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建筑及环境整治设计探索

2016-07-04 08:16
公路交通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都匀设计理念

王 云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

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建筑及环境整治设计探索

王云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乡村环境改造的生态化旅游项目实践逐渐成为当下的热点。笔者结合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建筑及环境整治设计项目,通过对本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梳理和提炼,从建筑改造、环境整治、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具有乡土聚落特点的乡村复兴和旅游发展道路。

关键词:都匀;建筑及环境整治;设计理念

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红利,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方面,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建规模和常住人口数量快速扩张;另一方面,伴随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水平的增长,其精神追求也逐渐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日常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推动其越来越追求自然、融入自然。这种日益强烈的意愿促使生态化的自然景观与科学且文明的人文景观成为当前乡村游景区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众多乡村旅游景区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例如,在很多已建成的乡村旅游景区中,仅限于表面化的环境整治,或简单的旅游商业包装,而不考虑房屋的新旧和整个村落统一的刷墙、刷窗,且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随意进行水利和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人文内涵与生态意境。此外,有的景区建设时还存在随意大拆大建现象,没有考虑农田与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地形的关系,缺乏对内在的人与自然作用关系的关注;过于注重形象工程,如像大广场、宏伟景点的打造,欢腾过后,人去楼空,乡村依旧萧条,建筑浪费和环境污染依旧。这种现象不仅不能为景区当地的百姓谋取福祉,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为人们真正渴望的是一种深度、可持续、人性化的,并能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延续乡土聚落特点的乡村复兴[1]。为此,本文以都匀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建筑及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为例,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论述设计理念和思路,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1项目背景

都匀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黔中经济区5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都匀市是一个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宜居风景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黔南之恋核心景区位于都匀旅游环线的“大金三角”核心地带,对整个旅游区的发展起着中心枢纽的作用。都匀旅游地分布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都匀旅游地分布示意

黔南之恋核心景区都匀绕河村位于都匀市洛邦镇东南面,距市区20多km,目前已进行了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居住在此的绕家人,有着古朴、独特的民族民风,是目前为止尚未经过民族认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具有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文化孤族”。都匀绕河平寨是绕家人聚居的自然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环境,绕家人流传已久的咯蹦大歌、绕家枫染、刺绣、婚俗,以及遍布于村寨中具有神奇传说的离婚树、喜鱼宴等,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绕家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住房是吊脚楼,有走廊、栏杆、楼梯等特色。在绕河村14个自然寨中,平寨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保存较为完整,被定为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

2项目资源优势与存在问题

2.1规划区景观资源优势

2.1.1具有较好的滨河自然生态环境

绕河河岸大部分保留着较好的自然状态,规划区域内山清水秀、林被繁茂,保存有较多的地方特色大树种,如红豆杉、香樟等。

2.1.2丰富的岸线景观

主要有水生植物湿地岸线、河滩岸线、岩石坡岸等。

2.1.3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绕河村村内保留着部分质量较好的民居建筑,其中包括穿斗结构的传统民居建筑和一些土生结构民居。在建筑平面形态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建筑模式如民居三合院等,以及一字型、组合式等建筑平面形式。

2.2核心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2.1民居住宅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核心景区的房屋多为自建房,且大部分年代久远,因此出现了各类建筑安全隐患,如部分建筑无人居住,破烂不堪;有些建筑倾斜变形或墙体开裂。另外,居民自发随意加扩建现象较严重,包括屋顶加层、侧面加间、乱搭窝棚及加建出挑等,其大大影响原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绕河村村内建筑现状如图2所示。

图2 绕河村村内建筑现状

2.2.2环境景观问题

在核心景区,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建筑缺乏排污设施、环卫设施,同时河岸水体也缺乏环境整治,导致本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基本上直接排至绕河,造成河水污染。居民生活垃圾也是随意丢弃,部分住宅人畜空间并存,生活环境恶劣。绕河村内环境现状如图3所示。

图3 绕河村村内环境现状

现有滨河两岸缺乏休憩设施、交通设施、景观植被、遮阳纳凉场所和公共活动场地。另外,绕河两岸联系不便,滨河岸线利用率低、亲水性差。

2.2.3建筑风貌不协调

由于绕河近年来居民自建房、乱建房等现象严重,新建和翻建的建筑均为砖混结构的“瓷砖盒子房”,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且民居外立面张贴了标语广告等。这些现代元素给民族村寨的传统建筑风貌造成极大的影响。绕河村当前建筑风貌如图4所示。

图4 绕河村当前建筑风貌

2.2.4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欠缺

核心景区村寨公共基础设施欠缺,缺少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环境小品,如旅游接待站、公共厕所、图腾广场等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此外,景区入口标示性不强,村寨地面为简单的石子路,雨天比较泥泞。

3设计理念与整治措施

3.1整改设计理念

设计者在项目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研,对核心区村寨历史情况和村民意愿进行了摸底和探索,提出了将“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融合,摒弃大拆大建,实施“空间针灸”的设计理念。即以美学景观和形态肌理的视角来分析村落的建设范围和建设容量,实行小体量、渐进式的房屋改造与更新,高度尊重当地乡村的自然风水,在充分挖掘既有环境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和建设[2-4]。

