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

2016-07-04 10:31王莹莹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政务的推行是政府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并充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 因此,在现阶段中国运行中,应该通过电子政务方式的运用,进行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与电子政务以及行政管理方式的综合探究,构建科学化政府管理机制,从而为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系统依据。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行政管理 现状分析 行为优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行目标的构建,深入推行政企分开、政治分开以及政事分开等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人民满意的服務性政府机制。对于人民满意服务性的社会政府而言,是政府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同时也是人们利益的最终管理目标。而且,在社会当前运行及发展中,由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及经济协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并履行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性的职能,并实现政府由管制转向服务型的政治管理模式。通过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的确立,可以实现现代化的网络通讯管理模式,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服务管理机制,为政府行政管理项目的确立及制度的创新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一、电子政务概述分析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主要是政府机关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将管理功能、服务功能进行充分性的整合的措施,在这种方式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从而为民众提供一个更为完善性的行政管理机制。

2.电子政务在政府行政中运用的意义。首先,在电子政务工作项目构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行政部门的运营成本,使政府行为以及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系列的转变。在这种管理环境下,会大大缩小中间管理层的职能,从而为政府行政工作的构建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网络系统的运用,可以使各个部门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使行政事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有效处理,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执行效率。其次,在电子政务项目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政府决策内容的科学化、民主化运用。第一,在电子政务信息决策项目构建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可以提升决策项目的完整性,保证信息传递的信息性,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工具等资源的运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稳定性的信息支持,增加信息知识量以及信息储存量,并通过信息的筛选以及补充,完善政务信息。第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决策支持项目的设计,可以保证政府决策项目的科学化进行。第三,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减少决策失误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决策的效果呈现出最优化的发展模式。

二、电子政务在政府行政执行中的必然要求

1.电子政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社会经济运行以及文化全球发展的环境下,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政府部门工作的的顺利进行,在工作内容执行的过程中,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各个部门的稳定合作。而且,在信息项目执行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的信息公开,为政府行政工作提供一个高效、廉洁性的工作环境。

2.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职能优化的必然需求。伴随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发展,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节奏逐渐加快,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政府运行中,其改革项目不断进行,导致政府职能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电子政务管理项目的创新。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下,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实现政务工作的科学协调,构建数据化的网络资源库,实现经济协调性的创新发展。而且,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可以在信息环境下得到充分性的体现,实现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发展,缩短中间管理层的职能,实现政务行政工作的资源优化。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行政管理职能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中信息的传递效率,构建公共信息传递的科学方式,为政府职能的项目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1.政府行政管理中政府网站安全度相对较低。在政府形成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电子政务环境下项目内容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SSL加密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充分保证静态信息的安全管理。在我国政务部门运行中,大部分政府会选择SSL加密处理技术,很多系统管理人员认为,在政府政务信息管理中,只要采用了SSL加密技术,就可以保证政府网站信息的安全性。但是在这种加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静态信息处理的安全性,而且,在网络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公众有可能在政务网站中获得不真实的信息,从而为政务工作的项目建立造成一定的制约。第二,政务网站设计的过程中,防火墙过滤信息很难得到更新处理。在我国政府政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大部分网站在防火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会采用防火墙进行系统的过滤,但是,政务工作中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处于静止的状态,也就是说敌方的网络病毒以及木马程序会不断的升级,导致静止状态下的防火墙系统难以得到稳定控制,从而使信息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使政府网站中信息的发布造成公众公信力下降。

2.信息资源的利用相对较低。在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行为管理中信息资源利用较低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资源运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在信息资源管理及利用的过程中,将公民服务作为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政府部门中对限制信息整体的控制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在一些公共企业自身也缺乏系统性的调查,从而使政府部门中的相关信息缺少了一定的公信力,电子信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内容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第二,网站信息过于陈旧。在现阶段电子政务信息发展中,其信息管理制度处于初级的管理阶段,而且,在沟通的及时性及公开性问题分析中,处于不能满足公民需求的状态,导致一些政策及法律信息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第三,对于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公共信息管理制度的回应速度相对较慢,而且,一些政府机构中的电子政务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且也与公众以及企业的信息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互联网信息反馈时,政府部门的回应速度相对较慢,这就导致公众以及企业认为政府中的相关工作的推行速度较慢,不能起到原有的领导作用,因此,在现阶段政府政务工作构建中,应该构建科学化的电子政务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的运行及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电子政务中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对于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构建及建设的过程中,电子政务中的健康、稳定运行需要建立适应性的法律规范,如果在政务工作构建中,缺少系统性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在一些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政府机制没有相关的法律进行支持,会导致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逐渐降低,更为严重的会在法律项目申报的同时,运用虚假材料,从而为很多项目的执行以及制度的建立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经济运行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其电子政务工作的建立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而且,在电子签名以及法律证书设计中,其法律审批项目的使用出现了限制因素,并在一些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在电子政务以及法律法规制度构建中,应该保证法律制度的完善性,从而为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构建中提供稳定性的支持。

四、电子政务在政府行为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1.优化电子政务网站信息的设计。首先,实现网络环境的有效普及,消除数字运用中出现的限制,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信息运用的合理性。通过服务性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所服务的主体是公众以及企业。通过电子政务管理工作的构建,可以设计完善性的政务管理机制,保证政务工作的系统性。而且,在我国网络资源设计及优化的过程中,其网络项目的设计存在著覆盖率不足的现象,导致政府工作中的网络普及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政府政务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大多农村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网络设施的构建,使公众以及企业信息享受中认识到电子政务工作中的便利性,使人们可以认识到电子政务工作的优势性,从而为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其次,在电子政务工作完善及优化的过程中,其技术项目的设计应该充分保证电子政务工作设计的互动性。在现阶段电子政务工作设计中,需要通过在线直播、在线交流等环节的设计,实现性的反馈。因此,在电子政务工作完善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中的公民责任感,使民众群体中的疑问得到迅速的解决,实现政务网站设计的合理性及互动性。

2.促进电子政务管理绩效发展。在电子政务工作构建及设计的过程中,其标准性是电子政务工作中的基础,通过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及分析,实现网络信息的互动及分享,保证业务交互及管理的科学性。伴随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突出电子政务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现阶段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与预期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电子政务工作建设中,应该将这种内容作为重点,引导电子政务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电子政务工作设计中,其绩效管理项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电子政务管理工作设计中,不论是在指导思想、行为原则中,还是在运行程序以及操作方法中,都应该构建系统化的指标方式,使电子政务绩效工作得到科学化的执行,并在工作项目设计中,充分满足公众的基本向导。第二,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及评价分析的过程中,其项目的实践应该公共服务的标准作为指导,降低信息执行中的项目成本,优化政府管理以及项目考核的优势性。第三,政府部门中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构建,应该保证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使政府的服务机制得到充分性的展现,保证评估项目执行的准确性,而且,电子政务中的项目管理应该充分体现出公众服务管理机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政府工作的项目设计以及绩效考评提供有效支持。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子政务工作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政务行为管理中的限制因素,为工作项目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创新需求,不断为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全新性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在制度优化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化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机制,通过电子政务项目的创新发展,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玺颇.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行政管理[J]. 人力资源管理,2016,03:17.

[2]余韬.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探讨[J]. 经贸实践,2015,16:197.

[3]章建萍. 如何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能力[J]. 电子世界,2014,06:167.

[4]伍耀辉. 构建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雷婧鋆. 基于电子政务下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2.

[6]张宇航.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李飞.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3.

[8]汤琳. 立足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J]. 中外企业家,2015,22:181.

作者简介:王莹莹(1982—)、女、山东青岛人、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分析与防范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