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务工青年就业意愿调查研究

2016-06-30 02:38梁韵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调查

梁韵妍

[摘要]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以来,顺德区以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三大工作主线提高城市化进程速度,异地务工青年已经成为了异地务工人员的主体,他们追求发展、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业意识。本调研主要是以广东顺德为例,研究异地务工青年个体因素的差异对外出就业的目的和规划产生的影响,希望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有针对性地为异地务工青年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关键词]异地务工青年;就业意愿;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83-03

一、调查研究背景

实现就业与扩大就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实施宽松的人才政策,鼓励优秀的人才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而服务。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城市经济的一半是由异地务工人员创造的,因此提高异地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是当前政府实施就业问题的重要焦点。201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更加注重把城市稳定就业和长期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居民,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显然,作为城市未来的新市民,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工作变换)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破解当前农民工城市化融入进程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对发达城市的冲击较为大,因此很对异地务工人员出现了回乡,而随着经济的复苏,用工难的问题也成为东部沿海城市的主要因素,很多企业都招不到理想的工人,直接给当地及周边的企业生产带来明显影响。顺德是制造业重镇,城市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它的城市人口组成及结构。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以来,顺德区以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改革创新三大工作主线提高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必然要求农民工城市化。据统计,2013年顺德在册登记的流动人口134.38万人,超顺德总人口的50%。其中年龄在30以下异地务工青年要占到顺德市总异地务工总量的58.2%,异地务工青年已经成为了异地务工人员的主体。就他们而言,留在顺德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本调查立足于“异地务工青年在就业选择中的意愿是什么?”、“个体因素的差异如何对就业目的与倾向产生影响?”等问题,了解他们未来发展方向及规划,有助于用人单位根据其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解决“民工荒”等实际问题,以及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帮助异地务工青年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样本与资料

问卷调查设计: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共有十二道题,前三道题是筛选题,确保调查对象为异地务工青年;其余九道题涉及基本信息收集和劳动者就业问题,分别设置了就业前动机、就业中表现和对未来就业预期共三个方面不同阶段的问题。

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问卷发放形式有直接到企业发放和通过微信推送电子问卷两种,有效问卷共513份。第一种在顺德凤翔工业区、红岗工业区和五沙的顺德工业园发放问卷,发放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第二种是在均安某一塑料厂内通过微信一对一推送电子问卷方式调查,回收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47份。除了进行以上问卷调查外,此次调查对于涉及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到顺德工作的动机和困惑、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情况、未来的期望等,深入访谈的人数约有10名左右。

三、样本的统计描述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平均年龄为25.4岁,未婚人员较多,多在顺德工作时间为三年以下。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有222人,占总调查者的43.3%,女性有291人,占56.7%。

根据其出生的年代进行细分,“1980-1984年出生”有159人,占调查对象的31%;“1985-1989年出生”有242人,占调查对象的47.2%;“1990-2000年出生”有112人,占调查对象的21.8%。

未婚人员较多,有348人,占67.8%;已婚的有165人,占32.2%。

他们在顺德工作一年及以下的有97人,占18.9%;在顺德工作一年至二年的有77人,占15%;在顺德工作两年至三年的有144人,占28.1%;可见异地务工青年有51%在顺德工作时间为三年以下。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在顺德工作时间较长的,在顺德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有195人,占38%。

(二)外出打工原因分析

1.异地务工青年打工的目的是生活型和发展型并存

王春光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原因分为三种类型,即经济型、生活型、经济型和发展型并存。经济型就是外出务工经商的目的和动机纯粹是为了赚钱,以补贴家用;生活型就是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和追求城市生活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经济型和发展型并存就是同等看待他们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

本次问卷调查将异地务工青年到顺德就业的原因共列出了7个选择,该题为多项选择题,限选三项,经过统计,异地务工青年到顺德就业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出来闯一番事业,其次是提高收入、开阔眼界。非常明显的可以发现异地务工青年在顺德工作的原因不单单是为了提高收入,真正重要的还有成就个人事业,以闯一番事业、开阔自己眼界的心态来到顺德工作,除了满足生活费用的需要,还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追求现代城市生活方式。

2.文化程度越高,寻求事业发展的目的越强

文化程度选项共分为6个档次: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列联表的关联性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的差别和打工原因之间存在关系。

通过数据结果来看,教育程度的区别与羡慕城里的生活、开豁眼界、农村没前途、农村生活条件太苦以及出来闯一番事业而出来打工大有关系,与提高收入和逃避家庭到城市打工无关。

结论与关联性分析相同,教育程度越高的异地务工青年,越不会因为羡慕城里生活、农村没前途、农村生活条件太苦等这些因素而出来打工,他们出来打工的原因更多的是想开豁眼界和出来闯一番事业,其中开豁眼界是最主要原因。

