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绿色画笔绘就生态画卷

2016-07-05 06:39撰文朱日周蔡臣臣廖建伟
浙江林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撰文/朱日周蔡臣臣廖建伟

自然保护

九龙山:绿色画笔绘就生态画卷

◇撰文/朱日周蔡臣臣廖建伟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境内,是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如今,经过考察、研究、保护,保护区已成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是众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和物种基因库,是国家一级野生动物黑麂最集中的分布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的最佳实践地。

共同维护的“生态家园”

2003年,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后,先后启动两期《总体规划》和《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全部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并同意实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保护区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和社区群众全力支持下,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资源管护能力日趋完善,科研监测水平稳步提升。十三年来,保护区累计投资项目资金6482万元,完成新建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980平方米、保护站(查哨卡)360平方米、宣教业务用房600平方米、陈列馆200平方米,新建消防水池10座、远程视频监控点15处、水文水质监测点2处、气象观测点1处等,改造巡护步道55公里、生物防火林带42.8公里。根据生态旅游规划,在黄坛淤建设完成罗汉源科普生态沟、龙源桥、生态停车场、防洪堤、珍稀植物园等建设工程。

通过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项目并开展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护区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各项森林消防制度,组建百余人的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和森林消防能力;通过巡护路维修和通讯信息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大与森林公安、辖区派出所等单位协作,严格执法执纪,开展“野生动物”“野外用火”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止区内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精心部署“绿盾护林”“有害生物测报”“植物检疫”等有关工作,有效防治了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的入侵。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使保护区内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明显提升,2013年,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开展黑麂野外监测项目,历时两年完成《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保护区内黑麂数量由2003年的350—450只增长至420—520只,充分说明了保护区显著的保护成效。

永不破产的“绿色银行”

九龙山保护区从2011年开始实施集体林租赁工作,区内集体林总面积64381亩,涉及4个乡镇,12个行政村,656户农户,目前已签订合同651户,签约率达99.24%。经统计,保护区累计发放生态补偿金即集体林租赁资金1467万元,稳定的收入给周边林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集体林租赁工作与其他保护区有所不同,签订时间长达40年,并且基本上直接与当地农户签订。少数与村民小组签订的,也都是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投票通过或小组成员在合同上签订画押,目的就是要妥善处理好资源保护与保障林农合法权益的关系,更好促进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12月,黄沙腰镇黄沙腰村村民李子林从农村信用合作社领到了集体林租赁金1778.4元。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帮他算了一笔账,从2012年签订集体林租赁合同开始,他的52亩山林总共领到了6437.6元的租赁金,而且租赁金每年都在递增。集体林租赁合同的签订,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及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施租赁后,保护区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及非法狩猎案件,人员进山活动也受到严格控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明显减少。

九龙山顶(毛利民摄)

免费开放的“天然氧吧”

“九龙山,卧九龙,当年盗珠下天宫,化作青山留人间,林海千里傲苍穹。”自2013年10月21日起,有着“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之名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也宣布免费开放,这是继杭州西湖之后浙江省第二个不收门票的旅游景点。但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每天限定100人入区,这使得保护区成功开辟了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多方专家的认可,并建议在其他保护区中推广实施。

实施“不收门票”政策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不收门票虽然对保护区来说看起来是一种损失,但是游客的到来,实现了吃、住、用、行等要素均衡发展的优势,直接推动了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缓和了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提出“限定人数”,是基于保护区本身特殊的生态环境背景,九龙山峰奇岩异,飞瀑碧潭、溪流纷争,万顷森林、青翠葱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佛岩、龟岩、神龙背等地文景观,又有罗汉源、映日潭等水域景观;既有高山湿地、杜鹃林等生物景观,又有九龙日出、九龙云海、九龙雾凇等天象与气候景观,与此同时,九龙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优质的资源更需要人们的呵护,如果游客大量涌入,将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与保护区建立的初衷相违背。此外,生态旅游追求的是一种心境,限定人数不仅能保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也能够让游客的旅游质量得到保障。

生态产业的“绿色源泉”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丰富,是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之地。尤为突出的是,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世界性受威胁物种黑麂最重要的分布中心和最大野生种群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另一世界性受威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最重要的栖息地和最集中的分布地之一,除此之外,保护区也是两濒危物种的分布交叉点,是黑麂分布中心的南缘和黄腹角雉分布北界的中心。

保护区优良的自然环境也为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原生态石蛙、光唇鱼等野生动物养殖,成为保护区周边农户新的致富产业。2006年,黄沙腰镇黄沙腰村村民胡有恩,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石蛙为母本,驯化繁殖养殖石蛙。自学、“取经”学会石蛙养殖技术,建立了一个毗邻九龙山保护区的养殖场,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经过几年实践摸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带动其他群众发展养殖业。相似的致富故事还在其他社区相继上演,2010年,黄沙腰镇罗军同样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杨茂源为基地,成立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光唇鱼种苗繁殖与养殖,目前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群众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如烤薯、蜂蜜、茶叶等,因其品质优良、绿色环保,通过专业合作社宣传、包装、开发、营销等,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了林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有些游客在九龙山游玩之余,还将这些蜂蜜、茶叶买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成功实现了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林农增收的目标。

伯乐树(毛利民摄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