3.2核心区具体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

黔南之恋核心景区的整改规划目标是结合绕河优良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环境,充分挖掘区内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利用优越的交通优势和旅游战略区位,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生态性的旅游目的地[5]。

3.2.1“一轴一带,四寨多心”的景观布局结构

黔南之恋旅游规划区是以村寨既有主路为交通主轴,以绕河观景长廊为主要景观风光带,在梳理现有4个民族村寨的空间关系基础上打造多个组团景观节点的景观布局结构。

3.2.2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复

绕河平寨内遗存有部分展现古老木构构筑方式的建筑,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现有居民自建建筑在结构强度上难以达到新的设计规范要求,尤其是承重体系安全性能相对较弱。因此,整改设计在满足风貌形态的基础上,对其承重体系进行加固,并通过檐廊、坡屋顶等传统建筑手段改善建筑的空间使用环境,把装饰艺术与使用功能有机结合以发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特点。在设计中,按历史建筑保护方法进行修复设计,尽可能的留下历史建筑本体,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修复设计时,对一些质量较好的民居进行立面清洁、整理,修补破损屋面瓦和装饰;对一些结构安全存在隐患的民居进行修复设计,如局部加固、落架维修等;对一些破损严重的民居,拆除重建,并将旧木料回收再利用;对一些现代风貌的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在保证结构安全和乡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加坡屋顶、立面涂仿木漆、加檐廊等手段进行改造,以保证风貌协调。绕河村建筑修复效果图见图5。

图5 绕河村建筑修复效果图

3.2.3民族地域建筑符号的提炼

坡屋顶、穿斗构架、装板墙、出挑、吊脚是当地典型的建筑造型风格。设计者在建筑风貌改造设计中,结合既有建筑造型,灵活运用上述特色建筑符号,采用外部加固装饰的手法,凸显地域民族建筑的典型特征,特别强调群体空间轮廓线的变化,以展示乡村传统建筑独特的风貌特色。这种对现代风貌民居的改造,既呼应了传统风貌,同时也通过凉亭、屋顶平台的设置为即将发展乡村旅游的居民们提供了休闲的空间场所。绕河村民族建筑风格效果图见图6。

图6 绕河村民族建筑风格效果图

3.2.4地域性建筑材料应用

小青瓦、穿斗构架、木板夹壁墙等是地方民族建筑的普遍性材料特征,而大小尺度搭配的石砌筑台基踏步、街道路面铺地、石砌建筑墙裙等具有朴实大方、坚稳牢固的特点,已成为地方建筑浓厚的建筑材料构成要素。

3.2.5绕河观景长廊设计

结合绕河河岸自然特征,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休闲游乐景观长廊,主要包括栈道探险、自然湿地、休闲码头文化、亲水平台等。规划区在临河设置架空于湿地上的木质休闲游憩步道、架空亲水休闲游憩平台,并围绕现有坡岸保留大树以形成休息休憩平台,以使人们亲近自然,了解乡土植物的空间环境。绕河风景区滨河景观示意见图7。

图7 绕河风景区滨河景观示意

3.2.6田园风光带景观设计

黔南之恋景区具有比较原始的田园风光,周边是自然的农耕环境,具备田园风貌的基础。规划将其打造成生态田园风貌,以展示绕家人自然村落的建筑风貌。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原生态的耕作环境,塑造生态观光农业环境,可布置乡土特色无公害的餐饮店宅,形成“游生态园、品农家菜、购土特品、体验民族生活场景”的游购娱一体的民族乡土环境;可将绕河村周边农田打造成自然田园风光区,形成绕家的农耕劳作文化体验景点;可在田间展示农耕劳作场景、田园丰收场景,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从播种到收获全部农事过程的“劳作舞蹈”;同时,田间种植作物以体现绕家人日常主食的类型为主,形成游生态园、品农家菜、购土特品、体验民族生活的景观。在村寨内部则着重打造民族村寨景观,展示将传统手工艺、传统作坊和田园农耕劳作文化融为一体的景观功能。村寨田园风光景观示意见图8。

3.2.7传统工业作坊文化规划

3.2.7.1枫染作坊

枫染是流传于黔南地区传统的印花工艺,其集中在较小范围,鲜为人知。因此,在规划区内设置枫染手工艺作坊,不仅可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而且还可让游客亲自体验染布的乐趣。

图8 村寨田园风光景观示意

3.2.7.2酿酒作坊

几千年来,饮酒已成为传承文化、传播信息、沟通感情、交流合作的重要文化艺术手段之一。规划设计时,在绕河村公共空间内设置酿酒作坊,既可传承传统酿造手工艺,又可为景区游客展示独具民族特色的待客饮酒文化。