(三)求职因素分析

异地务工青年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因素可以反映出异地务工青年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通过数据分析,异地务工青年求职时考虑薪酬占79.7%,考虑是否有发展前景的占52.2%,考虑职业培训的占35.6%,考虑是否有年假制度的占30.1%,考虑购买社保的占20.1%,考虑劳动卫生与安全条件的占16.9%,考虑是否能够得到尊重的占14.4%。

(四)就业稳定性分析

1.就业稳定较差,更换两到三次及以上工作的最多

社会上对异地务工青年的普遍认识是工作频繁变动。经过调查发现,异地务工青年更换工作两次或者三次及以上工作的最多,其中换过两次工作的占30.2%,换过三次及以上工作的占28.4%,换过一次工作的占22.3%,自工作后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有19.1%。就业稳定较差,还可以从求职因素中印证,异地务工青年将合同期限排在求职考虑因素的第八位,不太在意劳动合同期限,对工作的稳定性不太注重。

2.更换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工资低,更注重发展机会

调查对象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资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和没有发展机会,他们更换工作首先考虑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希望通过更换工作能够寻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比较在意用人单位能否提供发展机会,充分说明异地务工青年将工作与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更注重工作前景。

(五)就业规划

就业规划可以反映出异地务工青年对未来的就业展望和期待,更多的异地务工青年外出就业是谋求个人发展,闯一番事业,那么他们对未来是如何预期的,是否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呢?调查问卷设计了调查对象对未来规划的问题,其中有35.4%异地务工青年选择长期留在顺德工作,有22%的异地务工青年表示还没有想好,没有想好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有相当部分的异地务工青年虽然在打工初期是抱着发展事业的理想而进入城市,但在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规划仍然是模糊和迷茫的,不少人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1.不愿意回乡务农的意识和决定非常坚定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未来的打算比较模糊,但都有超过30%的人愿意长期留在顺德工作,其次是愿意回家乡创业的比例较高,占26.5%,具有浓厚的创业意识。在未来的打算上,没有想好的比例占22%,说明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但尽管没有想好,不愿意回乡务农的意识和决定是非常坚定的。

2.已婚的异地务工青年的创业愿望高于未婚者

婚姻状况对出外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对未来的工作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未婚异地务工青年有33.6%的人愿意回乡创业,38%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工作,24.4%对未来规划没有想好。已婚异地务工青年有41.5%愿意回家乡创业,有35.1%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工作,有20.2%没有想好。

四、结论和建议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这种需求的社会大背景下,异地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条件和基础。农民工占据了中国人口将近20%的比例,其中有70%左右属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主观意识、客观行为、意愿诉求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追求发展、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业意识正是说明了时代的进步。政府不但要意识到个体因素的差异,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外出就业的目的和规划产生的影响,还要深刻了解这种差异,正视异地务工青年社会存在的现实,有针对性地为异地务工青年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一)异地务工青年属于生存、发展并存型,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

调查表明,异地务工青年选择到城市打工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善经济状况,他们希望在改善经济状况的同时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他们在找工作、更换工作过程中,比较看重工作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是否有上升空间,是否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这些都说明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异地务工青年愿意个人创业的比例较高,创业是提高收入、改变命运、迈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说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每月领取工资,靠领取工资来维持生活,而是选择创业,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创业意愿很好,但仍有一定茫然,缺乏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和经验,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训。

个人的发展需要意识、能力的提高,尽管社会各界比较重视异地务工人员的培训问题,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上还有不足。在异地务工人员培训上,政府不是万能的,采用大包揽的方式职能造成效率低下,政府应在政策上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异地务工人员培训,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需要培训项目和内容

(二)异地务工青年愿意回乡务农的比例只有1%,要为他们融入城市提供条件

异地务工青年只有1%选择回到农村务农,他们从农村进入到城市,容易接受新事物,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接受了城市文化,更多的希望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希望得到城市的包容和接纳。城市二元户籍制度,是异地务工青年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异地务工青年作为我国产业的主力军,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化也需要异地务工青年的加入,各地政府应逐步取消限制和约束,努力推进异地务工人员的城市化。

(三)异地务工青年是整体迷茫的一代,要为他们提供可预期的前景

虽然工作在城市,但异地务工青年的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比较低,面临着既不能完全实现真正的城市社会融入,却难以返回农村社会的情况,他们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处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异地务工青年面临被农村与城市双重边缘化的境地,当问及未来打算时,许多异地务工青年都比较迷茫。政府应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制度上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异地务工青年的现实困境。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