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运用分析

2016-07-05 08:59文佳
中国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运用途径

文佳

[摘要]康复景观在专类医疗机构中作为附属绿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然而在人们最容易、最经常利用的居住区户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中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对康复景观的内涵和应用效益进行分析,提出了康复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设计构想与运用途径。

[关键词]康复景观;居住区景观;设计构想;运用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18

1研究背景

11康复及康复景观的概念界定

康复景观(Therapeutic Landscape)主要以构筑园林景观的自然环境对病人恢复其生理和心理疾病产生治疗影响的优良环境设计,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其打造疗养花园式的生态环境甚至被广泛运用在居民建筑群中,把健康从疗养转变在预防疾病方向上。这是兴起美国后被世界各地实践运用的一项人类生存环境创举。在人体内,自出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三种生物节律,即表示健康状态的“体力”;情感起伏的“情绪”;智慧与思考力的“智力”这三种节律。然而人们通常只注重通过体育运动来恢复“体力”的健康,忽略了“情绪”与“智力”的恢复,从而出现了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只有这三个方面均达到平衡状态时,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健康。因此,康复景观的设计目的便是让使用者能稳定“情绪”,增强“智力”,同时将恢复“体力”相并存,最终达到使有病的人恢复健康,使亚健康的人变健康,使健康的人更健康。

12康复景观的应用效益

康复景观就使用功能的角度而言其主要包括医疗花园、体验花园等治疗性花园景观和园艺疗法中所涉及的景观及其景观治疗机制。治疗性景观属于被动式,人们亲身沐浴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被动地去体验就可以获得治疗上的成效。如许多芳香生物所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收后,会对人体神神经、体液起到相应调节,并且在心理和生理上对人体行为产生积极作用。植物光电效应和尖端放电可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对自然生物和人类都具有多种治疗和保健功能。园艺治疗是康复景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人与景观建立互动关系,来让身心达到平衡的一种康复手段,其治疗所产生的效果来自于主动亲手操作简单的园艺活动,并以此带来收获与成就感。如据实验可知如果每人每天从事5分钟园艺活动,坚持一个月,可以增加背筋力近50%,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退化状况,防止衰老。另外,儿童参与园艺活动有助于增进与自然的对话,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在相对比治疗性花园,园艺疗法的这种自然与人的互动模式显得更为主动。园艺治疗所依托的特定景观环境和园艺疗法这种康复机制也纳入康复景观的范畴。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松尾英辅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园艺疗法的治疗人们在身体与精神双方均呈现十分有效的作用。见下表。

园艺疗法适用内容、对象与效果表适用内容主要对象主要效果机能恢复障碍者+亚健康群体身体的恢复及锻炼职业训练障碍者技能的获得、回归社会丰富生活高龄者+亚健康群体感情成长和稳定自然教育长期疗养的儿童+亚健康群体身心成长与意识的转变

人的感知决定了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又是通过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康复景观治疗相较于一般的环境景观更具有功能性,它带给人的不单是被动的心理治疗(如色彩、质感、触觉、听觉及综合的治疗元素),还有积极的身心治疗效果(园艺疗法对身心的锻炼、景观偏好对人心理的影响等)。

13康复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与建设中的意义

康复景观的应用场所不应仅仅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所需要的,更应该是我国城市绿地及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全面深入考虑的。目前,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能给最广泛的人群提供最大的潜在益处。因此,将康复景观的应用范畴从医疗环境扩大至居住区域、渗透进日常生活中,将有利于普及环境与健康的知识,提升大众对康复景观的认识水平,同时,对于改善我国康复疗养空间环境,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2康复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设计构想21在居住区公共绿地中融入康复功能

在走访与调查的居住区绿地建设现状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视觉上的设计而轻视了使用者的其他几种感觉,然而具有康复功能的景观设计则应综合考虑使用者的“五感”反应,即视、触、味、听、嗅五种感觉,用设计去激活使用者视觉之外的感受,唤起他们心里埋藏许久的体验和回忆,这样的康复环境才真正具备人性化的特质。如“五感”设计的运用模式:注重自然的体会,诱发感官的潜在能力,不仅适用于身体残障人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一般人群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地去感受。另外,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也同样注重“五感”设计,即通过与植物的接触获得心理、生理和健康上的改善。例如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人,特别是全视觉障碍人,鲜花的色彩是完全感受不到的,但在环境优美的绿地当中,他们会用敏感的听觉、触觉、嗅觉感受自然的气息。

22营建康复主题园

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中,康复景观相对于一般景观而言更加关注不同年龄段或者患有不同身心疾病的家庭成员的行为活动需求。因此可在居住区场所景观建设中营造针对老人、儿童及亚健康人群使用的主题园。著名学者章俊华先生提出过:人们通过平衡、控制“体力”“情绪”“智力”这三个节律,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这三种节律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表现为一条上下反复的曲线。曲线形成山脊时为高潮期,在此期间,人的体力充沛、情绪高昂、反应敏捷。相反,如果曲线形成低谷形,此时就为低潮期,人的体力休整、情绪慎重、智力稳定。依据此结构与规律,在居住区组团绿地设计时可以合理安排相对应的康复主题园。

221康体活动空间

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体力节律——运动身体和锻炼体力,打造健康的体魄。除了一般居住区常见的健身设施和专用运动场地之外,可以增加迷宫式的林间散步道设计。

构建洞穴、深渊、蜿蜒曲折的江河湖泽、林间盘桓交错小道等。对于城市居住区的人们来说,这种迷宫式散步道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暂时忘掉烦恼,在精神专注寻找出路中,放松心情,达到精神治疗的作用。

222园艺培育与采摘体验空间

所有家庭成员情绪节律——强调感受、体验和复原,养成健全的情绪。在居住区的组团绿地中可以适当留出空间开展园艺疗法。如举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一米菜园的培育活动,设置可供病患互动与操作园艺的平台、设计供分享交流的庇护所等(园艺疗法如图1所示)。

223地景式儿童游戏场地

不同年龄段儿童智力节奏——观察、思考、学习,培养清晰的头脑。这是区别于以往居住区内一块塑胶场地+一个图1园艺疗法

活动器械的儿童活动区,而是具有康复功能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模式——地景式儿童游戏场地以地景设计为主题,融入游乐设施,营造简单而不失设计感的空间,既满足儿童天性中亲近大地与自然的需求,同时唤醒成人最质朴的混合泥土芳香的儿时回忆。考虑儿童活动区的安全性,在空间的限定和围合方式主要是依靠草坡和种植来完成。从儿童的角度(0~10岁儿童的视高约在03~12m)观察和感知,草坡是最直接的空间限定。将草坡控制在06m、08m、1m、18m这四个高度,可以形成从开敞到围合的不同空间感受。草坡具有丰富的变化,不同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坡面形式间的组合,为儿童活动带来了多种可能性(不同坡度形式如图2所示)。其间专门的休憩平台和能够容纳多种功能的地景设计,使得儿童活动场地在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使用的同时,也兼顾了父母看护陪伴、亲子互动、休憩放松的要求。图2不同坡度形式

猜你喜欢
运用途径
浅探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中的运用途径
质朴语言,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