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改革共识的凝聚

2016-07-04 02:59徐茜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徐茜

摘 要:我国正处在一个多重矛盾突发并且各阶层利益深度调整的改革的攻坚阶段,以及许多深层次问题浮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 要解决这些难题,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用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为继续推动改革的实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需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改革共识。这种共识能够为当前我国的的改革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引导改革主体的目标理想,为改革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我国当前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我国当前的主导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凝聚思想共识,整合国家社会资源,形成至关重要的改革合力,为实现我国的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凝聚 改革共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结构分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价值观是“在人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侵染和教育内化,以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为表现形式,其作用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阐述、解释、预估乃至导向。”价值体系是由各种价值观念所综合的评价体系。而在社会生活中这种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控制非核心或者非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与发挥,能够稳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制度的逐步发展,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引导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我们将这种价值体系称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分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大部分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主要内容都是在不同层次的理论,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二、改革共识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1.改革共识的内涵。共识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讲到共识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个人所分享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共识也就是意味着基本相同的政治理解、主张和目标;共识允许在主导性原则基础上在侧重点和细节上有不同意见。改革共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条件、改革的目的、方式、方针、性质等相同的观点或类似的愿望。改革共识的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对社会制度的调整,动力是当前社会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存在方式是人民对改革价值的趋同认知。

2.改革共识的一般性特征。多样性;常态超越性;人民实践性;动态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改革共识的作用关系

1.改革共识的运作原理。在我国当前实行的以点带面,以改革试验区成功经验推广全国的改革模式看,我国当前的改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提出改革诉求、制订改革方案、调整改革方案、验收改革成果、推广改革经验。国家的经济基础由社会的共同经济力量构成,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国家权力的结构是政治权力结构的上层建筑,人民的意愿属于哲学精神的上层建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改革共识提供价值认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更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自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党和国家对多年的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只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深化改革,在尊重社会不同利益阶层的差异中扩大社会改革认同感,从而形成改革共识,才能改革意识领域和思想领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共识的核心。中国的改革共识为什么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决定的,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中国改革与西方国家的改革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决定了中国改革的具体需要,以及对改革共识的具体需求。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凝聚改革共识的对策建议

共识能够为改革提供基础和向心力,改革可以更进一步的凝聚共识,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我们应该明确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党是改革的引领者;改革所能依靠的主体力量是人民,人民是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共识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共识为总体指导,锐意创新的精神共识为动力支撑,和谐幸福的理想共识为目标指引,诚信友善的道德共识为伦理规范”。

1.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成果。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只有在实现了自己的生存需求之后才能谈得上现实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2.以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为依托,形成锐意进取的改革共识。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改革不仅需要广阔的群众基础,还需要具有蓬勃向上生机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但对自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而且能够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而整合成具有国家共识与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3.坚持公平正义的改革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进程中,我国各阶段社会利益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的原因,就是过分重视效率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公平。 “如果一个社会用体制固化了一个利益结构;如果一个社会在面对这种利益结构时,失去了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如果一个社会对正义的呼唤,不能做出积极而明确的回应;如果一个社会对于现状,不能在道义上能够服人的理由和解释;如果一个社会要用很不体面的方式来维护利益格局;如果一个社会,为了维护新的利益格局,不惜与人类核心价值相对立—这个社会的溃败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公平的改革是以牺牲大部分人民群众利益满足少数利益集团需求的失败的改革。

五、结语

无论是凝聚改革共识还是破解当前我国改革的困局,公平正义都是我国当前绕不开而且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期望能够用法治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落实。当今改革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就是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落实,并逐渐形成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的新体制。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党有危险,2012.2.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2012.9 .

[3]谭咏梅.多学科视角下的价值观概念和内涵.辽宁大学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