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李芳桂、郑张尚芳的上古音学理论概述

2016-07-06 06:27张彦群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王力

张彦群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王力、李芳桂、郑张尚芳的上古音学理论概述

张彦群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汉语上古音系是汉语语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古音系和近代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上古音研究贡献比较突出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家:王力、李芳桂和郑张尚芳,本文主要从声调、声母和韵母三个方面对三家关于上古音的理论进行概括。

关键词:王力;李芳桂;郑张尚芳;上古音

一、王力的上古音学理论

王力(1900-1986)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上古音研究成果主要著作主要有《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汉语语音史》、《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等,另有《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上古汉语人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古韵脂微质物月五部的分野》、《先案古音拟测问题》等重要论文。下面从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余下皆同)。

(一)声调。

王力先生在声调上持古无去声说的观点,这是对段玉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王力和段玉裁都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但是段氏认为上古只有平上入三个调类,王力则主张上古有四个调类,他认为上古声调不但有音高的分别,而且有音长的分别,他将上古声调分为舒促两类。即舒声类:平声(高长调)、上声(低短调),促声类:长入(高长调)短入(低短调)。王力先生将入声分为了两类的原因,他在《汉语语音史》中说:“假如上古入声没有两类,后来就没有分化的条件了”①在《汉语史稿》和《诗经韵读》等书中进一步解释,中古阴声韵的大部分去声字在上古属长入,小部分属平、上声;中古阳声韵的去声字在上古全部属平、上声。或者说中古的去声字有两个来源,即来自上古的长入和平、上声。其中阳声韵的去声字全部来自上古的平、上声,阴声韵的去声字大部分来自上古的长入,小部分来自上古的平、上声。王力先生的“长入”主要是为了解释一部分去声字在上古与入声字关系密切这一现象的。

(二)声母。

王力的上古汉语声母构拟前后略有不同,他在《汉语史稿》(1957—1958)与《汉语音韵》(1963)中分为32母,在《诗经韵读》(1980)、《楚辞韵读》(1980)、《同源字典》(1982)、《汉语语音史》(1985)中改为六类33母,较32母增加了一个“俟”母,另外浊音的送气符号取消了,其33母如下表:

半齿日[ȵ]

在上古声母系统上,王力先生是吸收了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说”、“古无舌上音说”,章太炎的“娘母归泥说”,曾运乾的“喻三归匣说”。对于黄侃先生在照组的研究,王力先生采取了“取其分舍其合”的观点。

(三)韵母。

王力先生的上古韵部构拟前后也是有差别的,他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等书中分古韵为二十九部,后来在《音韵学初步》、《汉语语音史》等著作中增加了一个“冬”部(认为在战国时期才出现),共为三十部。这三十部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之[ə]  职[ək]  蒸[əŋ] 支[e]  锡[ek]  耕[eŋ] 鱼[a]  铎[ak]  阳[aŋ] 侯[ɔ]  屋[ɔ]  东[ɔŋ] 宵[o]  药[ok] 幽[u]  觉[uk]  东[uŋ] 微[əi]  物[ət]  文[ən] 脂[ei]  质[et]  真[en] 歌[ai]  月[at]  元[an] 缉[əp]  侵[əm] 叶[ap]  谈[am]

王力先生在韵部的格局上继承了戴震和黄侃的学说,采用阴阳入三声分立的相配形式。另外他还在章太炎“队”部的启发下,从江有诰的“脂”部中分离一个“微”部。江氏“脂”部中的“脂、皆”两韵的开口字王力仍视为“脂”部,江氏“脂”部中的“微、灰、咍”三韵中的字以及“脂、皆”韵的合口字,王力先生则改归为“微”部。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江永的部分观点,以“歌”部与“月、元”部相配。

二、李芳桂的上古音学理论

李方桂(1902——1987) 是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美洲印第安语、汉语、藏语、侗台语之权威学者,著有《上古音研究》、《敦煌汉藏词汇》等各种著作。有“非汉语语言学之父”之誉。他的上古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上古音研究》一书中。

(一)声调。

在上古声调上李芳桂和董同龢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承认上古汉语是分声调的,他说“如果我们拿中古的调类去看《诗经》的押韵,大体是平上去入通调类的字相押。这类的韵至少要占半数以上。其他混押的不及半数。这很可看出来《诗经》的用韵大体是分声调类的。”②其次他又强调韵尾与声调有密切的关系,他说“祭部也有入声韵跟阴声韵两类,不过阴声韵都在去声。这很显然表示韵尾与声调的关系,我们虽然承认上古是有声调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声调仍有从不同的韵尾辅音或复辅音产生的可能。”③为了进一步说明,他还在韵尾上以-x表上声,-h表去声,这与奥德里古所使用的符号是一致的。

