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五个当好”要求在履行职能使命中强化责任担当

2016-07-06 07:04周月星
国防 2016年4期

周月星



认真落实“五个当好”要求在履行职能使命中强化责任担当

周月星

内容提要: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格局。军委国防动员部“五个当好”的指示要求,为深化省军区系统改革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省军区系统必须定准位置、深入研究,聚焦“五个当好”持续用力。

关键词:军队改革 国防动员 省军区 职能使命

作者:周月星,山东省军区参谋长,大校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格局。军委国防动员部站在战略全局高度,适时提出省军区系统要坚决当好“应急应战的指挥部、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后备力量的建设部、同级政府的兵役部、军民融合的协调部”,为深化省军区系统改革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省军区各级要定准位置,加强研究,理清职责,聚焦“五个当好”持续用力,力争在破解重点问题和改进工作方式上有所突破,切实把履职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必须坚持效能为上,在推进联合一体上下工夫,当好应急应战的指挥部

在完成领导管理体制转换的同时,参与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一体化联合指挥体制,是省军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省军区要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方针和“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在完善指挥系统、构建指挥机构等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参与构建一体化联合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应战指挥效能。

建立联合的指挥机构。受狭隘观念和体制壁垒影响,平战结合不紧,军地兼容不够,是制约一体化联合指挥体制建设的突出问题。对此,要充分论证、科学设计军地两大系统、平战两大职能。一方面,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搞好研究规划,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战保障体系有机衔接起来,整合区域内各类国防后备和专业应急力量,建立双应一体、平战结合、层级衔接、运行常态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另一方面,将省军区战备值班、执勤巡逻、重要目标防卫警戒等要素,统筹纳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与所在战区联指的指挥协同关系,畅通区域性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控制的指挥链路。

完善科学的预案体系。当前,各类要素对接渠道不成熟,致使不同任务预案体系建设分散重复、效能低下。实现一体化联合指挥,必须把预案体系作为重要方面统一筹划,主要做到“三位一体”:坚持应急应战一体,把平时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与战时兵员动员、支援保障等有机融合起来,统筹考虑、一体设计,做到既能满足应急需求,又能推进应战准备。坚持规划论证一体,将省军区预案体系纳入战区应急应战预案体系统一规划,统筹搞好各方力量之间的预案对接,既要尊重个体针对性,又要保证综合实效性。坚持动员演练一体,加强与政府专业应急力量、与战区各类武装力量的联合演练,熟悉各类预案的程序步骤和处置方法,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确保预案体系的实效性。

发展集成式指挥保障。目前,各级指挥保障仍然处于分散阶段,浪费资源,效能低下,亟须发展和完善。发展和完善情报信息集成保障体系,整合雷达探测、侦察报知以及民兵信息员等情报获取传输渠道,建立信息共享、统筹控制、综合验证等制度,提高信息获取快速性和运用实效性。发展和完善指挥手段集成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军民通用装备相关技术标准,统筹建立内外指挥顺畅、层级区分权限、可互通互联的指挥体系。发展和完善指挥物资集成保障体系,探索完善政府、军队、社会“三位一体”物资、装备、技术保障模式,预置区域综合保障中心,形成快速指挥保障能力。

二、必须坚持务军为要,在强化兴武职能上下工夫,当好地方党委的军事部

省军区(警备区)划归军委国防动员部统一领导管理,是对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更是对新形势下坚持双重领导制度提出的新要求。省军区必须更加坚持党管武装,更加聚焦务军兴武,把改领导体制与改工作机制、统军事工作与促综合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地方党委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

深化认识理解。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领导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省军区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只有深化认识、摆正位置才能干好本职、有所作为。要看到随着强军备战战略指导的深入贯彻,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标准更高了、节奏更快了,省军区统筹当地军事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的任务更重了。要看到国防动员工作正逐步实现由相对专一向综合多样、由分散抓建向集中统管的战略性转变,双重领导制度面临着新特点、新情况,需要省军区科学把握、深入研究。对此,当好地方党委的军事部,省军区不能再局限于固有观念、传统思维,必须通过深化认识理解来端正工作指导。

拓展职能任务。在改革后的领导管理体制下,省军区职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从当前看,要重点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搞好筹划:加强军事工作统筹,既要贯彻上级部署要求,抓好动员工作大政方针、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更要深化与当地驻军常态联系协调机制,真正做到统筹当地军事工作。推进矛盾问题解决,及时掌握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矛盾问题,协调政府部门在资源、技术、政策上适当倾斜,帮助驻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工作环境研究,针对城镇化进程、“互联网+”等深入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对社会发展、国防动员、部队建设带来的影响,用好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更好地服务军地两个大局。

发挥职能作用。省军区在支持重点工程中勇挑重担,在抢险救灾中争当先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职能所系。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作用,勇于承担地方党委、政府赋予的扶贫帮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事件等任务。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觉悟高、分布广、情况熟等优势,通过“一兵带四邻、一连带全村(厂)”,做好群众法规宣传、心理疏导、知识学习等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参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带头推进科学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三、必须坚持改革为先,在推进结构转型上下工夫,当好后备力量的建设部

围绕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训练有素、可靠管用,建设新型国防后备力量体系,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目标,不是单纯的数量加减、机械的力量整合,而是结构的优化、效能的提升,需要各级在建设理念、法规政策、运行机制上进行完善配套。

