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路径研究

2016-06-30 02:38许会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

许会娟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者的大学生社团则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切实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团文化建设,树立大思政观念,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契合点,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社团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团;互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63-03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迫切需要拓宽思政教育渠道;而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的校园文化团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者、体现者,是学校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实现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有效互动,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的必要性

一是大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大学生社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1904年,青年学生通过集会、宣传、办报等形式来抗议日俄在东北发动的战争,成立了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这是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20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一百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社团所承载的历史和使命会有所不同,但大学生社团始终是大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集中展示,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启明灯。两者的教育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实现两者的充分互动和结合,将实现思政课教学质的飞跃。

二是思政课进行课外实践教学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之外,拓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途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动向,提高思政课的影响力,非常必要,而大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17000人,社团92个,社团类型分为学术科技类、理论学习类、社会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锻炼类;社团成员人数9000人左右,占学校总人数的52.9%。因此,如能够把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真正结合起来,开展主体鲜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的紧迫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为大学中最难讲的课程之一,学生不爱听,老师讲得累,这是思政课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所以,如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使思政课取得实效,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不断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如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逐渐从单一的灌输,开始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增加实践环节,如名著研读、新闻播报、调研报告、课堂讨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但在课堂之外,教师又缺乏有效的途径和平台来与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无法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始终处于一种单向输出状态。而大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缺乏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而且在组织上也缺乏管理,致使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从而使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一方面从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角度考虑,一方面为了大学生社团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我们应尽快地实现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有效结合,把它转变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而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这种有效的结合和互动就更为迫切。目前学校正在进行转型发展,在学校培养应用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社团之间的有效互动,将为思政课开展校园内的课外实践搭建平台,从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思政课更好的进眼睛、进耳朵、进内心,提高我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有效互动的路径

(一)切实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非常重要,而大学生在课外主要是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切实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团文化真正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

(二)树立大思政的教育观念,把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团委、大学生的主导部门学生处、院系联系起来,形成学生思政教育的联动机制,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各相关的部门之间要形成高效的、联动、互动,建立共同的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思政课的教学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院系的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状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各个班级招募信息员,定时收集了解学生的动态。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除完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外,努力探索多渠道、多方位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思政课教师在校内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中,如参加学校大学生辩论赛、“十佳大学生”评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为思政课与社团的结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最后,思政课教学部门要主动聘请其他部门相关专业的优秀老师担任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专业的多元化、视角的多元化,不同专业的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给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的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聘请相关部门教师尤其是院系的辅导员老师担任兼职教师,将更有利于了解学生思想,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寻找社团活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实现兴趣与教学相结合。大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视野的舞台,各类大学生社团的特点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充分挖掘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在大学生中的地位。下面即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社团为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1.要抓住理论学习型社团的阵地建设,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学习、研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这类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抽象的理论内化与心、外化与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的独特作用,而这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这类社团理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

而在笔者所在学校,笔者查看了大学生社团的相关资料,在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团中并无与思政教育、研究相关联的社团,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学校团委、部分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于成立理论学习型的社团是非常赞成的,也都希望通过“读书会”、“主题论坛”、“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主体鲜明、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对国际、国内形势、社会上的热点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思政课的教学部门应积极、主动与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进行调研,尽快筹备成立与思政教育、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社团,抓住阵地建设,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

2.要注重发挥社会服务类社团所起的社会服务导向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类社团是以自愿的方式,在社会上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等活动,关怀老弱病残,关爱社会,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笔者所在学校的社会服务类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协会等,主要都是通过“温暖夕阳”、“关爱孤儿”、“义务献血”、法律救助等活动,给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爱心。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已经开始开展免试生考核制度,其中免试生的重要一项条件,即参加公益服务类活动,并提供相关证明。此项制度的实施,在学生中起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

3.要充分利用学术科技类社团在就业导向中的作用,注重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这类学生社团活动主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技能,培养职业意识。如笔者所在学校的软件学习交流社团、网络技术简介等社团,此类社团主要是通过开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类社团的宗旨与思政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相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应该主动开展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为主体的活动,以此来带动这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并逐渐地融入到社团活动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和职业精神。

4.要为文化艺术类社团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文体艺术类社团的成员一般都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旨在通过活动的历练,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与思政课的素质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类的社团,同时在课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课,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为养老院的老人进行综艺汇演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情得到升华。

5.重视在各类社团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学是学校进行育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良好校园文化形成的主渠道,而大学生社团的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者。因此,思政课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上对学生社团进行引导,鼓励支持、并参与学生社团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合唱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思政课教师也在不断地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去,如参加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的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纪念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等,但从思政课教师参加的人数及参与的次数来看,都比较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仅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社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更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选聘思政课教师担任大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根据社团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目前,在社团的发展中,单纯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很容易使社团的发展偏离方向,会员不断流失,最终注销社团,所以,一个优秀社团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优秀老师的指导。为了使大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学部门应主动与大学生社团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合作,选拔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引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社团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确定不同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宗旨和目的,要使社团活动的开展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三、健全制度保障,建立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要求,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350或1:400,但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师资力量都明显不足,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师生比为1:700,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平时教学、科研工作非常繁重,工作压力非常大,而要在课外对大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必定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减轻教师压力,如将指导社团工作计为教师工作量、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好制度保障。

(二)建立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数量众多,成员人数较多,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其进行管理,更有利激发社团整体的竞争意识、创新热情和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团的评价机制中,除了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对社团整体进行的年度考核,及对参与社团的学生的激励、奖励措施外,思政课要把学生在学生社团中的表现纳入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绩中,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素质。

总之,要使大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要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的契合点,使高校思政课和大学生社团能够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思政课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使思政课真正的入脑、入耳、人心,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探究
论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大学生社团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