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开发路径探析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为例

2016-07-06 03:56梁绍娣王洪平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梁绍娣,王洪平

(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公园管理所,青海 西宁 810100;2.中共大通县委党校,青海 西宁 810100)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开发路径探析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为例

梁绍娣1,王洪平2

(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公园管理所,青海西宁810100;2.中共大通县委党校,青海西宁810100)

[摘要]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充分开发林业资源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文章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从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杠杆,以改革为手段四个方面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开发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开发;青海大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62

大通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林业用地15.39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8.6%,其中有林地1.15万hm2;疏林地0.08万hm;灌木林地10.91万hm;灌丛地1.86万hm2;未成林造林地1.14万hm;宜林地0.22万hm2;苗圃地236hm2。全县林木蓄积量为166.4万m3,森林覆盖率为38.1%,是西宁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森林植被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白桦、青杨、沙棘为主的乔、灌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北川河及支流的河谷两岸,森林中的经济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长在林地及林缘的中草药170余种,黄芪、党参、大黄、羌活、防风等名贵药材量多质优。中国沙棘、西藏沙棘遍布全境,面积达1.15万hm2,年结果量800万kg。由于全县林木有效利用率低和产业化程度低,林业潜在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认真剖析林业产业开发面临的问题,破解林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推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林业产业

1.1抓好森林旅游,打响生态旅游品牌

在现有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在全县兴建更多更好的生态旅游景区。以国家森林公园和林区旅游资源为平台,积极发展森林观光、探险、休闲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重点抓好察汗河、鹞子沟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1.2驯化当地野生花卉和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建设高原特色花卉繁育基地

加大科研力度,在培育、移埴、盆景制作、风景栽植上大做文章,通过驯化当地野生花卉和引进优良品种,营建花卉繁育基地。

1.3大力发展速生林木,不断优化资源结构

以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为主,狠抓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和速生丰产,培育森林资源。一是要大力营造用材林,并向基地化方向发展,以满足木材生产需求。抓住杨树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的实际,在全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杨树,力争使杨树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片林化、网带化、规模化。二是要依靠当地苗木优势,大力培育多树种、多规格的优良苗木、花木和经济林。三是要抓住柠条、黄花条(连翘)等树种生长快易编织的优势,在荒山造林上大力种植用于编织的优良乡土灌木,充分利用柠条及树皮、苔藓等林木、林地附属品发展编制、工艺品制作。

1.4全力推进林地开发,积极开发林下产业

一是要突出抓好森林野蔬菜、中草药采集、加工和销售,大力培育林特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大通县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发蕨菜、柳花菜、鹿角菜等林下产品。根据自然条件分布的规律,分区种植,实行规模经营,开发优势品种,引进优良品种及新技术,提高产量、品质,增加附加值。二是要做好林药种植。充分利用好林地优势,种植天然中药材。在林区的林木空地或林间,开发种植黄芪、党参、羌活、茵陈、秦艽等药材植物,采取林药间作的模式,集约栽培。三是要做好林下养殖的开发。以林下饲养畜禽为主要类型,开辟林下养殖新路子,逐步形成上林下草、上林下药、上林下菌、上林下禽、上林下畜、上林下粮、上林下菜等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2以项目为支撑,培育龙头企业

2.1抓住生态旅游这个热点,兴建旅游开发龙头

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在快速造林和有效护林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生态旅游景区。通过兴办旅游企业帮助国有林场走出困境。

2.2抓住森林食品这个卖点,兴建林果加工龙头

抓住我县发展沙棘、枸杞、白桦等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建立以饮料为主的林产品加工基地。

2.3抓住林药间作这个重点,兴建药材加工龙头

围绕药材加工龙头,要充分调动林农、药农的积极性,重点推进林药间作,做好林药间作文章,力争全县有林地内的闲置林地全部实施间作项目。

2.4抓住林下养殖这个重点,兴建畜禽养殖龙头

一是做好林中养鸡、林中饲养特种动物的项目。二是在林下种草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做好畜禽的圈舍养殖,实施封山禁牧,严禁牛羊进山破坏植被和林木。三是大力推广饲草和绿叶饲养畜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资源价值。

2.5抓住产品交易这个终点,兴建林业销售龙头

一是成立林业信息服务中心,为林农和林业企业提供产、供、销、人才、物资、政策等各方面的可靠信息和技术服务。二是成立林产品销售组织,鼓励农民、供销社、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市场流通,负责林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搞好市场开拓。三是在全县规划建设林产品交易市场。四是在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中举办林产品展销会,从而不断扩大我县林产品知名度,提升林产品的价值。

3以科技为杠杆,加快产业发展

3.1做好科学研究

要不断构建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用他们的技术力量为我们的资源繁育和资源转化做后盾。力求生产出更好的、更有市场前景的林业产品,为地方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3.2做好科技培训

建立和完善科技培训机制,使林业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做到服务到位;同时做好林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确保技术运用到位,力求更多的林农能用最新的知识从林业中获取最大的效益。

3.3做好科学规划

要吃透县情,尤其是林木资源的生长规律,在绿化造林和产业发展上做到适地适树,科学种植,力求一次投资,极早受益。

3.4做好科技推广

要坚持把发展名优品种当作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引进优良树种的力度,提高树木良种使用率。加大技术开发和引进力度,积极向企业和林农推广使用新技术,提高林业生产贡献率。

4以改革为手段,增强林业活力

4.1改革林业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要加大自我投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林业建设和林业企业的启动投资;二是要争取社会投入,用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向林业聚集;三是要吸引外资;四是要开展林地林木贴息贷款,对造林大户、承包大户予以扶持;五是要实行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林业的支持作用;六是要推行林业保险。

4.2改革林业造林机制,加快资源培育

一是推行专业化工程造林模式。按承包方式落实植树造林工作,确保一次投资,一次成活,一次成景。二是推行“谁造谁有”模式。凡在荒地上造林者,按照规划设计和招标方案,谁造林,谁受益,以此推动植树造林的快速高效发展。三是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联动模式。用合同形式把利益相关的龙头企业和农户联结起来,公司负责造林投资、技术指导和回收产品,农民负责提供土地、劳动力、种植、管护和合格产品,利益分成,农户占大头,从而确保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4.3改革林业经营模式,推动林地流转

抓住林地和林木权属这个“牛鼻子”,冲破公有和非公有“两姓”禁锢,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机制。一是要以“谁造谁有”为驱动,以快速发展为目标,大力支持股份造林,合作造林和个人造林。二是对乡村集体林地和林木,大胆采取托管、承包、租赁、返包倒租等新形式,推动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从而缓解集体投资难的问题和集体经营管理难,护林防火压力大的问题。三是允许林权抵押和荒山拍卖,盘活森林资源,提高林地价值,争取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林业流动,形成“以林权融资,以融资养林”的良性循环。四是积极鼓励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粮间作、林菌间作、林菜间作以及林下养殖等多种经营方式,让林木和林地充分发挥潜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引娥.青海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3(3).

[2]李连凯.几种林下经济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5(2).

[3]潘斌,李瑞华,钟敏.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

[作者简介]梁妱娣(1974—),女,汉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公园管理所,助理工程师;王洪平(1966—),男,土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