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7-05 11:44郎占花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思考

郎占花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知识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思考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相信,只要在学习中愿意独立思考,不抄袭,不"人云亦去",这便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师就是要打破他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因此,教师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亲身在体验中探索新知,开发潜能,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生物思维

思维能力是物质发展的最高成就,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物质“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由此可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生物教学中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授生物课程时,能培养学生学会认识或者能理解生物学的规律,学生将学会从生物的现象概括出其内在联系,就能把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在生活中学会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将对生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前,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庭成员的一些性状,调查自己所了解的或一知半解的有关遗传方面的现象。学生经过认真的观察调查,问题情境就会不断出现:“为什么我父母都是双眼皮,而我却是单眼皮,有时甚至是一个眼单眼皮,另一眼双眼皮?”……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促使学生深入提出问题,使问题层出不穷。

当讲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时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察“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的图”,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1)控制小鼠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在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和基因有什么关系?(3)那么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究竟是性状呢,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呢?通过提问题的形式,可以给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引导来步步加深知识,层层深入到知识的核心内容,这样,学生学习知识很轻松,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更加深刻。

生物教学中通过提问设计方式,使学生对生物思维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再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技术拥有充足的信息,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是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强大,人机交流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例如在教学《建立自然保护区》时,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件的开始以一幅高山瀑布的画面配合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声音,然后展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的图片和一些珍稀种植物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

在讲《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章节时,先让学生认识生物圈,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能量流动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一片树林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视频,先让学生联想再通过视频指出这片树林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利用视频播放形式来引发学生回忆或思考:视频播放的树林中,同学们认为绿色植物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个生态系统中由哪些成分组成?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讲课中介绍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物质是如何循环于生态系统中?教师边播放视频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可以相互地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回忆旧知识,还能对知识进行进一步记忆,同时也使学生通过看视频获取新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宽松的生物课堂环境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情境极其重要。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来创设情境呢?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总结了一个经验,一般中学生都喜欢看稀奇或者实物的东西,课本的理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可以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教學“道具”,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看到的一些生物学现象,从这方面来给学生创造情境。

在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节时,有的同学提出:一棵树从幼苗逐年长高成一个大的植物体,这与细胞的什么生理功能有关?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分裂后,为什么能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当讲“细胞分裂”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课本上有的细胞分裂的模型图片,再利用现代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形成了“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就更加有兴趣了。

四、用分析综合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教学规律。通过对各种生物的生理现象或者某一种形态进行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讲授《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时,引导学生观察“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图片”,继而播放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然后开始进行分析:(1)细胞膜把细胞与外界分隔开;(2)细胞膜并没有把细胞完全封闭起来;(3)有用的物质能进来,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去,有用的物质还不能出去。

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如授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时,教师应总结为:“细胞就是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这样有个总结式的授课,不但把知识的脉络和思路传授给学生,还给学生传递了细胞的定义及物质是如何在细胞里运动的。

五、结束语

总之,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那种师与生、教与学之间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的严肃紧张的教学模式,要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里接受知识,领悟道理,思维会更开阔,创造性思维在情感交融中自然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富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2]赵素芹.生物教学中兴趣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04)

[3]高丽.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1(1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思考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