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世界各地都广泛种植,可为什么古代的中国没有出现面包呢?

2016-07-01 07:54
东方企业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距今石磨面包

小麦从西亚途径中亚传入中国核心地区大约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而且这个传播大概是接力棒式、有选择性的缓慢过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附着于小麦上的相关种植、烹饪技术和文化都一股脑地传进来。大约在距今1万余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本地的粮食作物,北方是粟和黍,南方是稻,烹饪方式都是蒸煮,这是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即使有新的驯化物种,人们首先想的是用已知的粒食方式来加工和处理,做出来的是麦子的粥和饭,食用价值不高。再加上小麦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直到出现适宜的品种才有大量应用的价值。过渡到粉食,又需要石磨、石碾,后者大概是东周才出现的,前者也没有早于魏晋以前的证据。这已经比较晚了,随之出现的是面条、馒头、饼等,它们和面包的区别也就是文化差异。

在西方,面包也不是伴随小麦驯化同时出现的,小麦本身在不断改良和进化之中,而且发酵和烘烤技术不是一下就能掌握的,这中间也有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酵面包大规模制作之前,那种硬的像砖头一样的死面面包口感也不咋地,要想让外地人接受自然不那么容易,所以古代主要的几个文明区之间主食的差别也很大。

猜你喜欢
距今石磨面包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推磨
“好吃”的面包灯
宁波风物志
浓浓石磨情
面包山
古代一年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