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与思考

2016-07-04 15:06吴思蓉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会计专业

吴思蓉

摘 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影响而改变,那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势必会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会计教育,也势必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现在各类高职院校都在扩招,相应的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增加,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出现在社会大众眼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管理的质量,调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我们要丞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 会计专业 改革实践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随着各类高校的扩招,各校各专业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显得尤为明显,各個高校的会计专业是向社会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涌现,也体现了各种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也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而发展。但是面临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依旧找不到适合的理想的会计方向的工作,这又是什么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考察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虽然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不停地涌向社会,可是高职院校的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具备新时代的特征,因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管理并没有跟上社会的脚步,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套路和模式应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进行创新。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会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经过研究总结发现会计教育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设定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模式,既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体系,又要体现出学生的动实践能力以及手操作能力。然而,高职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在于现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都和本科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方面的设定没有显著的区别,在这种意识问题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领导需要组织教师通过研究讨论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员的会计操作技能,这就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训体系,而实训体系实施的首要保障就是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投入很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完整的会计教学的基本模板原始票据、账簿和报表等,也没有专用的电算化机房和会计模拟实训室,还有甚者使用价格低廉的盗版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这样的软件是盗版的所以版本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导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校企合作的企业较少,即使有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没有固定的合同,合作期限短形式不规范;合作质量不高,学生只能找到收银、出纳等实习岗位,使其在实训中不能够真正达到会计技能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管理缺乏协调等诸多问题。

第三,会计教育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特色,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出高职与本科、中等职业院校的区别,体现在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毫无特点,每个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基本一样,而且设置结构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专业理论性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过小,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达不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教师能力及考评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的水平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行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许多年轻教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并没有到企业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毫无处理能力。如果做为传授知识重要媒介的教师都无法掌握企业的会计实际操作技能,那么这样教出的学生怎么能应对突发的和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经济业务。其次,教师的入门标准低。许多高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招聘基本条件设定为会计专业对口,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对口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和会计专业接近的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等,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自学进入到学校授课。即使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所有的教师学历以及专业都达标,符合要求,也会存在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等缺陷,这样同样不能适应现代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些地方的不完善,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受到了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管理者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有自己的特色,应重点注重会计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养成。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出面向不同岗位群体,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第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的经费投入,重视校内专用的电算化机房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购买正版的先进的电算化实训软件和的实训设备等,建立健全会计专业手工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学生稳定的实训基地,真正的发挥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作用,增加校企合作的岗位。建立长远、共赢的运行机制。

第三,更新会计教育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不断调整,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不断的加以完善,积极构建与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具有高职院校特征的课程体系。

第四,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学校跟据教学标准和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其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活动。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应涉及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等领域。要完善教师考评制度,这项工程的首要工作是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高职院校要成立建设小组和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发展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为根本,将教师的能力训练与技能培养做为重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考核评定办法。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包括工资津贴、职称晋升、国内外培训等方面,优越的待遇能够激发教师努进取,也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丽琴,张道珍.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6-88.

[2]乔丽.基于职业需求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13-14.

[3]王耀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现代[J].现代商贸工业,2007,22(4):30-31.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会计专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