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016-07-05 19:13张晓燕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张晓燕

【摘 要】学生普遍认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比较难,但考虑到这部分的知识较为基础,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对此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本文立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特点,结合实例对此种不等式的解法做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为教师教学及学生解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元二次不等式;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穿根法

前言

尽管一元二次不等式看起来较为复杂,但是只要掌握解法,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为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不能只告诉学生某道题该如何解,而是要教会其方法,使其学会独立解题。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其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常用解法

1.1 因式分解法

此种方法指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多项式进行合理分解,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简单整式之积。比如,当判别式大于等于0(即b2-4ac≥0)时,ax2+bx+c=0这个方程有两个数值不同的根。在解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方程不等式进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a(x-1)(x-2)=0。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不等式就转化为了两个简单不等式,求解难度将因此大为降低。由于操作简单且转化难度小,此种方法的应用极为普遍。为了明确此种解法的思路,下文以一道例题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1:求x2+5x-6<0的解集。对于这道题,在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具体思路为:首先,经过观察和分析,将题目给出的不等式分解为两个简单不等式之积,把原式转化成(x-1)(x-6)<0。其次,根据异号得负的规律可知,x-1与x+6的符号是不同的,必然有一个的结果是负数。最后,按照第二步的分析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两个结果,但由于x不可能在大于1的同时小于-6,所以,这个结果应舍去,正确答案应该是x在-6与1之间,即-6整体来讲,因式分解属于一种较为便捷的解题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格外注意两项要求:首先,分解因式需为最简。其次,如果原式为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类型,则解题时应将单项式置于前面。

1.2 配方法

此种方法一般指的是借助恒等变形把原本的超越式(或有理式)转化成完全平方式,在解题实践中应用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帮助解题者快速发现隐藏条件,进而助其实现快速解题。一般来讲,借助此种方法来解题时,常规思路是利用恒等变形把ax2+bx+c变成a(x+h)2+k。由于a不能等于0,所以,a(x+h)2必然不小于0,这个时候,若k<0,那么,解题时就可以考虑进行因式分解。但是,若k≥0,则需要进行分别求解。配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具体应用办法见例2。

例2:求2x2-7x+6<0的解集。这道题就可以利用配方法来解答,思路为:第一步,原式转换,把其中2x2-7x这部分中的2提出来,将其变成2(x2-3.5x)。第二部,进行开方计算,得出x-1.75既大于-0.25又小于0.25。最后,推导可知x应在1.5和2之间,故该式解集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