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免耕直播杂交油菜德新油59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2016-07-03 14:17刘丽曾川徐洪志金良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角果分枝油菜

刘丽,曾川,徐洪志,金良

(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1121;2.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404155;3.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密度对免耕直播杂交油菜德新油59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刘丽1,曾川2,徐洪志2,金良3

(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1121;2.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404155;3.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探索免耕直播条件下油菜适宜的田间密度,为重庆市油菜免耕直播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杂交油菜德新油59为试验材料进行免耕直播密度试验(相同用种量不同定苗密度),研究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主序果数、分枝果数及单株产量均随田间密度增加而降低;群体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以田间密度3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3 450kg/hm2。

德新油59;免耕直播;种植密度;产量性状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油菜是重庆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 500hm2[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庆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愈加匮乏,传统的育苗移栽或翻耕直播等油菜种植方式用工量大,成本高,已不适应油菜生产发展的需要[1-2]。同时,由于缺乏劳动力,水稻收获后无法及时播种油菜,导致油菜播期有推迟的趋势[2-3]。因此,轻简化的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油菜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顾玉明等[2-4]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油菜主要性状的影响,认为密度对油菜的产量和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是前人研究的密度范围局限于60万株/hm2以下,并且大多采用高产栽培模式。未见更高密度及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油菜直播密度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报道。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广“稻田浅免耕稻草覆盖一次性施肥”的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1],但对这种栽培模式下的杂交油菜品种与直播密度的相互影响尚无专门研究。德新油59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生育期适中,杂种优势较强,适应性广,采用直播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为了探索免耕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德新油59主要性状的影响,笔者通过设计6个密度处理,探讨在免耕直播条件下德新油59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为重庆市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德新油59(重庆审定编号渝审油2010002,国家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16),由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供种。试验设在重庆市梁平县曲水乡,排灌设施配套。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13.1g/kg,pH 5.3,碱解氮105mg/kg,有效磷13.4mg/kg,有效钾136.9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人工点播,按3 750g/hm2播种量进行,田间行距0.33m,窝距0.20m。至三叶期(11月下旬)定苗。以定苗密度为处理对象,设置6个处理:处理1,15万株/hm2(每窝留苗1株);处理2,30万株/hm2(每窝留苗2株);处理3,45万株/hm2(每窝留苗3株);处理4,60万株/hm2(每窝留苗4株);处理5,75万株/hm2(每窝留苗5株);处理6,90万株/hm2(每窝留苗6株)。小区面积20m2(10m×2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间开沟40cm。

1.3 试验经过

试验地前作水稻,水稻收获后于2012年10月20—30日开沟排水。2012年11月3日播种,播种完成后在油菜行间覆盖稻草,覆盖量为相应小区内上季水稻产生的稻草。田间底肥种类及用量:复合肥(N-P-K=15-15-15)450kg/hm2,硼肥6kg/hm2,磷酸二氢钾7.5kg/hm2,底肥混匀后一次性施用。2012年11月27日按试验设计要求间苗和定苗。2013年4月22日取样,每小区取10株考种,2013 年4月28日收割,2013年5月5日人工脱粒。

1.4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免耕直播油菜德新油59的主要农艺性状

1)株高。由表1可知,德新油59直播不同田间密度处理的株高差异明显。田间密度在15万~90万株/hm2时,德新油59的株高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密度15万~45万株/hm2时,株高缓慢下降,差异不显著;密度45万~75万株/hm2时,株高随密度增加呈大幅下降,该密度范围内处理间株高差异显著;当密度超过75万株/hm2后,株高降幅变缓。说明,免耕直播田间密度对德新油59的株高影响较明显,种植密度越大,油菜的株高越低。

2)分枝部位。随着免耕直播田间密度增加,德新油59的分枝部位呈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在密度为15万~60万株/hm2时,分枝部位随密度增加而迅速升高,且分枝部位的升高幅度较大,该密度范围内分枝部位的高度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超过60万株/hm2时,分枝部位随密度增加而缓慢降低,分枝部位的降低幅度较少。

