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

2016-07-05 08:46钟子琳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服务平台

□钟子琳(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



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

□钟子琳(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

摘要:基于水利信息化理念,在简述测量技术、遥感技术、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水利信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信息化构建要点,对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出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应用模式,最后得出现代水利信息必须走上综合集成应用道路的结论,为水利信息的高效应用与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会商系统;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应用模式

0引言

如今,大小旱灾频发,洪涝灾害不断,饮水问题常年得不到充分关注,土壤侵蚀现象逐年增加,水污染态势严峻。水问题带来的后果通常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复杂性与隐蔽性。为妥善处理水问题,从以往的单一抵抗发展至今的和谐共处,已使用了多个方面的技术与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为降低水灾的发生几率,需要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并对水灾实际与处理措施作出合理的会商决策。现阶段,水利工程正进入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水信息资源的时期,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稳定发展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

一是运用测量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遥测技术(Telemetering)以及数字化技术等的相关仪器设备,对水利数据实施阶段性采集。还能使用扫描仪等将收集到的非数字化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息[1];二是运用数据库(Database)、空间数据库(Spatial Database)等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组织与存储,并借助通信网络对数字化信息进行传输;三是运用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以及数据挖掘(Datamining)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应用与发布。

2水利信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应用系统的通用性相对较差,亟需优化创新

从系统发展的角度讲,在建立系统时,由于投融资渠道、设计与开发方法、设计与开发人员等因素的不同,使得系统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2.2系统功能不具较好的扩展性,有待延伸

如今,很多部门都将内部需求作为出发点,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应用,没有对较大范围的信息交互进行分析,协作水平较低,这也是制约水利信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需求更迭,在必须对功能进行拓展时,系统需要进行重新开发,这种被动的情况会造成大量数据冗余与浪费的情况。

2.3应用模式传统,很难对水利业务进行规划和组织

现有的信息应用模式大多将信息查询作为核心,菜单、表格等图显方式为辅,虽然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还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3水利信息化构建要点分析

3.1水利信息的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包含:水文观测与整编、水利工程与空间、遥测、资源以及能源等信息类型,在水利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数据具有分布式特点,在更新与维护时应划分等级和部门,以满足数据特性。第二,除了要注重测点的信息采集,还需加强空间信息采集,使得信息在质量与实时性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改善。第三,信息在时空上不均匀分布,且不断的进行积累与更新。

从整体上讲,水利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开放式的复杂系统,其包含的信息资源涉及到天然、人为以及工情,可以分为以往、现在与未来,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

3.2水利信息的应用特点

水利工程技术缜密而多样,问题多变且复杂,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在信息应用方面要求其必须实现共享、智能与协同。水利信息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一,属于决策的一种复杂过程;特点二,针对明确的目标,分析各影响因素间实际关系的过程;特点三,决策者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与经验对信息实施加工与处理的综合过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信息选取、信息表现的信息处理,因为这关系到应用质量。

3.3水利信息的组件化应用

在处理各种水问题时,对于数学模型创建与运行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洪水预报模型、水质模型等。按照相应的标准,将数学模型封装为单独的处理单元,这些处理单元就是所谓的服务组件[2]。组件是信息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支撑个性化部署,所以可以依靠组件,实现个性化系统的构建。

水利信息应用系统的组件主要有两种:一是表现层组件,主要用在信息内容的展现方面,将标准框架结构作为基础,可以和服务平台良好集成;二是业务层组件,将Services标准作为基础,满足服务平台接口业务的展现,还能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业务拓展。

3.4水利信息的共享与整合

参考“物理散发、逻辑齐集、按需收集、分级处理、集中管理”的模式创建服务平台,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有效解决共享这一难题。

3.4.1数据共享

各部门数据采集实现共享,防止重复,确保数据准确性,从传统的互通互联方式稳步转换为资源共享;

3.4.2应用共享

运用软件复用技术(Soft Ware Reuse),创建共享模式,以提升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效率。

3.5水利信息应用高性能运算

普通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很难满足大数据量计算要求,在此情况下数学模型不得不进行简化,但这样会使运算精度大打折扣,根本不能满足调度要求。在水利信息应用复杂性逐渐增强的情况中,信息量飞速增长,对高速运算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

3.6水利信息应用的特定模式

一是灵活性,面对决策分析、表示方法,面对信息集成;二是开放性,包含多种信息分析处理模式,比如预报数学模型、调度算法;三是积聚性,如决策结果、处理模式等的不断积累。

4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建设

第一,按照特定的主题提供服务功能,根据信息量提供高速计算服务,根据组织应用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第二,运用服务平台提供信息集成,采用网格技术、中间件技术(Middleware)创建支撑平台,通过知识图对信息、主题等进行关联,以此完成流程管理; 第三,切实提升信息利用率,尤其要注意遥感信息的应用过程,通过多元信息的演化与发展,深入挖掘各类信息的价值[3]。第四,建立人工平行系统,凭借高速运算与可视化等相关技术,进行计算试验; 第五,制定基于新模式的服务标准。根据综合集成理念,借助研讨厅等举措处理决策问题,这也是当前水利信息应用的全新模式。

5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应用

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的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该图直观地表达了服务平台的开发方式与应用步骤:第一,决策者运用自身知识在大脑中构建主题,涵盖灵感触发,将思想转变成可行的主题,后续操作均可在服务平台上进行; 第二,概念的产生,根据主题描绘知识图,将抽象的主题表现成整体概念的形式,依靠著作工具对概念进行细化; 第三形成关系,对知识图当中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连接,实现概念整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重复逼近,直至得到最佳主知识图[4]; 第四,在得到最佳主知识图后,按照一定原则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子知识图,这一分解的过程也是由定性转换为定量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概念向、模型转换以及主知识图转换中; 第五,模型关联,也就是数据的定量表达,主要体现在知识图和组件之间的关联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得到将组件作为核心的模式的大力支持; 第六,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运行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把编制完成的知识图放入应用运行环境中开始执行。

6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跳跃式发展,水利信息呈爆炸式激增,孤立水利信息的应用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情况。在剖析实际问题与应用特征的前提下,明确了现代水利信息必须实现综合集成利用的要求。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大手笔,其中,信息的分析和处理需要实现组件化,而应用模式需要实现集成创新。由服务平台、信息处理组件、主题、知识图以及各类工具创建一个新型应用模式;由服务平台提供基本应用功能;由信息处理组件、主题以及知识图对应用进行组织;由多元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应用。在建立个性化应用以及编制对应标准时,充分发挥出行业领导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促进新型应用模式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勋,解建仓,贺挺.一种适用于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方案[J].水利信息化,2010,03:13-17.

[2]解建仓,罗军刚.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模式[J].水利信息化,2010,05:18-23.

[3]李建勋,解建仓,李维乾,郭莲丽.面向水利业务构建的应用支撑信息服务中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01:71-75+85.

[4]娄渊清,王志坚.应用集成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8,02:94-96.

(责任编辑:左英勇)

图1 水利信息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应用模式结构图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5-0070-02

作者简介:钟子琳(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管理等。

收稿日期:2016-04-15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高速公路出行服务平台的实现
湖北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