(二)声母。

李芳桂所拟的上古音声母是在高本汉声母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他将高本汉的34个声母中只出现在三等韵j介音前的15个声母划除,再加上舌尖闪音的喻四共20个(划除的15个声母他认为时候来分化出来的)。其次他把上古牙喉音声母拟为两组。因为他发现唇音和舌根音在中古大都出现在分开合的韵部中。他认为这种合口韵母是从圆唇牙喉音产生的。最后李芳桂又根据“透、徹”跟“泥、娘、来、日”互谐以及“晓”母和“疑”母互谐的情况,再结合苗语中的清鼻音现象,他又构拟了一整套清鼻音。因此李芳桂构拟的上古声母系统总共是31母。如下表: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塞音  鼻音  通音清  次浊 浊 清  浊  清  浊唇音 p ph  b  hm  m舌尖音 t th  d  hn  n hl l,r舌尖塞擦音  ʦ  ʦh  ʣ s舌根音 k kh  g  hng  ng喉音 ? h圆唇舌根音 kw  khw  gw  hngw  ngw圆唇喉音 ?w hw

注:次浊的h为送气符号,后面不是。

李芳桂去掉了庄、章二组,也去掉了邪母。增加了圆唇舌根音系列,用-w表示。又增加了清鼻音系列,用h-表示。另外在匣母、云母和群母上,李芳桂也把它们合在了一起,拟作g,用不同的介音来区别。他还把以母拟作r,来母拟作l。

(三)韵母。

李芳桂元音系统的构拟主要依据同韵字、谐声字和它们在《切韵》中的表现。他定了一条原则:“通押的和构成谐声系列的必须有同样的元音,构拟出来的元音系统必须能说明《切韵》系统中的一切区别。”④根据这条原则李芳桂把上古汉语分作了四大类,拟了四个主要元音:高元音i、u,中元音ə,低元音a如下表:

g、k  ŋ gw、kw  ŋw  b、p  m  d、t  n  r u侯 东 ○ ○ ○ ○○ ○○i佳 耕 ○ ○ ○ ○脂 真○ə之 蒸 幽 中 缉 侵微 文○a鱼 阳 宵 ○ 叶 谈祭 元歌

对于上述四个元音不能说明的演变,李芳桂有假定了三个复合元音,分别是ia、iə、ua,但是他又认为他们分布的不够整齐,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还把王力的支部和东部分别表示为了佳部和中部。

三、郑张尚芳的上古音学理论

郑张尚芳现代著名语言学家,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古音、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他所建立的上古音体系,被海内外汉藏语学界认同。他的上古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上古音系》一书中。

(一)声调。

郑张尚芳的声调说是源于奥德里古尔和蒲立本的“声调源于辅音韵尾说”他根据梵汉对音、汉藏对音、朝鲜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方言等证明了上古上声来源于s尾。又根据汉语的去声字和越语的问声和跌声的对应关系,推测汉语的上声也应对应越语的锐声和重声,这两声均来源于?韵尾。总之,郑张尚芳认为声调是后起的,去声来源于s尾,上声来源于?尾。

(二)声母。

郑张尚芳所拟的声母系统共用到了30个辅音,其中25个是基本声母,两个用作垫音(j、w),三个用作喉冠音(?、h、ɦ)。具体与中古声纽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见k  溪kh  群g(匣)  疑ŋ 哭ŋh(溪)影q/? 晓q/qh  云G/ɦ(匣)帮p  滂ph  並b  明m 抚mh(滂)端t  透th  定d  泥n 滩nh(透) 以l/ʎ 胎lh(透)心s  清sh/ʦh 从z/ʣ  来r  宠rh(透)

注:表中/后是该音位较晚的变体(汉代),h表示送气,鼻流音后的h表示清送气,括号中所标是鼻流音声母从汉到中古并入的送气塞音。

郑张尚芳的声母系统有四个特点:1、声母没有塞擦音。2、匣母包括小舌音ɢ和舌根音g,另外影母、晓母也是小舌音。3、与李芳桂相对,他把“来”母拟作r,“以”母拟作l。4、把李芳桂变送气塞音的清鼻音和变擦音的清鼻流音分开,前者郑张尚芳拟为清鼻流音,后者拟为加h的音。

(三)韵母。

郑张尚芳的韵母系统可依收尾部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收喉-o、-g、-ŋ,这类各部的元音分明,一部一元音。第二类收唇-w、-wɢ、-b、-m。第三类收舌-l/i、-d、-n。后面两类很多都是包含着两到三个不同的元音的韵母。高元音有i、ɯ、u,低元音有e、a、o,分别形成同部中不同小部的韵母。他把30韵部下的不同韵母与《切韵》韵类对应分为58个韵类,加上塞韵尾就变成了81韵类。

郑张尚芳的韵母系统匀称没有空格和古藏文中元音和韵尾的配置关系很像,呈现出古老语言的整齐性。

注解:

①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79页.

②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32页.

③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50页.

④李芳桂著,叶蜚声译.上古汉语的音系[J].当代语言学,1979(5):23 页.

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 张尚芳.上古音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6-02

作者简介:张彦群(1990-) 男,汉,河南驻马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王力
改进樽海鞘群优化K-means算法的图像分割
保险理赔知多少
《两个小足球队》
王力手迹
艺术百家:王力
为王力先生一辩
你到底是谁
最佳借口
姜还是老的辣
一份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