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文化进校园”在我校的教学实践探讨

2016-07-02 08:32曾传慧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校园

曾传慧

摘 要:学校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会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独山高级中学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花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任务,以“花灯文化进校园”的方式,认真开展好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花灯文化;校园;教学实践

独山,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其建置可远溯至汉代、三国牂牁郡的毋敛,系布依、汉、苗、水族等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盛开着一朵非遗奇葩“独山花灯”。它以灯戏兼容的独特风格,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的舞姿与曲调闻名于世,是独山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民族个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习性“活”的显现,展现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独山人达观与进取的精神。

200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独山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历了500多年活态流变的发展传承,独山花灯从此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独山人都以“花灯人”为自豪。在独山,不管是重大节庆或是祭祀活动,唱花灯都是必不可少。“人人会拿花灯扇,个个会唱花灯调”,这是独山花灯普及化最真实的写照。在独山,学生书包里装着、手里拿着花灯扇,已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景观。2009年3月16日,独山花灯登上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干哥干妹踏青来》《牵牛郎郎要接亲》《踩新台》等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折服了音乐之都,我们都憧憬着,独山花灯将走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方式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却发现,独山花灯婉转的优美唱调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已经渐渐地被很多人遗忘,渐渐地遗失了它的美好。除了在乡村或者一些特定的场合,我们还可以看到独山花灯载歌载舞的场面,但走进县城,走近一些哼着流行小调的年轻人当中,提到花灯,他们往往是不喜欢或者不屑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一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的现象令人担忧,我们不敢想象的是,有一天独山花灯消失的情景。

保护独山花灯如果只是独山政府和文化部门有紧迫感,而没有教育部门,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显然是不行的。学校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能够引领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会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独山高级中学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花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任务,以“花灯文化进校园”的方式,认真开展好相关的活动。

我校成立了关于“花灯文化进校园”的课题研究小组,我作为该课题的主持人,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

首先,我们通过认真收集和整理独山花灯的材料,由李剑老师领导音乐组教师经过多次修改,认真编写了校本教材《独山花灯进校园》,教材里对独山花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独山花灯的唱腔及舞蹈进行认真的讲解,是一本简便易学的花灯文化介绍的教材。利用这本教材和我校拥有热爱独山花灯的音乐和舞蹈老师,以及舞蹈教室等有利的教学资源,在高一开设了每周一节的校本研修课,课堂上,老师们结合教材对花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利用舞蹈室对花灯的舞姿进行演示、教授,一年的课程,学生们大都能表演独山花灯,并激发了他们对独山花灯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花灯社团的组建,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兴趣浓厚的成员进行辅导,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不难看到同学们在认真表演花灯的情景。通过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花灯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喜爱,并有了传承花灯文化的责任感。

以上教学方式的探讨与实践,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2014年教师节,由独山教育局举办的教育系统大型表演,我校师生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编排了800人的大型花灯舞蹈,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好评。2014~2015年,我校花灯表演就接待了全国三十多家电视台的采访与录像,参加的各种类型的演出达到十多场次,在社会上起到极大的反响。“花灯文化进校园”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教学实践取得可喜成绩的一面,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花灯文化进入校园存在的困难。

首先,花灯文化进校园,应当依托当地传承人进行指导教学或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教学,现在仅仅依靠我校教师对花灯的热爱转变到一个授课教学者的角色,是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相对而言,相关专业教师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花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果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形成,在学校的开展就只能是技艺、工艺的了解,也就只能培养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浅显认识。

其次,经费投入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证。政府应该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在学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仅凭学校一己之力去进行保护,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再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书籍现在还很少,并且也没有纳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要想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点也是必需的。我校教师的水平只能编出一两本粗浅的教材,要想教学能有延续性,还需要有系统正规的教材。

最后,高中生沉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本课程的选修上。

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学校得到真真实实的落实,我想这是我们发扬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我们课题组以后要着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关于非物质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思考.豆丁网.

2.张丽明.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单位:贵州省独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