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2016-07-04 07:52温洁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隐喻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它既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又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隐喻能力的定义进行回顾,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隐喻 隐喻能力 外语教学

一、引言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主要起修辞功能。但随着认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认识到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景,尽管一个句子中,每个单词都认识,却觉得句子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雖然能表达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听起来却不自然或不地道。这些现象都是学习者隐喻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近十年来,隐喻能力逐渐发展为国际应用认知语言学界的焦点话题,不少语言学者开始对隐喻能力进行研究,尤其是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二、隐喻能力的定义

莱考夫和约翰逊(1978)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常语言中的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隐喻能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加德纳和维纳提出。他们将隐喻能力等同于概念隐喻,指翻译隐喻、解释隐喻的效果、产生适合某个场合的隐喻、评价隐喻适合性等能力。随后,语言学家Danesi(1992)首次将隐喻能力这个概念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他指出,隐喻能力等同于概念流利,即识别和使用新颖隐喻的能力,主要包括语境的恰当性和工具性策略。Littlemore(2001)指出隐喻能力包括隐喻产出的原创性,隐喻解释的流利性,隐喻识别的准确性和隐喻解释的快速性。我国学者王寅(2004)认为隐喻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认知主体中的,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可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语习得者语言的非自然性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隐喻意识,直白表达所占比例过大。隐喻能力是语言学习者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隐喻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共同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可以说隐喻能力是掌握一种语言的高标志。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大、不可低估的影响。但由于人们一直以来对其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隐喻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对隐喻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习者把母语的思维当作了目标语形式的载体,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隐喻教学既能全面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综合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认知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

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对象一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其母语, 或者说已经习得了其母语的隐喻性认知机制,而他们所要学习的目标语的认知机制与此一定有着诸多差异, 如何帮助学习者认识这种差异并跨越这种差异,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便成为外语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积累隐喻性表达,培养隐喻性思维。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 积累隐喻词汇有助于外语学习者理解一词多义和语义转移。在本义的基础上,挖掘一个词的具体义项与其隐喻义项的联系,从而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汇。英语中还有大量的隐喻性成语,谚语,警句。积累这样的隐喻,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利用母语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当英汉隐喻表达习惯不同时,需要学习者联系本族语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

2.多读英语诗歌,提高英语文学修养。隐喻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中的隐喻通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给人带来丰富的遐想,引发深刻的启迪。多读诗歌,尤其是那些充满哲理、内涵丰富的诗句,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更能开拓思路,促进大学生的隐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利用隐喻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隐喻具有创造相似性,建立事物之间新联系的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这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某个话题为例,鼓励学习者用隐喻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各抒己见,最终写成文章。这种做法不仅能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学会语言表达,更主要的是能起到开发隐喻的认知功能,拓宽思维的作用。

五、结论

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交际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大学生具备本族语者的思维模式,与人交流时,比较娴熟地表达出地道且自然的英语。毕业时,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工作。

作者简介:温洁(1989.08-),女,陕西韩城,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隐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一滴水里的隐喻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