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菲律宾的特朗普”

2016-07-06 02:44沈雅梅
同舟共进 2016年7期
关键词:达沃杜特尔特

沈雅梅

2016年初夏,年逾古稀的菲律宾达沃市市长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上演了一场非主流的“庶民派”对传统政界精英的成功“逆袭”。他在第十六任菲律宾总统大选中获胜,即将领导菲律宾的下一个六年。

目前,国际社会纷纷聚焦杜特尔特的强硬个性、工作业绩及执政理念,研判这一轮政权更迭可能为菲律宾内政外交带来的新变化。有关各方不断发声,借机“敲打”杜特尔特,试图对他的政策导向施加影响。然而,杜特尔特治下能否切实改善菲律宾民生,解决困扰社会的各种顽疾,特别是在外交领域推动中菲关系的改善,还充满变数。

杜特尔特的强硬与柔情

杜特尔特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南部地区的总统,不属于主流的统治力量——马尼拉政治世家精英,或由他们所代表的既得利益势力。1945年3月,他出生在落后的雷伊泰岛,父亲是一位律师,曾担任达沃省省长,母亲是一位教师。他自幼迁居棉兰老岛的达沃市,成长的环境中充斥着贫困和犯罪。

和其他四位竞选人相比,杜特尔特没有在海外求学或从业的背景。他1968年毕业于菲律宾莱西姆大学政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圣比达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同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虽然他自诩为“百姓一员”“人民代表”,努力塑造出那些精英政治家所不具备的平民形象,但杜特尔特在政治上并非白纸一张。他从1977年起先后担任达沃市检察官助理、副市长,直至1988年竞选市长并当选,由此创下三度出任达沃市市长,执政长达7个任期,共22年的纪录。

带着这份“明星”市长、法律界人士的履历,杜特尔特2015年12月报名参选总统后,迅速蹿红,聚拢了一批牢固的选民。面对公众,他时常口无禁忌,发表过激言论,多次引发争议,但由此呈现的反建制、民粹主义做派却深得草根阶层的青睐,支持率节节攀升,直至折桂。鉴于他的“大嘴”风格和因此广受欢迎的程度,西方媒体称之为“菲律宾版特朗普”。可以说,杜特尔特的胜出主要归功于他迎合大众的选举策略,契合了菲律宾民众不满现状,期待变革,希望追随一位“实干家”的强烈愿望。

他的实干风格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风格务实,言辞直白。民众眼前的杜特尔特总是穿着牛仔裤、休闲装,喜爱高举攥紧的拳头,以“勇气与同情”为口号,直言“系统坏了,我来修理”,扬言“干掉所有犯罪分子”,发出“无惧前路,迅速行动”“迎接变化”的呐喊,精心打造了一个代表民众对抗体制、打破既得利益的“硬汉”形象,并深入人心。但同时,他也有柔情的一面——甫一当选,他便赶往父母墓前大哭报喜,引起选民的无限共鸣。

二是他聚焦秩序,呼吁变革。在任达沃市市长期间,杜特尔特着力改善民生,打出治安铁拳,把当地从受反叛势力困扰的“罪恶之都”,扭转为菲律宾的“最宜居城市”,更成为马尼拉都市圈以外最富裕的城市,这也是他最亮眼的政绩。此次大选的热门议题包括犯罪、腐败、贫困等社会顽疾,杜特尔特顺势而为,发誓用“残酷但迅速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强硬主张吸引了不少选民。

三是他的外交风格多变,身段灵活。实际上,杜特尔特缺乏外交经验,涉外言论尺度之大令人瞠目。他曾对访菲的罗马教皇出言不逊,恫言同美国、澳大利亚断交,还称自己焚烧过新加坡国旗。对中国,则时而示强,说要骑着水上摩托艇,到南海岛屿插菲律宾国旗;又时而示好,表示不排除就南海问题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杜特尔特的多变让人难辨真假,但不可否认,会为新一届政府的对外交往带来一定的灵活性,拓展了回旋空间。

