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表演环节问题剖析与对策

2016-07-04 10:58刘秀萍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问题对策

刘秀萍

【摘要】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和分析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表演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铺垫不足,入“戏”不深,和浮在“表”层,没有互动。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用细节、朗读等多维度铺垫和学生与文本对话、台上台下对话、学生自我对话等多维度互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表演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课堂表演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课文内容以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可以表现为根据课本描述的内容表演一个或几个场景、角色扮演、朗诵、会话、模仿等。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借助课堂表演,使学生在理解和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这样的话,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又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然而,在课堂表演环节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照本宣科,把表演变成机械式的没有情感体验的朗诵,或者为了演而演,没有深刻的感悟文本。其结果是在课堂中,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安安静静,没有共鸣。实际上学生没有收获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笔者将通过以下典型案例展示和剖析课堂表演环节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一:铺垫不足,入“戏”不深

1.案例背景。《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M3 U3)的第3場第1幕讲述了两个年老富有的兄弟发现在大街上游荡的美国人了亨利,在询问了一系列问题之后,他们认定身无分文的亨利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将百万英镑的钞票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了他。

2.教学实录。

T: What characters are mentioned in Act one, Scene 3?

S: Henry, Oliver, Roderick, and James.

T: Who are they?

S: Henry is an American who is lost in London. Oliver and Roderick are 2 wealthy brothers who have made a bet. James is a servant.

T: What happened in this passage? Put the following events in order.

1)earned passage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

2)sailed out of the bay

3)carried out to sea by a strong wind

4)was spotted by a ship

5)was just about to give up for lost

6)went to the embassy to seek help

T: Whats the order?

S: 512436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nry? What kind of person are the two brothers?

S: Henry is honest, polite, hard-working, clever...

The two brothers are mischievous and polite.

T: Work in group of 4 and act the play out.

(学生熟读文本,准备表演。结果是课堂表演流于形式,变成肤浅的文本背诵。)

3.问题剖析。分析以上的教学实录,不难看出教师想通过课堂表演对阅读课进行输出,但是之前的铺垫仅限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只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刻和具体。没有深刻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无法使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无法走进人物,以至于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表演一结束,什么都忘了。

4.对策探讨:多维度铺垫。

(1)用细节铺垫。人物的言语、行为动作是典型的,直观的细节。这些细节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并在表演时把人物演绎地惟妙惟肖。

为了更好地为最终表演铺设,笔者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先问学生:“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nry? What kind of person are the two brothers? And find out supporting details in the passage. ” 这样追问使学生强化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充分意识到这些细节能充分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即将到来的表演过程中自然会倍加留意这些语句,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学生回答:“The two brothers are quite polite.”,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能反映两兄弟非常礼貌的所有语句,如,“Young man, would you step inside a moment, please?/ I wonder, Mr. Adams, if youd mind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s./ May we ask what youre doing in this country and what your plans are?/ If you dont mind, may I ask you how much money you have?”这样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学生能体会到来自上层社会的两兄弟的彬彬有礼,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本内涵。

(2)用朗读铺垫。朗诵是表演的一个重要成分。教师应该在表演之前让学生明白,在表演过程中,对话内容固然重要,人物的语气、眼神和态度动作都能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笔者让全体学生齐读先前找出的能表现两兄弟“非常礼貌”的句子一次,再跟读录音一次,最后再让学生齐读一次。通过对比这三次朗誦,学生不仅熟练了语句内容,而且深刻体会到朗诵时的语调也能传递说话者的态度和性格。

(3)用肢体语言入戏。在讲述到“His(Henrys) eyes stare at what is left of the brothers dinner on the table.”时,笔者在教室后方书架上放置一本书,假设为食物,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演绎“stare at”这一细节,并让其他同学评价该同学演绎的是否到位。该同学站起来,转过身来,瞪大眼睛,伸长脖子,长时间紧紧盯着“食物”,一动不动。顷刻间,全体同学哄堂大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明白,不光只有语言能传递人物内心的想法,表演时的动作,姿势,尤其是眼神等肢体语言都能直观地塑造艺术形象。同时,学生也更深刻的体会到,文章中的主人公Henry即便是在这么困窘的境遇中,依然自尊、诚实、勤劳、礼貌。继而,学生更能体会和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总之,只有做好足够的表演环节的铺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多渠道多感官触摸文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才能使学生体验角色性格,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而更深刻体会和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使课堂变得轻松而富有实效。

