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和对策

2016-07-04 07:15廖志平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实行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析,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工学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困境与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决定中强调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成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改革,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的人才,也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工学结合的概念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工学结合的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不足。一些院校只是套用概念,而没有全面的认识这一概念,认为学生只有花时间去企业实习就是工学结合的含义。要想施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必须对学校的管理以及相关的地方进行变革,对学校的老师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的工作量变大,教学的成本也会提高,这些影响让学校的一些管理部门和老师都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部分企业也存在不把顶岗实习看做是培养学生,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平台,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从而获取利益。

2.实践工学结合过程太简单。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到位,在实践中也必然存在问题,简单、随意和机械化就是工学结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工学结合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很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学校按照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企业也是被动的接受,学校不能根据学生的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合作的项目,只是在银河企业的需要,这样做只是对企业有益,而对于学生的作用则很小。企业方面也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提供职位,却没有为学生考虑,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岗位,这样简单的合作,并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学生,学生的技能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3.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性和公益性的结合。而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在合作中也是体现着功利性,二者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生的能力离企业岗位要求还差一段距离,如果企业花时间对其进行培养,而学生最终没有为企业服务,这就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综上所述,就是校企合作中学校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学校缺乏与企业进行谈判的筹码,不能够让企业按照学校的要求,导致校企合作中一些目标无法实现。

4.工学结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工学结合就是学生需要通过去企业实习,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学生刚到企业时,会有所不适应,当遇到特殊情况时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另外,在实习中,学生还需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挑战。如果不能在学生发生上述情况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疏导,将不利于学生的实习。未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承压能力,集体意识等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课程支持。学校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的设计和开发,对学生学习和去企业实习的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专业课程要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和开发;完善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统一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的目标。在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学校的老师可以与企业的技术骨干一起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实习工作的相关内容和专业的课程体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一起为学生制定符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对于教材的编写以及作业的制定,要依据行动导向的原则来完成,实际出“学习岗位”和“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也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把过程控制作为基准。高职院校要对职业价值取向有良好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工学结合服务,在保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下,显示出高职院校的类型特色。

2.师资支撑。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创新,主要重点要放在对师资团队的建设上,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结构上进行专兼结合,需要企业内的一线技术人员,不仅懂得生产工作的流程,还掌握着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老师这需要具有双师的素质,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张合素质,完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职业教学方面的知识,对相关的职业领域中的工作过程要有一个了解,尤其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知识以及职业实践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重新梳理知识结构是每个中职院校老师所需要的,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校企的共同利益目标下,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相关的制度和平台,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学校本着为自己培养人才的想法,提供对兼职老师的制度约束以及奖励的机制保证了老师的投入和老师的数量。另外,高职院校在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在专兼结对和科研合作等方面扎实落实、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制定目标考核,能够提高老师对所教专业和对应职业的理解,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实施能力。企业为学校的科研以及教学提供了平台,让老师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3.基地支撑。要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学校内外的实习配套设施也要完善,能够保障校内和校外实习条件的功能得到对接,二者也能有效互补。职业教育对实习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校企要达到真正的融合,企业可以参与校园建设,或者在校园内建一个校内工厂,将职业要素和企业元素融入到校内工厂中,在其中实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企业内建立一个教学场所,在其中加入教育元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都要先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二者的功能对接,让他们能跟更好的互补,全力支持人才的培养方案。

4.管理支撑。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属性,属于跨界教育,要想有效的实行跨界教育,就要同时兼顾教育和职业的规律,将二者的概念有机结合起来。中职院校和企业通过决策、执行和操作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型人才的特殊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结合院校的自身情况和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对校企的合作系统进行变革,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措施,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作业文件,明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相关注意实现,以确保跨界教育能够有序、有效的实现,实现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5.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工学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校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校外学生就是一个社会人,面对这种身份的转换,以及工学结合的特点,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5.1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将其纳入到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对工学结合的相关概念有所认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全面培养。学校还可以在校内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协助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和指导。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不断调整改进进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校兴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新颖的的专业知识。企业方面则应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科研试验场所,通过让专家走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宣传企业的文化,培养学生专业的职业道德培训。

5.2企业文化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把企业文化也融入到课堂进行内容中。

三、结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合作时,要进行有效连接和互相补充,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瑶祥.关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

[2]韓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1.

[3]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

[4]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廖志平(197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衡阳市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C24).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