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治理整体化水平的探索

2016-07-04 09:4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

郑 瑶

(台州市社会管理指导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提高社会治理整体化水平的探索

郑 瑶

(台州市社会管理指导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社会矛盾也在这一时期体现出来。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如何创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理性选择。本文主要从社会治理的内涵入手,分析增强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治理;整体化水平;创新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生产条件,人们渴望通过更多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价值诉求、利益诉求、精神诉求,并且这种诉求越来越强烈。现如今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和理念无法适应和满足的,因此,社会治理势必要走上不断强化、不断创新的道路。

1 全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西方国家政府在经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考验后,意识到单纯的政府和市场调节都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治理理论应运而生。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实现社会行为的规范、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关系的协调、社会治安的维护、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风险的积极应对等目的,良好的社会治理所创造的社会环境和基础的运行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社会治理的加强和创新就势在必行。

从现阶段我国国情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和创新的根本目标,其主要任务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发展、健康、生存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解决好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例如:医疗问题、文化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及就业问题等,为民生工作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维护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公平,这是提高和加强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维护公平就是要让公民在参加社会管理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以及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秩序的、平等的进行,使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社会资源占有不公平现象和自然资源占有不公平现象从机制体制上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完善服务。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地完善政府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让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真正发挥出来,尽可能有效、及时、全面、周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尽可能使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大幅度降低,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2 增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保持着整体良好的状态,但是人们依然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也十分严峻,出现了较多的困难问题。

站在国际环境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国防实力、综合竞争力、科技实力及经济实力等诸多的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较低的人均经济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平衡的城乡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等等,无不显示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治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正是出于人均GDP在2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过渡阶段,经济发展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挑战。

站在党执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老百姓的期待与党的宗旨的践行,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人民群众增进感性联系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级党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与老百姓的期望和要求,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有通过社会治理的不断强化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缩短上述差距,才能够使各方利益得以协调、社会矛盾得以化解、经济发展节点障碍得以跨越。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又快有好的发展,势必要不断地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理念思路和机制体制,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地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整体化水平。

3 扎实做好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3.1适应形势,转变理念

对当下新任务和新形势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得以强化和创新的对策,使机制政策得以完善,真正地转变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当下社会治理发展形势的特点,摸清其变化规律,梳理以人为本、多方参与、服务优先、共同治理、综合实施、源头治理、依法管理、关口前移、协商协调及统筹兼顾的理念,使社会治理得以全面的加强和创新,加快政府负责、党委领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步伐。

3.2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在思想上、工作上给予社会治理以高度的重视,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提上日程,将其列为衡量领导干部、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使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不断地强化,确保工作、责任、职能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其有打破常规的、传统的工作方式的能力和动力,增强他们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3落实政策,完善机制

国家和各个省市地区颁布的各种政策法规均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尤其是针对完善服务、维护公平、改善民生等内容,真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从各类政策中得到实惠,使其可以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乡镇机构改革不断地深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应该逐渐成为乡镇或街道工作的重心,大力推行和采用网络智能办公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使服务资源和基层管理得到整合,以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构建为切入点,搭建基层服务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

3.4促进发展,兼顾各方

社会治理中的问题要想得到真正的解决,加快发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从宏观上处理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城区发展的关系、城乡发展的关系;从微观上,使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强化,在把握、处理、协调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过程中保证准确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在遵循和利用现有政策的基础之上,尽可能使不同社会群体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的解决,兼顾各方利益。在惠民政策落实、土地征占用的过程中,从严查处对群众补偿款的贪污、截留、挪用的违法行为,尽可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5超前谋划,化解矛盾

督促和推动各级领导部门加强排查和监控在重点地区、敏感时期、特殊群体、重点工程中的各种矛盾,根据“争取主动、见微知著、抢得先机、防止激化”的原则,及时解决排查出来的问题。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和全民风险防范能力,使抗风险能力、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都得到提高。

4 结 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治理整体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个人、政府等多方面都应该为之努力,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个人遵纪守法,政府充分履行职能,社会治理水平就会得到切实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龚维斌.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升级版[J].理论视野,2014(1).

[2]柴瑞章.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发挥作用的路径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3]汪秀梅.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6).

[4]欧长胜.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6).

[5]南锐,王海军.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测度及分类研究——兼论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7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71-02

[收稿日期]2016-05-12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创新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