3)一次有效分枝数与主花序长度、主序有效角果、分枝有效角果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主花序长度、主序有效角果、分枝有效角果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2.2 不同密度处理免耕直播油菜德新油59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2可知,免耕直播油菜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免耕直播密度从15万株/hm2增加至90万株/hm2,单株角果数从367.7个减少到100.7个;单株产量从12.4g降到5.4g。各密度处理的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每果粒数为11.1~21.3粒,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千粒重为2.6~3.2g,处理间差异显著。

表1 不同定苗密度处理德新油59的主要农艺性状Table 1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Dexinyou 59under different finial seedling density

表2 不同定苗密度处理德新油59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及群体产量Table 2 Yield component per plant and population yield of Dexinyou 59under different finial seedling density

2.3 不同密度处理免耕直播油菜德新油59的群体产量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德新油59的群体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处理2(30万株/hm2)产量最高,为3 450kg/hm2。在密度15万~45万株/hm2(较低密度)时,德新油59的产量为3 165~3 4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密度60万~90万株/hm2(较高密度),产量为2 164.5~2 788.5kg/hm2,处理间差异显著(表2)。说明,德新油59在免耕直播条件下,当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其群体产量变化不显著;当田间密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其群体产量极显著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德新油59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株高、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主序有效角果、分枝有效角果和单株有效角果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降低),这与顾玉明等[2-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德新油59的分枝部位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趋势,田间密度为60万株/hm2时分枝部位最高。与吴永成等[4-5,7]的分枝部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的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不同造成。

2)增加播种量或种植密度对因播期推迟产生的负面影响(产量降低)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5],高密度晚播的油菜植株变矮、茎秆变细、分枝减少并以一次分枝为主,有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6,8]。研究表明,随着田间密度增加,德新油59的主序长度变短,主序结果数减少,这样荚果层更为集中,有利于机械化收获,与前人研究结论吻合。本试验中当田间密度超过60万株/hm2后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说明,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对迟播期的补偿效果有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在茬口允许情况下,建议适当早播。

3)一般认为,油菜应适期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26,8],重庆地区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本试验播种期为11月3日(播期迟于当地正常水平),但在免耕条件下田间密度为30万株/hm2时德新油59群体产量可达3 450kg/hm2的高产水平,而重庆市的油菜平均单产仅为1 875kg/hm2左右。说明,在重庆地区11月进行油菜迟直播,只要措施得当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

[1]曾 川,徐洪志,廖淑梅,等.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免耕移栽密度试验[J].中国种业,2012(3):43-44.

[2]顾玉民,李炳生,石超民,等.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双低油菜的影响[J].种植科技,2012(9):25-27.

[3]罗 杰.不同播期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5(11):21-22.

[4]吴永成,徐亚丽,彭海浪,等.播期及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534-539.

[5]任永源,力厚栋,林宝刚,等.播期和播量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8(3):319-322.

[6]浦惠明,龙卫华,高建芹,等.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Ⅰ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3):48-52.

[7]符明联,钟 林,汪 明,等.杂交油菜直播适宜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040-1043.

[8]曾 川,徐洪志,黄 涌,等.油菜株型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14-18.

(责任编辑:姜 萍)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Main Traits of Hybrid Rape Dexinyou 59 under the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Pattern

LIU Li1,ZENG Chuan2,XU Hongzhi2,JIN Liang3
(1.Chongqing General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Chongqing,401121;2.Three Gorge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ongqing,404155;3.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China)

Hybrid rape Dexinyou 59was tested under six different finial seedling densitie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Dexinyou 59under the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pattern,to explore the suitable field density under the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pattern in rage product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technology in rape production in Chongqing.Results:The height,first branches,main inflorescence length,pods per main inflorescence,pods per branch and yield per plant reduce with increase of field density but population yield shows a rising at first and then declining trend with increase of sowing density.The highest yield of Dexinyou 59is 3 450kg/hm2when the field density is 300thousand plants/hm2.

Dexinyubou 59;no-tillage and direst seeding;planting density;Yield traits

S565.4

A

1001-3601(2016)08-0331-0025-03

2016-06-01;2016-07-27修回

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示范推广”(cstc2012ggB80008);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CARS-13)

刘 丽(1966-),女,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332188511@qq.com

猜你喜欢
角果分枝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株吊兰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油菜烩豆腐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种油菜
红花群体自交结实及分枝性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