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思考

2016-06-30 02:38李海伟王文明冯士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李海伟 王文明 冯士琳

[摘要]新媒体飞速发展与普遍应用,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主力军,不可避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综合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同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通力合作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43-0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力军,深受新媒体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网民在大学生当中占大多数,他们生活和成长在新媒体时代,极易受到新媒体的双重影响,那么如何避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就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互动性、丰富性、虚拟性等特点,方便大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思想道德。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信息量大、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些还具有较强的诱导性、欺骗性、煽动性,导致大学生是非观摇摆不定和道德行为失范。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道德教化与被群体同化的主渠道。在新媒体产生之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同化和教化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当下,新媒体作为大众舆论传播的信息集散中心,传播道德功能强力凸显,超越以往任何途径的道德同化与教化功能的态势。这种功能“是传播速度、时间、过程、边界和监督和互动反应功能对社会人群的道德认知、价值取向、道德情感、道德反应等心理机制要素产生着显而易见的裂变扩张作用”。

其次,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加学生微信、qq、微博等媒体,有利于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上发表言词和心理动态,能深层次地掌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即做到防微杜渐,化解问题于萌芽状态,也可通过暴露思想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最后,新媒体以全新的教育载体融入到大学生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两课”教学方式,担任宣传思想道德教育的角色。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以下优点:一教育形式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摆脱了传统教材书面化和扁平化。二教育内容不再刻板无味,而是生动形象的立体表现形式,借助新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本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有利因子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新媒体的无边界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各个国家、民族、各利益集团都利用新媒体夹杂着各自观点进行舆论传播,这些舆论当中不凡有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自由、人权、民主等思想,对大学生学习、就业、价值观的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道德自觉性降低,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滋生。新媒体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每个人均处于无边无际的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我为中心。法律和道德机制不健全的媒体环境,道德和法律对自我约束力会严重下降,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个人主义膨胀。再从媒体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见死不救、见倒不扶、个人利益至上、对社会冷漠不仁等时有发生。这对青年学生来说,对个人全面发展有害无一利,对国家社会来看,个人对社会责任感缺失影响国家未来。

最后,新媒体来势凶猛,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满了危机。每天打开网页各种垃圾信息呼之欲出,大学生好奇心强、自控力较差,又缺乏正确引导,很多学生私下会点击色情、暴力、娱乐游戏垃圾网页,以此来放纵自己。另外,网络具有一定隐蔽性,部分学生通过伪装放纵言行、坑蒙拐骗,进而引发多起网络犯罪事件。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策略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一个信息集散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通力合作,具体如下:

(一)社会层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不仅需要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首先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增强,人民生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会提高。其次,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包括现实生活法律和网络法规,都需要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更好地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而对于违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格处罚,完善的法律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虚拟网络环境保驾护航,也为彰显道德中的真善美提供保障。最后,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完善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让人行善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思想道德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校层面:加强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

高校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抢占新媒体阵地。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园网、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宣传校园文化,开设心理访谈等栏目,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其次,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感恩”手语比赛、“一天公益”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再次,培养一批熟悉新媒体技术的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行为。最后,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互联网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有效引导,使新媒体正面影响形成导向,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提高新媒体正面导向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三)家庭层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当中关键要素,直接影响人的一生。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初接受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思想道德修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以及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主要途径。首先,家长应多了解新媒体知识,并善用手机媒体,时常关注孩子qq空间动态、微信言论,发现他们遇到困惑,能以朋友身份沟通交流,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其次,家长应起到榜样力量。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文明修养直接影响到孩子文明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最后,家庭教育内容要科学合理、不要有失偏颇,因材施教,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追求、有责任的人。

(四)个人层面:提升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

大学生生活成长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地提升自身媒介素养,首先了解新媒体运行机制,以及新媒体对社会产生作用。其次,对于新媒体海量信息要严加判断甄别,提高虚假信息、不当言论的判断力,并且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最后,积极参加校园网、校园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校园BBS等校园新媒体建设和线上线下活动,不但加强学生对媒介认识,这样不管以后遇到媒体环境如何复杂多变,大学生都会有正确价值判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