级评学兼优的贫困生事迹进行励志教育,通过他们的励志事迹来正确引导新生评定助学金的积极心态,消除只有贫穷就能得到国家资助的消极心态,彻底消除等、靠、要等心理。

(二)将助心和助身有机结合,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前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他们从心理上有所准备,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心理贫困的指数。如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教师长期培训后对心理问题的重点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朋辈心理辅导,促使他们在平时密切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积极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普查和测试,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三)切实开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教育。

在贫困生中要进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来引导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或农村贫困家庭,用自己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为当地农村经济献计献策,感恩教育的开展不仅停留在我们平常所说的亲情层面,而要深化为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要有健康向上、文明正义的感恩认识。做到在平凡中奋斗,在平常中坚持,在平时努力,要让贫困生在实践中感受他人的关爱和服务精神。在高校贫困生中深化落实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因势利导的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助学金评定之后的监督约束机制

建立助学金跟踪监督机构,有了后续的约束监督机制,贫困生中自控力较差的这一部分就不会松懈下来或者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相反,拿到助学金的同学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表现优秀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要当做同学们的典范来学习,贫困生中表现优秀的典范一个条件来激励。

五、充分开展“授人以渔”的工作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充分开展“授人以渔”的工作对高校贫困生脱贫尤为关键。勤工助学就是一个最好的捕鱼方法,学校加强勤快助学的工作力度就是“授人以渔”最好体现。PaperPass-VIP专业版一检测报告/htmls/sentence_detail/101.htm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他们创作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在外兼职时,督促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有关的劳动用工合同,避免学生上当受骗的后顾之忧。

(二)把“输血”的功能有效利用为“造血”功能

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物质财富,也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同时通过努力工作,贫困生树立起自强自立精神,把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资助”引申为自助,把“输血”的功能有效的利用为“造血”功能,通过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才是解决自身贫困的长远之技。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扶贫贫困生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