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区域社会公众能力思考

2016-07-04 07:51朱梦琳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

朱梦琳

摘 要: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不仅搭建起人民与文化的桥梁,更是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拥有着丰富的书籍资料与服务人员,但仍然有些许不足,值得进一步被改善,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提升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成为目前面临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通过文献参阅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以地方图书馆服务能力为论点展开叙述,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准确定位、服务区域社会公众的重要性与可能性、图书馆服务存在问题及提升服务能力的对策等问题逐一进行剖析。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 服务能力 服务区域社会公众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准确定位

1.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概念。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校内学生或老师等,在保证主要服务对象不变的前提下,扩大其服务范围,具有接纳全社会读者的服务性质,该服务性质可理解为两层内涵,其一是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可通过对管理方法进行有效改善,如对需要资料的客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下载电子文献,其二,高校图书馆应始终以服务于校内师生为前提,在保障校内师生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考虑对校外人员进行服务扩张,建立起为校内外人员共同服务的意识。所谓的社会化服务则是指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社会化趋向。为此,高校图书馆只有着眼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在着手:确定服务范围、服务层次与服务原则。高校图书馆除了注重为读者提供日常基础服务之外,还需将服务更深层次拓展,并遵循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2.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特点。其四个特征较为显著,分别是管理机制灵活、校外服务量增加、服务对象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在如今的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不仅面向校内师生,同时服务于社会公众、单位、企业等。为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应把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进行信息联盟,正是由于如今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越来越深入,其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都大大增加,因此需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才能够更好发展。

3.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内容包含两方面:基础服务与深层次服务,其中基础服务分为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文献借阅服务和其他服务。而深层次服务包括开展课题跟踪服务、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举办知识讲座和举办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其中文献借阅服务是由社会广大读者对专业性文献信息需求所决定的,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一方面通过校内网为校内师生提供信息,一方面通过开放电子阅览室为校外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其他服务包括有复印、传真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有多个层面,如科技动态、实用技术等,读者可直接向馆员提出自身的需求,馆员则运用各种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开展课题跟踪服务,顾名思义是围绕研究课题开展的服务,指馆员在读者从获取信息到分析研究的过程都始终关注进行跟踪服务,以便于随时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

二、服务区域社会公众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渗透,人们越来越着眼于信息化服务,信息资源则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首先能够有利于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主要由图书、文献、期刊、报纸等构成,只有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扩展服务途径,才能实现馆藏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另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不仅能够扩大社会影响力,还可提高馆员的情报意识、产生经济效益。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还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声望,其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并非都是无偿的,可在其中某些服务项目上增添适当服务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身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除了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如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办学理念的支撑及开展社会服务所具备的优势。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由于多种自身原因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社会服务能力略显不足,突出体现在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能力不足或馆藏资源缺乏特色等方面,由于信息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在加之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的沟通机会较少,并缺乏主动跟踪客户信息并服务的优势,因此,对于较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往往存在社会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或相关制度体系并未健全完善的问题。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的,虽然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仍然无法脱离以上问题的束缚,为了能够提供更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图书馆必须应着眼于自身发展的弊端,从此入手,进一步把握读者的需求趋势,才能紧随时代步伐,找寻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

四、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社会公众能力的策略

1.明确双重职能定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着错误的意识,认为校内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仅仅面向于校内师生,为校内师生提供本校的教育与科研服务,但实际上,其还具有满足社会大众信息需求的职能,正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经费往往都是由公共财政所提供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起双重职能意识,在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明确的前提下,保障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得以满足,在此过程中应始终遵循本校师生优先、灵活务实的原则。其次,本校图书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馆内资源都处于本校的教学与科研范围内,因此为了提升服务区域社会公众的能力,若仅仅依靠对外开放自习室等措施远远不够,应着眼于相关机制的完善,并开展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多元化需求。

2.关注竞争情报,产生经济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各个企业应运而生,为了谋求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行业内的并购、反并购行为已屡见不鲜。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为了抢占市场产生经济价值,必须准确定位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在自身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应始终关注企业的竞争情报,可通过网络、调查等手段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调研分析。针对所获信息对自身宏观经济走势预测,依托本校的重点学科和馆藏资源的优势确立目标企业用户,针对此类信息作出相应的预警,通过校企联合模式归纳分析有效情报,并提供情报咨询、情报研究等方面的服务。

3.拓展公共服务领域。针对高校图书馆目标企业用户的建立,分析资源及人员特点,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及优势的服务形式,不能仅仅将目光放于借阅服务和简单咨询上,应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如上文所涉及到的信息检索服务、信息跟踪服务、文献代查服务等。由于每个高校图书馆其所在地域不同,因此,图书馆的发展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经济特色,并结合本地区的现有资源,适当的开展一些活动面向社会读者,如利用当地报告厅、多媒体学习室举办专题图书展览、影片展播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及特色,而且大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休闲活动,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

五、结语

本论文通过文献参阅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地方图书馆社会服务展开探讨,首先着眼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准确定位,从其概念、特点、内容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其次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发现,社会服务的提供不仅是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具有很大意义,最后针对目前社会服务的实施现状提出合理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小英. 面向區域发展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拓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

[2]曲哲. 从需求角度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J]. 图书馆论坛,2014,05:41-47.

[3]刘艳红.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 图书与情报,2011,02:102-105.

[4]林士登. 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与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信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