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点滴谈

2016-07-05 00:41李惠霞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南极意识教师

李惠霞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问题意识、人文意识等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实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查阅地理图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意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完中国地理“西南三省”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展示西南三省的教学挂图,指明学生联系挂图“举例说明西南三省地势和气候的关系”,学生能在地图上熟练指出贡嘎山、峨眉山和重庆市都在北纬30度稍南的地方,但由于贡嘎山海拔7556米,峨眉山海拔3099米,而重庆海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度的原则,贡嘎山气温比峨眉山低20度,所以说地势同气候是由密切关系的,不仅西南三省如此,其他地区也一样。这一答案完全是根据地图情况答出来的。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識,逐渐养成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教材内容的要求设置问题,提问紧扣学情。如果问题提得太简单,就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反而会产生随声附和、不懂脑筋的现象。反之,如果问题提得太难,超出了学生的学情,学生无法思考,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要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即提出的问题既要学生自主思考,又要学生力所能及,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当然,问题的设计既要科学,又要有艺术性。如学习“南极”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景观图片《南极冰原与企鹅》,并提问:“请说出图中的动物是什么,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图中的动物是南极的企鹅,图片反映的是南极大陆气候寒冷、冰雪覆盖的自然景观。”接着,教师再问学生:“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矿产——煤是由什么形成的?”学生很快回答:“古代的大片森林。”教师追问:“南极大陆目前的自然条件能否形成大片的森林?”学生回答:“不可能。”教师根据《南极大陆煤炭资源分布图》提出新的疑问:“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这又能证明什么呢?”经过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兴趣高涨。有的说,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南极大陆过去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有的说,从南极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来分析,它根本不可能形成大片森林。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教师帮助学生回忆《海陆变迁》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南极大陆曾经位于温暖地区,现在的煤正是由那个时期的森林资源形成的。

三、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如: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内容,既能联想起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可想象出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海边的惊涛拍岸,沙漠的海市蜃楼,无一不在昭示美的情景。再如,八年级地理中,学习长江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长江源头的冰川、雪山及“江流如帚”的风景,使学生领略远离自己的高、远、洁、阔,感受雪山、蓝天,让学生感受宁静开阔;同时以长江的水文特征为例,感受人的成长历程。

诸如此类的素材丰富,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大自然的雄奇壮美,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美的启迪,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活动,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植树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环保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从感知中得到了理性的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大气的观测、水污染的调查、噪音的污染、生活垃圾、废物废水的排放等。更可组织学生结合诸如“环境日”、“气象日”、“粮食日”等节日进行环保绘画、环保征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抄报、环保摄影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就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优良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的综合。如全球化意识、知识经济时代意识、城市化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交通、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方便。各国的经济、文化得以相互渗透的传播,尤其是随着各国的资本、技术和劳务等生产力要素的输出,使经济的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学生应立志通过之间的聪明才智提高祖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再如中国的现代化面临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严峻挑战。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城市第三产业,如家政服务、信息服务、法律和科技服务等,在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的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为许多人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要着重培养他们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意识,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关于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意识,教师需让学生明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重。面对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通过发展教育,转变成人才资源动力。所以必须让广大公民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拓宽地理知识渠道,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南极意识教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最美教师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教师如何说课
南极大逃亡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难忘的南极之旅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