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的耦合机理研究

2016-07-04 03:09贺培青张瑞夫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商贸跨境电商

贺培青 张瑞夫

摘 要: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的滞后导致了跨境电商产业人才的相对匮乏。针对该问题论文重点探讨了跨境电商与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耦合机理。

关键词:跨境电商 高职 商贸 专业建设

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协同创新与发展体现于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探明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与高职商贸类专业建设的耦合机理对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衔接至关重要。鉴于我国当前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之间的耦合关系当前应重点表现为以区域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为驱动力,由行业、企业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对现有专业的培养体系进行评估并优化专业建设方案。待高职院校能够为区域跨境电商的发展培养出所需的专业人才后,还应持续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协助跨境电商企业共同推进技术创新。

一、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对接基础

1.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区域化。当前受到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应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从地域分布看,目前我国经营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另外,即便是在东部地区,不同地区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进出口产品的品类与目标市场也呈现出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具有针对性,以满足区域内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目标。

2.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生态化。虽然跨境电商的核心业务是依托互联网进行进出口商品的“线上”推广与交易,但这种新型的外贸模式已经催生了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形成。交易模式、电子支付、国际物流、监管机制、信用机制等共同构成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必须要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商人才链。从教育体系的角度理解,完整人才链的形成纵向上依托于专业教育的层次性,即针对行业的发展应在各个人才培养层次上培养相应的专业化人才;横向上则依托于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中相关专业的合理设置与布局,即为满足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应形成完整的专业链以此形成完善的人才链。从跨境电商产业的角度理解,人才链的形成标志则是跨境电商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对接。

3.高职商贸类专业与区域跨境电商对接的现实条件。目前我国众多地方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商贸类专业。通常商贸类专业所包含的专业主要有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这些专业的设置以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体上能够满足传统外贸经营模式下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整体外贸交易额的比重还未达到20%,这说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会并存。另外,在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中,无论是B2B还是B2C模式,单纯依靠“线上”平台显然无法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在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虽然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现有商贸类专业的建设方案进行调整以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但其专业设置基本构架不宜发生改变。

二、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耦合逻辑

1.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归属。综合现有的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学者已经从多个维度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确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逻辑基础,理清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属性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关键问题。在相关研究成果中,有的学者认为应将跨境电商作为整个商贸类专业的核心,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应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设计,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可被打乱;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还有的学者认为可在传统商贸类专业下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很显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中并无跨境电商专业,而且从跨境电商行业“链状”人才需求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也不适宜单独开设此专业。所以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应按照“某专业+跨境电商”而不是把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专业或作为所有商贸类专业核心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即由专业链产生人才链并由此对接产业链。原先专业的“灵魂”不能被丢弃,否则专业也就无所谓“专业”了。在理清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专业归属后,才能进一步探讨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2.跨境电商人才的“复合”性特征。有的学者认为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大量“复合型”人才,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跨境电商行业内的岗位分工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边界是相对清晰的,跨境电商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并未脱离与之相对应的相关专业,只是因为专业建设的滞后导致了现行的专业培养方案与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该种错位主要体现于传统商贸类专业(除电子商务专业外)培养方案的重心在“线下”,未能适应“外贸+互联网”的变革趋势。跨境电商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应被理解为某专业范围内的“线下”与“线上”业务运作能力的复合。要消除此种錯位,就必须对传统商贸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使其具备一定的“线上”基因。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高职教育这个层次上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应当突出专业化。这是因为首先任何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产业内的分工,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同样需要由掌握着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来支撑。

三、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对接关系

优化专业建设方案,结合区域跨境电商的发展特点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由“线下”向“线上”适度调整是实现高职商贸类专业与区域跨境电商相互对接的有效途径。对于不同的商贸类专业而言,因为其在整个跨境电商产业链中所对应的职能不同,所以首先应找到不同商贸类专业与跨境电商行业的耦合接口。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调研,基于不同岗位职能的划分,我们分析得出了商贸类专业与跨境电商行业的对接关系(见表1)。

四、结语

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的耦合过程是一个双向驱动,循环往复的过程。双方的耦合关系既表现为跨境电商产业链与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链的对接,也表现为高职院校自身的技术创新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支持。当前在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滞后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有针对性的优化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区域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区域跨境电商行业与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耦合首先需从机理上理清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探寻二者之间的耦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吴敏.“互联网+”视域下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思路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75-76.

[2]刘记.基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8):16-19.

[3]韩国威.高职外贸专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可行性分析—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院报,2015(2):(21-24).

作者简介:贺培青(1981—),男,山东青岛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商务。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校企行政合作机制下基于区域跨境电商背景的高职商贸类专业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G15014;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县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6WG26;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面向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商贸跨境电商
画像即墨商贸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