三、问题二:浮在“表”层,没有互动

1.案例背景。“Communication: No Problem?”(M4 U4)是一篇以机场迎接客人为场景,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初次见面问候方式迥然不同,造成一些小误会。形象的表明身势语与文化背景的密切联系,以及身势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处理机场迎接客人的5幅画面时,教师设计了不同的下述环节。

2.教学实录。

T: In paragraph 2 and 3, 5 scenes are described vividly. Who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from?

Scene 1_________________

Scene 2_________________

Scene 3_________________

Scene 4_________________

Scene 5_________________

S: Scene 1: Tony Garcia (Colombia) & Julia Smith (Britain)

Scene 2: Akira Nagata (Japan) & George Cook (Canada)

Scene 3: Ahmed Aziz (Jordon) & “I” (China)

Scene 4: Darlene Coulon (French) & Tony Garcia (Colombia)

Scene 5: Ahmed Aziz (Jordon) & Julia Smith (Britain) & Darlene Coulon (French)

T: What did they do in the 5 scenes? Circle all the verbs.

S: Approached, touched, kissed, stepped, put up...

T: Choose one of the 5 scenes and act it out in pairs.

(学生机械式的根据这5个简单的场景逐一表演,台下鸦雀无声。)

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5 scenes?

T: (保持沉默)

3.问题剖析。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找出5个场景中的人物和相应的问候动作,旨在为课堂中的表演环节做了铺设。但是学生只是机械地根据这5个简单的既定场景逐一表演。表演的同学为了演而演,索然无味,而观看的同学无所事事。并且学生演完了,任务就完成了,没有思考和感悟;演员和观众都无法深刻体会不同的身势语之间的碰撞和文化冲击。

4.对策探讨:多维度对话。

(1)学生和文本对话。结合文本,笔者在分析完5幅场景中的动作之后,让学生扮演不同场景中的两个人物,如,甲同学扮演Scene 4中的Darlene Coulon,乙同学扮演Scene 3中的Ahmed Aziz,创设一个新场景Scene 6。学生根据文中的线索,设想当二人碰面时,用不同的身势语相互问候对方的场景,并演绎出来。这样,通过变换表演内容,让学生和文本对话,既增加了表演难度,又要求学生更深层的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2)台上台下对话。笔者要求当两位同学表演时,其余同学观察台上同学的表演,判断他们所扮演的是哪两个人物并且说出推断依据。于是,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上台来展示。女同学伸出手,然而男同学不做任何回应,只是点点头。台下的一位同学猜测女同学是Darlene Coulon (France)而男同学是Ahmed Aziz(Gordan),因为文章中提到“Ahmed Aziz simply nodded at the girls”,而 “Darlene Coulon… shook hands and then ... ”这样不仅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而且更能检测演员和观众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文本。

(3)与自我对话。紧接着,笔者再追问演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nd your performance?”有的同学回答,“I feel embarrassed, when others get too close to me.”有的同学回答,“I feel uncomfortable.” 有的学生回答,“Some of the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ways.” 在三组表演和后续追问之后,笔者问学生,“None of you chooses Tony Garcia, who kisses others on the cheek. Why?” 学生思考一番,道出自己理由:中国人不习惯于用亲吻问候他人。继而,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身势语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可见,基于课本内容,自身表演所悟出的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

上述两个案例充分反映了当前高中英语课堂表演环节比较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铺垫不足,入“戏”不深和浮在“表”层,没有互动。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灵活多变的表演环节,并在表演之前给予充分的铺设环节,表演之后留给观众互动的机会。这样,课堂表演才能成为一种辅助教师的教和激励学生的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表演者和欣赏者的阅读质量和赏析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演,在演中悟,在悟中得。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曹祥英,王娟.利用英文短剧表演,培养学生兴趣[J].安徽文学,2007(11).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刘勇.试论“英语情景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09(5).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对策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