在建设理念上有所突破。建设新型国防后备力量,决不能囿于旧思维、抱守老观念。从任务需求看,要着力强化三种理念:强化规模数量与科技质量有机统一的理念,着眼“减数量、调结构、增效能”要求,对后备力量整体裁减的同时,加大专业技术分队比例,努力实现由基于数量的外延式向基于结构的内涵式转变。强化属地性与机动性有机统一的理念,既要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属地管理,更要注重全面统筹,提高后备力量较大范围机动使用能力,确保能够遂行应急应战任务。强化应急与应战有机统一的理念,既要考虑应急与应战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应急与应战的特殊性,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在法规建设上有所突破。长期以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存在的靠感情协调、靠行政干预的习惯性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深化改革的需要。建设新型国防后备力量,首先要把加强法规政策建设作为基本抓手,顶层设计应重点针对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目标,在充分研究现有法规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废、改、立的工作,联合国家有关部门论证制定契合发展形势、牵引当前建设的配套法规体系。各省军区要着眼“细化上级的、完善现有的、制定急需的”,出台一系列辅助性措施办法,促进上级法规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大力加强执行监督力度,积极发挥人大、司法、舆论的督导作用,从不同层面促进法规政策的落实。

在能力生成上有所突破。新形势下,训练、管理、保障机制的滞后,是影响后备力量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要重点解决联训问题,探索走开后备力量与政府专业应急力量、现役部队联训联演的路子,特别是军兵种保障分队更要结合课题攻关、专业训练、军事演习等,加强使命课题演练,做到体制上衔接、能力上嵌入。要重点解决失管问题,适应人员大流量、多流向的特点,探索运用户籍、工商、税务、用工等综合手段,加强兵员教育管理,实现兵员管理由人武系统单打独斗向军地合力齐抓共管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向多措并举综合调控转变。要重点解决保障问题,会同当地政府、编兵单位加强研究,探索用兵提需求、联合搞保障、出兵给补偿的保障模式。

四、必须坚持质量为本,在创新制度机制上下工夫,当好同级政府的兵役部

从部队建设看,兵员结构、综合素质仍然与部队建设发展需求目标存在差距。从兵员征集看,征集高素质兵员仍需深入探索,征兵质量难衡量、绩效难评估的问题亟须解决。破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省军区勇于担当、合力攻坚。

坚持常态化准备。深化征兵工作常态化准备,既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抓登记、宣传、报名等基础工作,更要围绕兵役负担、优抚待遇、退役安置等内容,在政策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切实让常态化准备既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又落实到宏观调控上。当前,应尤其注重调动政府和高素质人才两个方面积极性:对各级政府,需探索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保障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制度,推动建立中央财政出基数、地方财政出补助的优待金发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好“谁出兵越多、谁负担越重”的兵役负担不平衡问题,调动各级政府参与征兵工作的积极性;对高素质人才,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增加高素质人才提干数量,增强部队吸引力竞争力,调动高素质人才参军入伍积极性。

坚持效能化管理。建立一套基于征兵工作目标的动态监管机制,是提高征兵质量的重要手段。要由上至下探索建立征兵报名、上站、合格、择优、退兵“五率”动态监管制度,全面衡量各地征兵工作质量,加强征兵工作绩效量化评估,构建奖优罚劣激励机制,采用各地征兵质量考核排名的方法,提升整体征兵工作质量。同时,根据服役年限、奖励等级、所做贡献等,建立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数据库,作为阶段性衡量征兵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并根据数据排名情况,调整中央对不同地区保障义务兵优待金比例,激励各地征集高素质兵员。

探索精确化征集。在现行征兵模式基础上,根据部队具体用兵需求,择优遴选适龄青年,进行比较分类、按岗分配,是提高征兵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实现精确化征集,兵役登记就要增强对应征青年专业特长、工作实践、定岗意向等情况的记录归类,参照外军精确征兵做法,研发“应征青年入伍定岗专业考核系统”,组织应征青年参加专业考试,逐步实现征兵工作从淘劣模式向择优模式转变。定兵分配时,要综合缺编岗位需要和兵员素质条件进行按需定岗,实现定向征集、定向使用,为促进个体优长向战斗力转化奠定基础。

五、必须坚持服务为重,要在打造双赢格局上下工夫,当好军民融合的协调部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基础在“融”、关键在“深”,省军区要积极发挥体制优势、机制优势、平台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向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迈进。

统筹规划设计。依据军委国防动员部“十三五”规划,在军地深入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理论研究,探索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找准融合的切入点、理清融合的结合点、设计融合的创新点,在融合内容、融合形式、融合机制上进行拓展完善。同时,省军区要依据上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区域性、阶段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确立融合发展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措施要求,指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序展开。整合军用民用技术标准,加强军用民用标准协调,持续推进国家、地方、行业标准的衔接、转化,形成领导统一、标准配套、系统衔接、协调顺畅的军民融合标准体系。

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发挥省军区系统接受双重领导的特有优势,建立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区域协调等制度。完善需求对接机制,探索深化“军队提报需求、政府主导推进、行业归口落实”的方法路子,通过联合办公、定期协调等措施,规范需求生成,加强科学论证,搞好军地衔接,实现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协调平衡。完善奖罚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研究配套的军民融合奖优惩劣激励措施,调动各方推进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根据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法制监督、审计监督、效益监督,确保融合规范高效。

加强资源统筹。当前,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资源筹措难、重要资源优化配置难、军地资源整体调控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省军区必须把加强资源统筹作为协调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统筹军民共用资源,省军区应推进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对人才、产业、技术、机制等进行充分整合,切实盘活军地重要资源,实现各类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调控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项系统工程,省军区必须跟踪参与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好“三个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一味追求短期效益,也不能等靠依赖、不推不动错失难得发展机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加强有关项目的集中审核、分析论证,慎重建议投资方向,确保低风险、高收益;大融合与小融合的关系,防止因过分追逐私利而形成作用局限、功能狭隘、局部受益、大局受损的利益集团,切实清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各种阻碍。

参考文献:

[1]于川信.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

[2]徐奎.国防动员战略规划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4-0004-04