是什么在等着杜特尔特

杜特尔特的当选无疑是菲律宾政坛今年最具分裂性的事件。卸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多次抨击他是“民主的威胁”,警告他可能“将国家带入恐怖时代”。作为一个缺乏全国层面从政经验的地方政治家,杜特尔特在响应变革的呼声中上台,正在摸索不同于阿基诺政权的路线。可以预见,他就任后的言行会逐渐归于克制,内政外交政策趋于现实。菲律宾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恐怕不容这位新总统有太多庆祝和调适的时间。

首先,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议程有待优化。菲律宾自诩为“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国家”,但家族政治根深蒂固,裙带贪腐之风盛行,政治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经济表现不俗,但发展的成果并未惠及大多数民众。仍有约26.3%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下,25.4%的失业率为东南亚地区最高,每年近50万人出国务工谋发展。民众相信,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因为精英集团自肥,因而对主流政治家不抱希望,这也是杜特尔特胜选的社会基础。

上任后,他如何实践承诺,包括在6个月内扫除腐败、毒品和犯罪行为,推进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的行政治理改革等,势将面临与传统政治力量的角力。还要看到,杜特尔特的父亲、儿女、堂兄皆曾经或正在为官一方,其家族与精英阶层有广泛联系,他本人在竞选后期曾爆出涉嫌敛财的丑闻。在总体水平较低的民主环境中,杜特尔特兑现反贪腐、打击犯罪等诺言的决心和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其次,他在外交上可能调整“一边倒”的过往政策,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回归“大国平衡”。菲律宾地处东亚主要群岛的“第一岛链”,是美国战略重心向东南亚转移的前沿基地。阿基诺三世时期,奉行“傍美抗中”的“一边倒”政策。杜特尔特却表现出不同倾向,他曾抨击资本主义,拒绝美国在达沃市部署无人飞机,暗示美国不会为菲律宾而战。他还表示,将着手解决棉兰老岛地区同伊斯兰武装势力的冲突,折射出其安全建设的重心将从“国土防御”回归“国内平叛”。美国媒体视之为“危险的强人”,担忧亚太战略布局可能因此受到消极影响。当然,考虑到美菲之间的历史纽带和菲律宾国内存在的强大的亲美势力,预计杜特尔特仍将保持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并且,杜特尔特自身的“独裁”色彩和“侵犯人权”的纪录,也使其难以摘掉被美国管束的“紧箍”。随着美国也即将产生一位新总统,美菲都将面临更为突出的国内政治压力,两国关系恐面临新波折。

第三,南海问题将成为杜特尔特上任伊始就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近期,“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即将公布结果,当选总统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动向牵动人心。值得注意的是,杜特尔特常把南海问题与经济发展、能源合作联系起来,认同有条件的南海共同开发,显示出其南海政策的务实性。大选期间及当选之后,他都曾说,处理南海争端时,不会依赖与华盛顿的防务联盟关系;如果寻求国际仲裁及多边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在两年内无果,将跟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举行双边谈判。他坦言不与中国开战,否则是自寻死路;甚至称,如果中国对菲律宾投资并寻求海洋资源共同开发,他就会在南海议题上“闭嘴”。

实际上,杜特尔特作为继任者,不太可能放下对国际仲裁的支持。他也很难在不受指控的情况下,修正前任构筑的对华包围圈的路线。考虑到美、日在仲裁结果公布后,会加紧新一轮的对华施压,并积极拉拢菲律宾的可能性,菲方的南海外交还将面对更多挑战。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达沃杜特尔特
司尔特:春耕保供显担当 广袤沃野绘新篇
杜特尔特承认“病了”
杜特尔特第五次访华
Numeric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on cavitating flow around axisymmetric slender body *
“约炮”博尔特
咏梅
父亲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