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2016-07-04 13:17王明玮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

王明玮

摘 要:公民个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单位,对其认知特点、情绪情感、实际行为的个体特征因素的切实关注和考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个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其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必然要实现社会成员个体价值共识的有效建构。因此,无论是建设怎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怎样的公民,公民个人作为组成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元素,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所在,对公民个体元素特征的充分关注和考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一、个人认知条件的充分体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公民个人能够认知的客观基础条件的體量。公民个人作为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因子,由于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等的不同,其个体认知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也就因此而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性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必须要深切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切实把握和考量个体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就是要充分尺量公民个人、社会群体其自身的特征性,包括对其年龄阶段、言语特点、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显性因素的熟悉和掌握,还要把握其思维特点、思想状态、需求心理等隐性因素的洞察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于其接受、易于其接受、其乐于接受为切入点,以利于公民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主体认识,实现公民自觉践行。

二、个人情绪情感的恰当关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突出公民个人情绪情感的合理关照。公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行行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其情绪情感往往会受到其自身不同生活阅历的影响。而当其自身现实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身权益无法得到正当维护时,往往容易形成不满、质疑、反感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这种来自生活现实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容易使其对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信任、怀疑等心理。因此,要切实关注和恰当引导公民个人情绪情感的转变,发现和把握公民个人负面情绪情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通的关节点,将公民个人对现实生活存在问题所持的消极、不信任情绪情感转变为对解决类似问题的积极期待与信任,转换公民个人消极情绪情感为信任感,获得公民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的情感信念维系。

三、个人实际行为的必要肯定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强调公民个人实际知行的积极评价。公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习惯坚持和秉承的一些思想观念、原则规范、行为表现,事实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存在一致性。这些一致性的“事实”正是引发公民个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现实觉知的重要依托,进一步深化和延续其在现实生活中所秉持的知行观念,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继承。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个人现实生活原有“秉承”的实际衔接为重要事实依据,明了其原有现实“遵照”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事实遵循,给予公民个人实际思想行为肯定的、认可性的评价是鼓舞和激励公民个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身体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于公民个体相关特征因素的关注和考量,要把握其实际认知条件、情绪情感体验、实际行为评价,促使公民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体要求的认识理解,强化公民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现实的情绪情感体验,引导公民个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行为的持续延伸,形成个人现实体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性效应。

当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对于公民个体的关注和考量,也不仅仅局限于其认知条件、情绪情感、实际行为的单方面,更应该实现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的塑造和建构,以多方面的关照公民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复杂性系统过程,实现以知为基础的践行,以情为维系的知行,以行为依托的认知与情绪情感体验,发掘公民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主体意识,发挥主体行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体身上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2]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