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语文能力

2016-07-05 07:54马连珍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风筝读书

马连珍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寻求快乐的阅读之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蒙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可以产生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仍保留着幼儿的一些特点,学习虽然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但他们对学习任务尚不明确,思想也难以自觉从课外活动中走出来。课堂伊始,教师要注重课的导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新颖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合适的情境,引人入胜,促使学生充满情趣的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投入到主动阅读的活动之中。

1、谈话导入。谈话宜抓住关键,直截了当,切中要害,激趣有方。如《四季》一課这样导入:“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都是那几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呢?”学生交流后,揭题,“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吧!”。

2、故事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故事性课文,如《盘古开天地》、《孔子拜师》等,这些故事都生动有趣,感人至深,可用听老师故事或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揭题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故事。”

3、质疑导入。“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如《纸船和风筝》一课,让学生说说“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咦!它们俩是怎样走到一起的?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质疑,迫切想了解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还诸如谜语、只要能吸引学生,引发学习的兴趣,拨动他们阅读课文的心弦。

二、初读课文,诱发阅读兴趣

强调“课文没有充分读准读通前,不开讲”。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以足够的时间,明确朗读的目标,还要注意读书方式的变换和读后反馈的及时。要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持久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倾听习惯,从中吸取优点,内化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读书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品读感悟,内化阅读兴趣

所谓“披文以入情”,在精读课文阶段,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与读书训练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学生的生活阅历、感受角度、想象能力千差万别,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真实的自我,在交流中碰撞思维,迸射更亮丽的火花,以至“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

1、读书有主线。小语课文都结构完整,要注意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进行教学。正如新生代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学生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不教,而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处点拨引导。”教学时,可抓住文章主线,如《风筝》一课,设计如下问题:“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怎么?”“有什么变化呢?”带着问题,学生走进课文,寻找答案,解读真情,并拓展想象,找出心情变化的句子,并读出心情的变化。

2、提问有新意。所谓“新”,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并是不一味的读而不问,问要恰倒好处,倘若所提问题过浅,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学生则无从动脑,难以达到激活儿童思想的目的的。如教《风筝》时,文章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一般教师教到这多会问:结果怎样?而我让学生想象:我们找到自己的“幸福鸟”了吗?“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什么呢?”这样一问,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孩子们那么执着地寻找着这只风筝,一定可以找到。”有的说:“风太大了,风筝又飞得那么高,也可能找不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希望、幸福、快乐、童真。”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设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学会联系课文内容合理设想结局,阅读能力得到潜在发展。

四、指导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兴趣

1、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那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呢?由于这些插图就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孩呢?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五、拓展延伸,深化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总之,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要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还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教学整个过程要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拨动其内在的需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享受阅读,发挥想象,挖掘能力,显示个性,成长自我,让学生都能快乐阅读,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风筝读书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我们一起读书吧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