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

2016-07-01 10:21
商界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学家经济

不得不说,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个西方人,对于中国经济格局发展的兴趣。

在西方,由一个研究中国的西方人所写的关于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的著作,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本书中,作者还对美国对付其竞争对手所使的手段,做了极其准确的分析。对美国如何接连战胜苏联、日本与德国等竞争对手,以及如何试图使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中国,进行了非常详尽又富有洞察力的阐述。

罗思义强烈驳斥了美国所有主要阶层欢迎中国崛起的说法。他指出,在美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保守派,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正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其最近所作的《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应是美国二十一世纪的首要战略目标。”并且还特别呼吁:“美国应在亚洲地区签订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贸易协定;美国应寻求和美国的朋友与盟友间达成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特惠贸易协定,扩大双方共同利益。”

面对这样的威胁,作者认为,只要中国的军力强大到足以阻止美国入侵,那么中国就能够和平崛起。即使中国和平崛起对西方新保守派来说,是最不可接受的事情。

西方那些敌视中国的人当然也清楚地知道,经济实力是一国军事和外交政策实力的基础。本书取名“一盘大棋”,也正是源自这一重要的地缘政治考量。中国可以避免与美国的军事冲突,但无法回避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好比一盘国际象棋游戏的决赛。如果中国赢了这场比赛,那么中国就能够和平崛起,因为甚至连美国新保守派也不建议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但如果中国输掉了与美国的经济竞争,那么美国军事实力将相对中国有所上升。中国不仅将不能实现繁荣,而且其和平环境也将受到威胁。

有意思的是,连这本书的封面都形象地体现了中美博弈的精髓——一个机器人的手臂行将落向棋盘。这是一盘巨大的地缘政治棋盘,只不过棋子是最先进的经济手段。任何人想要了解中美地缘政治关系,都必须先了解中美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能如此详尽地分析出中国大时代的经济变革?

一方面,这与他个人的经历不无相关。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便开始研究中国的经济改革。30多年以来,他不仅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经济,还经常与中国的经济学家、学者一起探讨。

他的分析能力也在这30多年的经验中不断得到验证。1992年,他曾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会成功,而俄罗斯和东欧会失败》。文中,他不仅分析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会取得成功,还预测到推行“休克疗法”后的苏联所遭受的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写作不是事后确认,而是事前预测。所以,他的分析远比绝大多数的西方经济学家要准确得多。

罗思义是我所认识的非中国经济学家中,最了解中国经济分析理论知识的人。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只能通过西方人写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著作,间接了解中国,但他却能直接阅读邓小平、习近平,以及许多当代中国经济学家的著作,掌握关于中国经济的第一手资料。他在《一盘大棋》中,重申了他所著的《邓小平是迄今为止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文章结论不言自明。他的另一篇文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邓小平》,则解释了他认为邓小平与那些随他一起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人,比西方伟大的经济学家更伟大的原因。因为邓小平对劳动分工、生产社会化作用关系的了解更深入。

另一方面,他是西方现代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在这个领域出版过许多重要的著作。虽然他是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但他曾参与西方经济政策发展的经历,也让他积累了许多经验。在肯·利文斯通2000-2008年任职伦敦市长期间,他曾任职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达八年之久。他也参与英国经济政策的讨论与制定。据我所知,在利文斯通时期,工党的经济政策大多由他制定。

正是因为他的专业,所以他才会同时受到对中国持正面看法,以及对中国持更大疑虑看法的两派人士的尊重。

对中国持最客观看法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加文·戴维斯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读者推荐过罗思义。而对中国持更多怀疑态度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国际经济事务编辑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曾这样说道:“我非常重视您(罗思义)对中国的分析。您让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假设。”

本书可以说是我所知的西方人对中国崛起原因最好的分析,我也特别想知道中国的专业人员将会如何比较。但我肯定的是,这本书会引起那些,对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感兴趣的人的极大兴趣。书中对美国和西方对付中国的招数,所作出的准确分析,势必也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

我在读:从2014年起,以BAT为首的资本和各大制作方就开始疯狂追逐IP。在传统媒体生存环境一路唱衰的背景下,争做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内容,成为了它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一时间,IP成了文化娱乐领域最热门的关键词。尤其是在今年,papi酱获得罗永浩1 200万元投资后,更是掀起了一阵IP大热。她单打独斗4个月,就把估值做到了3亿元。而马东带着一堆新老“奇葩”,不到5个月就被估值20亿元。一时间,超级IP的造血能力不断地被大众放大。

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IP运营公司,作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并指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是采取看似高风险的“爆款策略”。比如打造一个超级IP,需要制作成本与营销费用极度高昂的电影、电视节目、歌曲、书籍,其实是最能确保公司成功的方法。

作者提出,IP即品牌,爆款的逻辑是赢者通吃。执行高风险、高报酬的计划,其实是最佳的、长期制胜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对长尾理论进行修正。即使尾巴很重要,但要成功,还需精心打造头部。互联网时代,一切行业皆娱乐业。作者在书中详细地解构了IP产业链,并清晰地解读了,为什么许多企业耗费巨资去寻找爆款,为什么超级巨星可以得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报酬,以及数字科技如何改变商业。

如今,虽然IP的概念已经被大众炒得白热化,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它强大的商业价值。随着认知度和理解度的提升,IP的投资开发会回归理性。希望大家能在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多思考我们该如何去打造良好的IP价值上升体系,提升IP开发各环节的协调性,实现IP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经济学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