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生活课

2016-07-05 05:16沈兆瑜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品德榜样生活

沈兆瑜

为了上好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在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情景交融之中领悟教学要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以下几点是我觉得对上好《品德与生活》有帮助的。

一、以情动人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就可以让学生模拟百货商店的情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一演一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便得到了提高。

二、以境感人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生活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以美冶人

上好品德生活课,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四、以形育人

上好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生活中要以个人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做一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树立榜样,处处树立榜样,是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楷模。以榜样为力量,以榜样为镜子,以榜样为旗帜。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教师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快乐成长。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形象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教师有责任教育孩子尽快从生活学习中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来学习来模仿。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行为上模仿,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得道德行为。使他们的生活学习行为同时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品德的教育源于生活,是具體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品德与生活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榜样生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