3.2.8民族民俗文化节庆景观群设计

3.2.8.1歌舞广场设计

绕家人有众多民族民俗文化节气,民俗节气活动丰富。规划设计时,将规划区南部空地规划成半圆形的歌舞场所,使其成为最具人气的人文景观环境。活动场所设计以半开敞为主,或以建筑群为背景,或以建筑物、景墙、花架、植物等相对围合;中小型活动场所的设计则以围而不闭的空间感受为主。另外,还在一些空间节点设置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寨门、图腾柱等,以加强节点空间的空间氛围。歌舞广场与景区大门效果图如图9所示。

图9 歌舞广场与景区大门效果图

3.2.8.2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黔南之恋项目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从黔南地域、民族、民俗等文化中提取环境景观建设文化元素,以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广场形态、雕塑、景墙、小品、铺地以及建筑形态与色彩等。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广场规划中吸收民族图腾崇拜的虎形象,将其设计成雕塑立柱,并置于火塘文化广场入口的道路两侧。另外,设计时还吸收了黔南典型的蜡染艺术以反映民族文化,如祝福、老鼠娶亲、狩猎、赛龙节、拉鼓等[6]。

3.2.9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黔南之恋核心景区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时,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生态性和景观艺术性原则的基础上,须做好植物配置规划。在居住区建筑旁,除保留现有刺槐、洋槐外,应加种风致的景观大树,并适当让开花乔木和色叶乔木穿插其中,从而以独特的植物景观掩映建筑。植物选择应以香樟、香泡、梨树等大乔木为主。在滨水区的湿地和坡岸应配置生态性湿地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湿地植物群落,其中生态型植物群落选用菖蒲、芦苇、水葱、梭鱼草、泽泻等,观赏型植物群落选用香蒲、花叶芦竹、荷花、睡莲、再力花。此外,规划区还应适当配置花蜜植物、鸟嗜植物和香味植物以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并增添生物多样性景观,如桂花、腊梅、樱花、紫薇、杜鹃等[2]。在村寨田园风光区,应种植经济林果类植物、竹类植物和农作物等,其中经济类林果选用金银花、油茶等,农作物选用常规的五谷杂粮等。在田埂和田间小路应种植开花类作物[7]。

3.2.10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规划区对外交通组织主要依靠右环路来承担。规划区东西两侧南北走向的2条道路汇集了规划区内各交通节点的车流、人流疏导至规划区南部的旅游主干道,构成便捷通畅的对外交通环境。内部交通组织利用规划区内现有的道路、桥梁,结合规划交通需求,将整个规划区主干交通结构形成多回路十字状镶嵌结构。

3.2.11核心区环境保护设计

目前,项目所在地周围主要为农田、山地,无工矿企业,环境适宜,基本没有污染源,环境状况良好。本项目没有工业性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废渣、污水,其中废渣主要为生活垃圾;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外排水。对于废渣治理,考虑设置垃圾池或垃圾桶收集,并定期运送到城市垃圾场集中处理。对于污水治理,则是在化粪池收集生活污水后采用一体化设备或土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回用或排至道路边沟[8]。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都匀黔南之恋核心景区建筑及环境整治项目进行的科学而细致的设计,阐述了设计对现代乡村景区的理解和认识,并对黔南之恋核心景区项目环境整治设计要点进行了如下归纳:1) 通过梳理黔南之恋核心区老宅的价值,在保留原有民居风貌和地域环境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浓郁民俗风格的特色建筑群;2) 通过修复遭到破坏的乡村文化传统和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既有生态资源,建立绕河带状生态景观廊道,来实现碧水潺潺、绿树成荫、自然湿地的优质空间环境;3) 通过充分挖掘各个村寨的特色,将城市需求与乡土资源进行有效连接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为游客提供具有绕家人民俗文化传统特色的游憩、休闲、娱乐、健身、餐饮等场所;4) 实现用生态赚人气、鼓钱袋的目标,将黔南之恋核心景区打造成兼具生态、美丽的乡村风景示范区和遗产型的田园艺术景区。

参 考 文 献

[1]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朱佩丽.文化生态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估量[J].华中建筑,2009(7):2098-2101.

[3]韦亚.布依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生态式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黔西南州望谟布依族村落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5):44-46.

[4]蒋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5]意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贵州绕人谷旅游总体规划[Z].成都:意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2015.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匀市委员会.都匀民族风情录[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

[7]贵阳勘测设计院.贵州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M].贵阳:贵阳勘测设计院,2003.

[8]建设工程教育网.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科学环境出版社,1996.

Probe into Design of Renovation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in Core Attraction Region of Love for Qiannan

WANG Yu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rural tourism,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tourism projects in combination with rural environmental renovation becomes the current hotspot gradually. The author perform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areas such as transformation of buildings,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etc.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program of renovation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in core attraction region of Love for Qiannan via presentation and refinery of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pays equal attention to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ims to realizing the roa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the local settlement as a feature.

Keywords:Duyun; renovation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design concept

DOI:10.13607/j.cnki.gljt.2016.03.032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简介:王云(1970-),男,四川省安岳县人,本科,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9-6477(2016)03-0146-05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都匀设计理念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