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处在职业倦怠期的人

2016-07-04 20:18董小源
世界文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场职业工作

董小源

也许你是一个幸运儿,不管你是人近40岁、50岁,还是60岁,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你喜欢的工作,是你真心热爱的工作。你的工作不断给你带来挑战,充分调动了你的潜能,能让你全情投入,那么,这篇文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我的目标读者是那些正在经历职业中期危机,或者职业中期开始产生倦怠感的人。

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美国婴儿潮出生的一代(尤指1946年至1964年生人)与X一代(尤指1960年到1980年代初生人),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吉姆·哈特是盖洛普研究工作场所管理和雇员福利的首席科学家,他说这两代人中约有一半的雇员对所从事的工作“非积极参与”,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打卡,领薪水,能够维持生计而已。”还有五分之一的雇员则是“对工作能躲就躲”,哈特将其形容为一种“十分绝望的状态”。

这种状态影响到的不只是生产力,盖洛普发现,与敬业员工相比,消极怠工的雇员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都更有可能感受到压力和身体上的疼痛。皮质醇水平和血压均比前者高。被诊断为抑郁症或打电话请病假的人数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85后也好,90后也好,只要进入职场,总有人感到不快乐,但是中年人比年轻人还要更为不快乐一些,而不快乐的原因也因人而异。哈特说如果将职业生涯比喻成一条拉链,中年人特别喜欢抱怨自己有种被“卡”在中间的感觉。与此同时,年轻的后辈却在一路顺滑地向上拉。这种状况对于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人来说都一样,那些大学毕业生们声称自己比高中以后就开始工作的人更不快乐。在哈特看来,接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期望值设定得越高,也许因此更能体会到职业带来的失望和沮丧。

哈佛商学院的名誉教授霍华德·史蒂文森告诉我,所以有那么多职场成功人士的职业小舟在中年职业倦怠期搁浅,是因为“他们做着一样的工作,没有继续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新的挑战。20年的经验和一年之中相同的事情做了20遍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曾对一本有关中年生活的书进行过研究,我采访了几十位职场专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以及那些因为看不到职场前景而选择转换职业轨道的人。

为何我要如此关注这一问题?因为我曾担任记者超过30年,其中将近20年在为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工作。刚进入电台时我就发现,广播新闻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体力,后来我的声带出现问题,逐渐演变为慢性咽喉疼痛,这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致命影响。

于是我不得不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可是接受采访的一部分人告诉我,转换职业的经历不堪回首:例如一名信贷员失业后通过学习,拿到了商学院的学位,但是之后的四年时间里她都未曾找到工作;一名建筑项目管理人员,拿到法律学位并通过了律师考试,却没有人愿意雇佣她,她不得不靠典卖自己的珠宝度日;一名报纸主编想要靠写书为生,最后却在咖啡店打工时遇见了前同事。

更令我苦恼的是,我采访的人就是否改变职业给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一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对职业的不满也许能被时间逐渐冲淡。2014年,《大西洋月刊》曾有一期的封面故事讲述的是幸福曲线呈U型。该现象由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和戴维·布兰齐弗拉沃提出,强调即使财富、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不同,人们的总体满意度在40多岁时也会步入低点,在50多岁后逐渐反弹回来。奥斯瓦尔德等学者认为我们的工作满意度也存在着类似现象。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年期的失落感是因为我们期望过高。根据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经济学家汉纳斯·史基万特的说法,年轻人为自己描绘的未来图景过于美好,跟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原来为自己设计的目标,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没有达成时,人们就会感觉很失望。但当人们接近花甲之年时,会放低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值,于是就能被生活中的小收获所感动。而且老年人更喜欢戴上玫瑰色眼镜去看待生活:脑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少关注负面信息,而把精力放在积极事物上。

换句话说,也许在时间面前,你能跑过你对工作的倦怠感。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你能忍受职业生涯中期遭遇低迷,最好还是转换职业轨道,你的下一份工作也许与你白日梦中描绘的美丽画面不相吻合,可能带给你此前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接受新的挑战,为你的人生定义新的目标,也许是你大脑最需要的选择。

近日,总部设在哥本哈根的幸福研究所对丹麦2600名员工就职业满意度的来源进行调查。受访对象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相当多的人都表示“目标感的达成”是令他们对职业感觉满意的原因,选择该选项的人数要比排在第二位的“拥有高素质领导”多一倍。

研究所CEO迈克·维京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与目标感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美好生活并不是舒逸生活,而是为着一个目标努力,每一步都令人觉得充满意义的生活,“人们需要目标感。”

人到中年,对目标感的追寻会更执着。正如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观察到的那样,中年人不定被哪个点所触动,开始从之前的向内投资,如建立职业生涯、养家、买房、积累财富和声望,转为变成向外投资,留点什么给后人。

基于此的“再次就业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广,相信目标感能带领人们绕过中年职业危机的雷区。例如非盈利组织Encore.org帮助中老年人用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带来福祉。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已经推出相关项目,帮助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绘制新的发展路线图。

“当人们步入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他们希望回馈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菲利普·皮佐是斯坦福相关项目尊崇职业学院的负责人,然而这谈何容易,“人们会变得焦虑,做一些没定性的或是没意义的工作。今天加入个委员会,明天参加个志愿者团体,也就是为了感觉自己还是对社会有贡献的。”

