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2016-07-04 02:59宋宸宇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补偿机制

宋宸宇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邻避设施的布设难以避免。由此而触发的邻避冲突,深层次来看待,可引申为一个成本-收益问题,即邻避冲突爆发的根源是利益分布不均匀。本文在归纳国内学者对于该热点问题的概念及内涵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邻避设施的的补偿机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厘清邻避问题的研究内涵,丰富我国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邻避 邻避设施 负外部性 补偿机制

近年来,邻避冲突在我国频繁发生,我国已经进入了“邻避时代”。邻避冲突在我国当下是个热点问题,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并不是一个新兴话题。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面对邻避冲突频繁发生的考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那个时候也已开始。经过四十多年的摸索及论证,现在基本处于“后邻避时代”,即邻避设施的建造速度和負外部性显著降低,并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与制度将邻避冲突的管理常态化。我国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对邻避冲突的研究目前还多处于引进和解释国外对该问题的论证与成果,以及针对某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前者存在国外学说不能合理应用于解决本国问题的可能性,后者则难以形成普适理论。虽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博弈论,尺度政治分析,条件价值评估等多种现代分析方法,开创了不少的新思路,但对该问题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邻避问题概念及内涵的研究综述

邻避设施通常就是指一些带来污染的设施,比如化工厂,火电厂,垃圾处理站等。这些设施能够服务广大地区民众,但可能对生活环境,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以至于居民不希望布设在其居住环境中。邻避设施的特征包括:1.邻避设施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不可少的设施,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2.邻避设施对其所在区域的周边群体会产生负外部性,包括健康的侵害,财产价值的损失等多方面,会让群体产生恐慌心理;3.产生的影响和邻避设施成反比,离得越近产生的危害越大;4.邻避设施的效果有利于大部分群体,但是成本却要小部分群体承受;5邻避设施会遭受周边群体的抵制,但是其他群体并不会有反抗情绪。

二、邻避设施补偿机制的研究综述

经济学中解决负外部性的根本举措是政府干预,即政府通过制定财税制度向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征税进行社会转移分配,通过监管降低企业负外部性总量(如限制企业的产量,提高企业污染排放标准),促进利益相关主体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等等,从而将负外部性内部化。经济学方法对于解决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的原因是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涉及的层面较多,产生的影响较大,仅仅通过经济补偿措施是不够的,还要有技术补偿措施和制度补偿措施的支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从而实现受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群体收益-成本的均衡。

1.经济补偿措施。周春晓认为,合适的经济补偿会让令人讨厌的邻避设施变成可让人接受的公共设施。吴云清认为,可以仿照经济学中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通过向邻避设施运营企业和享受邻避设施福利的群体征税来给承受负外部性的群体补贴,以此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但同时张向和提出,有些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难以被公众所接受(如核电厂),此时经济补偿措施收效甚微,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贿赂而更加降低该邻避设施的接纳度。经济补偿措施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和降低群体的不公平感,一般分为货币补偿和实物补偿。货币补偿是指政府,邻避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给受负外部性影响的群体一定的货币数量,主要形式有直接补贴现金,土地税费减免,购买健康保险等。实物补偿是指以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形式对周边居民的补偿,如设立公园,图书馆等;提供就业岗位,医疗保健等。

2.技术补偿措施。陈可石认为,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工程技术解决视角包括生态补偿(如铺设绿地)和不具备邻避效应的公共设施建设(如建立图书馆)。周春晓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治理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一项根本措施。技术补偿措施是最直接弱化邻避设施对公众健康的消极影响和改善社区宁适度的方法。首先,邻避设施的选址应提高科学性,通过现代物流技术,运筹学,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等新的方法,在综合分析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各要素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出最合理的选址方案。其次,政府,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运营企业在邻避设施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都应当采取有效的环保技术措施,建立起有效实时的环境检测系统和评估系统,定期地向外部发布评估情况。并且通过绿地补偿,社区环境综合改造,开发和应用邻避设施的绿色替代工艺等措施来补偿受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周边群体。

3.制度补偿措施。赵小燕认为,城市管理者应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根据邻避设施的性质制定相应的距离标准,并严格执行。张乐认为,要通过法律法规建立起邻避设施的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审查邻避设施项目的可行性与负外部性,追求其中违规行为主体的责任。张向和认为,没有完善的制度,受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群体不知道该怎么反映自己的诉求,往往导致了利益冲突各方以更激进的方式解决邻避冲突。吴云清认为,由于政府的单方面行动,加剧了公众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为了降低公众的抵触情绪,应加大公众的话语权。周春晓认为,心理负外部性实际上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利益相关人参与,利益受损者不相信政府,博弈各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制度补偿措施的核心是建立起公众意见吸纳机制,并通过立法进行保障。和实质负外部性不同,心理负外部性处于一个较为活跃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当群体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获知邻避设施将建立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或者针对邻避设施实质负外部性的不满没有通畅的诉求渠道时,不安情绪和不公平感便会激增;当政府和项目有关企业保证了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形成了公众参与制度之后,心理负外部性和诉求的无力感又会骤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将研究邻避问题时关注度较高的针对负外部性的补偿机制为立足点,以经济学中市场行为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思路,把邻避设施的布设引申为一个成本-收益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总结,期为解决邻避冲突的关键,即实现邻避设施成本-收益的均衡奠定基础。就目前的理论现状来讲,相关研究倾向于定性分析和政策管理分析,定量研究,中观层次分析以及实证化精细化分析不足。未来,在邻避设施负外部性评价系统,邻避设施的选址程序以及完备邻避设施布设的相关法律和标准,等等领域的研究都亟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丽旋,彭晓春,关恩浩,等.垃圾焚烧设施公众“邻避”态度调查与支付意愿测算[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37-42.

[2]陈凯丽.论邻避设施规划、选址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其完善[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3(10):14-17.

[3]王彩波,张磊.试析邻避冲突对政府的挑战——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8).

[4]陈可石,董治坚.邻避设施的生态补偿和改造策略——美国康涅狄格水处理设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4,30(9).

[5]周春晓.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考量及其治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128-132.

[6]吴云清,翟国方,李莎莎,等.邻避设施国内外研究进展[C].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1:7-12.

[7]张向和,彭绪亚.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特征及其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J].求实, 2010(z2):182-185.

[8]赵小燕.邻避冲突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途径[J].城市问题,2013(11):74-78.

[9]张乐,童星.“邻避”冲突管理中的决策困境及其解决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 2014(4).

猜你喜欢
补偿机制
农村转移人口农村权益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地区间跨界污染治理的两阶段多边补偿机制研究
陕西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问题探究
基于医患信任的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
浅谈人力资本贬值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浅析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国土资源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