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写具体人物“动”起来

2016-07-02 17:58雀儿姐姐
学苑创造·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雀儿铁道例子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在写作文时,经常会用到动作描写,可是有的同学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或者觉得动作不就是“拿”或“给”等,没什么可描写的。其实,动作描写的作用可大啦。

我们可以先来比较下面两段话,体会一下动作描写的好处。

例子一:爸爸穿过铁道帮我买橘子。

例子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了第一个例子,我们仅仅知道了一件事,即爸爸帮“我”买橘子。读了第二个例子,感受却大不一样了。看,作者用动词“走”“探”“攀”“缩”“倾”,把爸爸买橘子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看不到爸爸的表情,但从他努力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不难想出他当时或正咬牙使劲,或已汗流浃背,爸爸对儿子的爱也自然而然地从字里行间流淌了出来。

这回不用雀儿姐姐多说,你也知道动作描写的作用有多大了吧?雀儿姐姐猜,你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写好动作描写。下面就让雀儿姐姐教你几个小妙招吧。

首先,观察一些典型动作,积累素材。比如观察人物享受美食的动作、放学后着急回家的动作等,都是常见的可以观察的素材。如果有条件,咱们可以用手机把这些过程录下来,然后用慢动作重播的方式仔细观察人物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捕捉每一个动作细节,这样在描写动作的时候,咱们才知道该描写哪些动作、每一个动作又是怎样的。

其次,学会拆分动作。拆分动作也就是化笼统为具体,把一个大动作拆分成一个个小动作,再进行描写。有了素材积累,仔细观察人物的每一个动作之后,拆分动作的步骤就水到渠成了。比如下面这段话:“妈妈从包里拿出来一瓶橘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橘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子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这段话用“拿”“拧”“倒”“搅”“舀”“吹”“滴”等动词完整细致地拆分和细化了妈妈倒橘汁试冷热的动作,使一个大动作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小动作、慢动作,妈妈的形象不但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她对我的爱也仿佛溢出了纸面。如果担心自己对动作拆分的不对,那么雀儿姐姐再教你一招,就是“演示法”。咱们可以把拆分好的动作一步步写下来,然后自己根据动作一个一个地比画,看看哪里不连贯,当感觉哪个“慢镜头”别扭时,就要找出原因重新拆分动作了。

再次,用修辞手法把动作描写得生动、传神。如果只是单纯、准确地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出来,恐怕难以让文章出彩,所以适当的修饰是必不可少,即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表现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这样动作会自然地呈现动感,也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具活力地动起来。比如“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作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这段话用“慢慢”“轻轻”“一小步”等表示动作的幅度、速度的词语,描写了人物抓鱼时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展现了一幕幕精彩的镜头。其中恰到好处的动作修饰,让咱们能够高度还原人物的动作,仿佛也能抓到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呢。

小练笔

先观察人物享受美食时的一系列动作,然后按照雀儿姐姐教给你的方法写一段话吧。

猜你喜欢
雀儿铁道例子
创意生活用品
铁道上的碎石
鸟粪中"建筑师"
如此乐观
沙漠里的精灵
猴哥来了
猴年话猴
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研究
商界求生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