虽然学费高达6万美元一年,申请入学的人数还是远超学院能够容纳的人数。皮佐曾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院长,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婴儿潮和X一代人走向退休,他希望这样的项目能得到模仿和推广。他警告说如果没有计划且没有目的性,转变工作的代价势必很高昂。

有越来越多的身体研究结果能够支持他的说法,拥有使命感和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教育、财富、基因、运动或社交网络。与那些几乎不知道自己因何而生的人比起来,拥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寿命往往更长久,患上中风和心脏病的概率更低,较不容易感染上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神经变性疾病。

我认识的老年人都将阿尔茨海默症视为大敌,但是使命感也许能帮你逃过一劫。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通过解剖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人虽然脑组织内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典型病变“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炎斑”,却从未表现出记忆力或智力减退的迹象。一个人是否能不出现这些症状与他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关。与混沌度日的人相比,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人有可能不受阿尔茨海默症影响的概率是前者的2.5倍。

但是中途转换职业轨道绝非易事。30岁后学习任何新东西都犹如登山——研究人员发现人的某些认知能力,尤其是处理速度从20多岁、30多岁时就开始逐步下降。

这是身不由己的博弈,人到中年后,大脑的唯一优势就是经验丰富,但是这一优势却成为我们发展的绊脚石。我们积累的专业知识能对我们产生干扰,延缓我们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华盛顿大学行为学家雪利·威利斯解释说:“随着年龄增加,人需要检索的相关信息就越多,纳入新信息的速度就越慢。”

这足以说明为何只是从使用PC变为Mac就令人抓狂:你的大脑和手指有关旧系统、旧键盘的使用越熟悉,你就越难接受电脑的新设置。

撇开学习新技能或接受新的公司文化的困难不提,如果想要确保你的认知健康,转换职业可能是最佳投资。保罗·努斯鲍姆是神经心理学家和大脑训练公司Fit Brains的联合创始人,他说依照我的情况,在成为一名老练的记者后,去给公司做账对我来说会很痛苦,但是写一个四分钟的广播故事就是“过渡学习”。

“做一些没有做过的复杂事情也许花费的时间很多,过程很痛苦,让你难受到想哭。”他半开玩笑地说,但是很快你就能长出新的神经回路,大脑会因此受益。对老鼠的研究表明学习不熟悉的技能可以存留大脑海马体新长出的脑细胞,而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这事做起来有难度,”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特蕾西·肖尔斯说,“你所做的事情必须令你全情投入。如果某些事情学起来很简单是无法阻止脑细胞死亡的。”也就是说,顺其自然,跟着之前开启的人生自动导航仪行驶,你也许能度过中年危机,但于你的大脑无益。

想要开始改变的人们也许会发现,现实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此之多,层层牵绊让他们迈不开转变的步伐。

精神病学家史里尼·皮莱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他说一旦考虑离开让你激情不再的工作,投入可能充满挑战的新工作,就等于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种种障碍,如接下来房贷怎么还?皮莱建议立即着手解决问题,选择换成小居室,这样有助于克服恐惧心理。对于中年转换职业跑道者,职业顾问几乎给出了相同的建议:做好热身,步调放缓,在跳入新的职业水域之前,以兼职或是接受培训的方式先试试水。

无论专家学者,还是那些成功转行的人们都一再跟我说,转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把握转变的幅度。大部分人无法承受突然辞去工作的代价。专家说在你所在的组织内部换岗一样能为你提供更强的使命感。

“我们都幻想着不变则已,一变惊人,” 以色列精神分析学家卡罗·斯特伦格专门研究中年人的职场变化,“大众媒体热衷报道那些职场彻底换轨的案例,像律师转行做了厨师,医生投身有机农业。但是这种成功的例子非常罕见。”

斯特伦格主张设立更加现实的目标:一个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已经对自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哪里优秀哪里不足,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惧怕什么,对自己的洞见足以指引人生下一阶段的路。一句话,改变职业应该充分考虑你的天赋和性格特点。

专家们建言转变职业宜早不宜晚,如此就能多几年享受充满意义的工作。追寻你真心想要从事的工作,中年的你也可以拥有漂亮的职场转身。两年来我听到那么多有关人们如何在中年时寻求工作意义的故事,即使失败或最终还是回到之前从事的岗位,也很少听到有人为曾做过的尝试感到后悔。失败只是让人们更珍惜之前的工作。要说有谁声称特别后悔的,我发现是那些从未进行尝试的人。

在我写作有关中年生活的书稿时,老东家NPR宣称为想要离职的员工提供丰厚的补偿,起初听到这一消息时,因为错过这笔钱让我很郁闷,但我随后认识到,我已经遵从专家的建议:早几年开始职业换轨,我所做的不就是为了新职业试水,去完成我的第一部书稿吗?我把我的体力和经验投入到了总结叙事上,我爱我所从事的工作,我已经准备好了全然接受它。

我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开启了职业的新篇章。也许我的职场经历听起来并没有多刺激,但是已经在我灵魂深处激荡起了层层的涟漪。

我承认我多少仍有些担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的工作绝不枯燥。

猜你喜欢
职场职业工作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我爱的职业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